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仔猪黄白痢致病因素及临床症状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仔猪黄白痢致病因素及临床症状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主要危害幼畜,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影响生长和造成死亡,二者都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仔猪死亡,给猪场和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仔猪黄白痢致病因素及临床症状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1、病原

仔猪黄白痢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中等大小的杆菌,有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60℃15 min死亡,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

2、致病因素及临床症状

2..1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发病较早,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7日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生,此病发病急、症状明显、往往是一窝一窝地发病,死亡率高。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当大肠杆菌进入仔猪肠道后,便利用菌毛吸附在肠黏膜上,借此定居增殖,产生大量肠毒素,使仔猪脱水腹泻,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并迅速脱水。大肠杆菌抗原复杂,有菌体抗原0、鞭毛抗原H、荚膜抗原K三种抗原;血清型多,有几千种;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它在小肠黏附、定植、增殖的能力和它产生毒素的能力,黏附因子或纤毛决定细菌定植的能力,一旦发生细菌定植,就会因毒素的产生而导致腹泻,最重要的黏附因子是F4 (K88ab、K88ac)、F5 (K99)、F6(987P)。病猪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为主要传染源。圈舍内随处可见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捕捉仔猪时,因为挣扎从肛门冒出粪水,病猪口渴,不吃乳。

2..2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发病较迟,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该病多发生于10 - 30日龄仔猪,以10 - 20日龄发病最多,30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无季节性,或者天气突然变冷,湿度加大,阴雨或保暖不良,都会诱发白痢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病率较高而致死率不是很高,但仔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病因复杂,尚不能完全肯定,一般认为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该病的重要原因。现已证实,猪轮转病毒是仔猪白痢的病原之一。诱发和加剧仔猪白痢病的因素也很多,如母猪饲养管理不当,猪舍卫生不良,膘情肥瘦不一,乳汁少、浓稀变化太大,无季节性,或者天气突然变冷,湿度加大,阴雨或保暖不良,都会诱发白痢病的发生。如医治及时会很快痊愈,死亡率较低。发病仔猪下痢,一窝中相继发生,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病猪畏寒,吃奶减少或者不吃,有的还有吐奶现象。一般情况下病情较轻,如及时治疗能痊愈,治疗过程中会因护理不当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

3、病理变化

3.1仔猪黄痢

剖检时急性突然死亡的往往看不到明显的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肠黏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明显,肠内容物呈黄色,混有血液。心、肝、肾有出血点,有的地方有凝固性坏死。

3.2仔猪白痢

病死仔猪的剖检特征为脱水、消瘦、皮肤苍白。胃黏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气泡。肠壁变薄半透明,肠黏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

4、综合防治

由于新生仔猪机体中能量贮备不多,能量代谢的激素调节机能不健全,对温度环境适应力弱,所以仔猪护理是关键;其次仔猪出生以后应尽早吃到初乳,而且越多越好,因为初乳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大量的免疫蛋白,是初生仔猪获得免疫力的重要来源。第三,一般大规模猪场管理水平好的可以在15天左右断奶,尽量减少仔猪在断奶时产生的仔猪断奶、饲料改变、新生环境、新群体形成等的应激。

无论是在产房还是在保育舍,都要保证仔猪适宜的生活温度,一般为33℃左右,避免仔猪着凉。

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产房要保持通风、干燥、光线充足,及时清除污物并及时消毒;正确处理干燥、卫生和消毒的关系,圈舍的干燥比卫生重要,卫生又比消毒重要。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工作,在产前饲料营养要均衡,运动要适量,避免其产下的仔猪弱小,抵抗力低,对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产后要保证母猪乳房的干净卫生。

中药预防与治疗:仔猪出生后,给母猪喂服四黄止痢颗粒,净化乳汁,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哺乳仔猪腹泻,同样给母猪喂服四黄止痢颗粒,同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西药预防与治疗:仔猪初生后12 h内口服敏感抗菌素。①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5×10 mL。仔猪出生后在第一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o.5 mL,以后每天2次,连续3天。如有发病猪继续投药,药量加倍。②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支10×2 mL,8万IU。仔猪生后第一次吃初乳前口服1万IU,以后每天2次,连服3天,如有猪发病继续投药,药量加倍。

微生物制剂预防:使用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

治疗时应采取抗菌止泻(硫酸庆大霉素、阿莫西林、泻立停)与补液(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种维生素)等综合措施。

