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瘟的发病症状 猪瘟的诊断与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2-04-25|点击次数:

猪瘟的发病症状 猪瘟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猪瘟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多发的疫病,早在1885年首次在美国发现,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我国境内也有发生,防控防治不及时,不仅直接影响生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更会给生猪养殖业造成极大地威胁,使养殖户蒙受损失。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瘟的发病症状和猪瘟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1、流行特点

猪瘟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不同性别、年龄、品种的猪均会发病。潜伏期一般为5~8天,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脏器及尸体是主要病原菌。另外,杀病猪的工具,猪的内脏、血、肉,废水、废料,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也是主要传染源。患病母猪可将病毒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人和其他动物也能机械地传播病毒。

2、发病症状

猪或野猪是猪瘟的唯一宿主。根据发病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和温和型四种类型。

最急性型。一般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发生此类型。发病期间病猪无明显症状,病前精神、饮食正常。发病后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猪突然发热,体温在40~42℃。精神不振,喜扎堆挤卧,肌肉震颤,弓背,行走不稳。进食量骤减,甚至拒食。喜饮水,呕吐。皮肤前期充血,继而变成紫绀色。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严重时上下眼睑黏住无法睁开。初期便秘,粪便表面有大量肠黏液;后期腹泻,粪便有黏液或血液,散发恶臭味。病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鼻、耳后、四肢内侧、腹部皮肤,以及唇内、牙龈、肛门等处出现针尖样出血点。喉头黏膜及扁桃体出血。仔猪出现后退、磨牙、转圈、侧卧、强直等症状。该病的病程多在10—20天。

慢性型。一般是由急性型转变而来。初期体温不稳,采食量下降,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精神萎靡,走路不稳,后肢摇晃无力。有的病猪耳尖、四肢下部、尾端有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现象。病猪消瘦、贫血、衰弱,后期因衰竭死亡。妊娠母猪一般无症状,但可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发死胎、早产。病程可达1—3个月,甚至3个月以上。

温和型。温和型也称非典型,多发生在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病情温和,无明显症状。体温在40℃左右,食欲时好时坏,偶尔出现便秘和腹泻。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病猪消瘦体弱,抵抗力下降,导致死亡。耐过猪虽然未死,但呈现出发育迟缓现象。

3、诊断方法

诊断时要根据该病流行特点、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可做出初步诊断。

剖检病变。剖检后,皮肤、皮下、肌肉、黏浆膜及内脏器官均有出血。全身淋巴结,特别是头颈部及腹腔淋巴结有暗红色的出血现象,切面呈大理石样红白色相间。肾盂、输尿管及膀胱黏膜出血。胃肠黏膜充血、出血。大肠有坏死灶。脾不肿大,边缘可出现暗红色豆大梗死区。

4、防治方法

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及时淘汰隐性感染带毒种猪。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尽量避免外引,是防止猪瘟传人的有效途径。如外进仔猪,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再进行疫苗注射,隔离饲养1个月方可混群。严禁非本场人员、车辆及其他动物出入,养殖人员要着工装、鞋帽,在保持服装鞋帽卫生的同时,还要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免疫接种。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案,接种疫苗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法,免疫疫苗要达到全栏接种。要从正规渠道、厂家或供货商购疫苗,购买后要冷藏妥善保管。仔猪、成猪都要定期注射疫苗,必须要每头猪使用一个针头,不可共用一个针头。注射疫苗后的第四天就具有免疫能力,可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等进行注射,免疫效果较好。

防治方法。发现疫病,立即隔离并消毒,上报相关部门。采取综合治疗与对症治疗,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对健康猪进行紧急接种。对仔猪每头肌注猪瘟活疫苗进行乳前免疫,注苗后1.5~2 h必须让初生仔猪吃上初乳。间隔40天进行二免。

5、注意事项

在发病防治过程中,养殖户需要注意的是消毒药剂采用几种药液交替使用,药剂用量必须要严格按照说明进行配比,不得随意加大,也不能为了降低投入成本而减少用量,影响消毒效果,造成发病隐患。

猪瘟的发病特点

在自然情况下,只是猪和野猪感染发病,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可以发病;本病在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生。

不按期进行预防注射的地区,一旦发病,在短期内,可造成广泛的流行。发病和死亡都很高。在常发地区或注射密度不很高的地区,可呈零星散发。

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伤口感染。猪只的买卖、运输、尸体处理不当、内品卫生检验不严,兽医卫生措施执行不力,人、动物和昆虫等都可成为间接的传染媒介,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胎盘传染使仔猪患病,成为防制中十分棘手的问题。临诊症状 

猪瘟与发生败血症的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在症状方面很相似,较准分开,应注意区别诊断。猪瘟的临诊特点是:体温升高到40.5~42C稽留热;有脓性结膜炎;病初便秘,后腹泻;在病猪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指压不褪色;公猪有包皮发炎,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混浊液体射出,急性病例,多在1周左右死亡。死亡率可达60﹪~80﹪;小猪有神经症状;慢性猪病,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猪明显消瘦、毛焦臁糜,行走不稳。一般病程可达20天或以上,死亡居多。

病理剖检变化

急性猪瘟主要呈现败血症变化,有诊断价值的变化是: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颚凹、颈部、鼠蹊、内脏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周边出血;肾脏色淡,不肿大,有数量不等的小点出血;脾脏边缘梗死;喉头粘膜、会厌软骨、膀胱粘膜、心外膜、肺及肠浆膜,粘膜有出血。慢性病猪特征的变化是有盲肠、结肠及回盲口处粘膜上形成扣状溃疡。

潜伏期

一般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最急性型

A:最急性型:

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急性型

B:急性型:

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慢性型

C: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温和型

D:温和型:

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防治措施

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

杜绝病猪在集市出售和收购、运输、传播疫病。生猪交易市场、猪库、屠宰场等猪只集中场所,特别应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及检疫措施。

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及管理用具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

1.坚持自繁自养,免疫接种,定期用消毒剂,如柏兰肤乳净清洗食槽,用菌毒诺安场地喷洒。

2.做好预防工作,用超高倍面议疗法,对慢性或非典型性猪瘟按每10kg体重肌肉注射5头份的猪瘟细胞培养活疫苗,50kg以内病猪加大剂量注50头份,并配合强心、利尿、补液等,对症治疗。同时应用柏兰红霉素粉、喘痢康或柏兰功夫饮水治疗并发症,用维多利、多矿盐补充营养与体液,增加抗病能力。

3.用中药荆防败毒散或清瘟败毒散拌料喂服。

4.用卡耳疗法卡耳治疗,如柏兰卡耳霜卡耳,卡耳搭档拌料。

验方:皮硝(硫酸钠)120g、土狗子(蝼蛄)7个。土狗子捣烂,先服皮硝,后服土狗子,连服2剂(50kg重猪1次内服)。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