5、病例介绍

2015年11月23日,有一村民到我单位求诊,描述了家里有两头母猪一先一后生产,初生的仔猪有的突然死亡,有的腹泻,粪便为黄色稀水,有的呈白色、灰白色,内含白色片状物质,严重脱水。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猪场环境卫生特别差,母猪直接卧在粪便上。对死亡猪进行剖检,剖检时急性突然死亡的往往看不到明显的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肠黏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明显,肠内容物呈黄色,混有血液。心、肾有出血点。初步确诊为仔猪黄白痢

治疗措施:庆大霉素,每次2万IU,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用3天,对严重脱水的,猪采取补液,经过3天的治疗,病猪好转。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肠道传染病,它严重危害养猪生产,尤其是现代化、集约化的养猪场饲养密度高,调运频繁,更易受到传染及侵害,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预防该病发生尤为重要。现将本人多年来控制仔猪黄白痢的经验总结如下。

1、病例分析

1.1白猪育种场病例

201 2年凉州区白猪育种场存栏基础母猪46头,产种仔猪86窝,产活仔数972头,平均产仔数为11.3头,其中在哺乳期下痢39窝,发病率45.3%,产仔ld—3d 发病7窝,发病率7.1%,死亡率49%,病仔排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样小片,很快消瘦,剖检尸体严重脱水,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体状分泌物,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产仔7 d~30 d发病32窝,发病率37.2%,其中7 d~10 d 发病28窝,10 d~30 d发病4窝,病仔突然腹泻,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腥臭,腹泻次数不等,病程2d—3d,长的一周左右,剖检尸体消瘦,肠粘膜卡他性立症,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死亡较少,病仔多发病于秋末冬初。

1.2防治措施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初步诊断为仔猪黄白痢,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1.2.1加强消毒卫生工作

发病产房内彻底清扫,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产床及床下,每天消毒1次,特别对下痢仔猪的粪便要彻底j中洗,彻底消毒,以防继续传染。

1.2.2免疫

给怀孕母猪产前20 d注射K88、K99基因工程苗。

1.2.3抗菌素

(1)给哺乳母猪服用土霉素片、氟哌酸胶囊等。

(2)给下痢仔猪整窝灌服氟哌酸1粒,庆大霉素8万单位,每日2次。

(3)同时采取所有生产仔猪一律在吃初乳前灌服一支庆大霉素。

1.2.4初步效果

经过2~3个月的控制治疗,凉州区白猪育种场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发现,仔猪黄白痢的控制重在预防,要从卫生消毒工作入手,2012年凉州区白猪育种场重点进行了卫生消毒,对初生仔猪灌服庆大霉素等预防方法,对抗生素的应用,则应尽最大限度降至最少利用,以防止破坏肠道正常菌群。

2、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黄白痢发病的规律

2.1仔猪的生理特点

2.1.1环境条件

仔猪出生后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母腹中的恒温环境到外界的常温环境,由原来的被动获取营养和氧气到自主吸食母乳和呼吸来维持生命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使这一特定阶段减少仔猪死亡率、增加仔猪体重成为仔猪管理的重中之中。

2.1.2体温调节能力

哺乳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在较低的环境下,不易维持正常体温。

2 .1.3消化系统

由于仔猪阶段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差,需要逐步诱食、开食,适当增加饲喂次数,来保证仔猪获得足够的营养。

2.1.4免疫系统

仔猪缺乏先天性的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因此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足初乳,以获得尽量多的免疫球蛋白,使一周内仔猪获得足够有效的免疫力。

2.1.5营养需求

此外仔猪阶段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对营养不全的反应非常敏感。

2.2初生仔猪发生黄白痢的规律

2.2.1仔猪黄痢阶段

第一个腹泻多发期,仔猪黄痢阶段,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内的仔猪,1—6日龄多发,以拉黄白色或黄色稀便为特征,且同窝仔猪发病率高达90%以上,在寒冬和早春多发病。分析原因: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初生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快,胃内排空时间较短;仔猪本身没有保护免疫机能,抗病、抗微生物入侵能力弱;主要是其生理特点的原因;加之猪舍内污染严重,阴冷潮湿,气候变化频繁,吃乳不足而易致病。

2.2.2仔猪白痢阶段

仔猪白痢阶段,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阶段,以排乳白色糊状或浆状粪便为特征,一窝内发病率可达50%,对仔猪的体质和生长速度影响严重。分析原因: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加之诱食开料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其次寒冷、保温差、湿度大和自体抵抗力低是主要诱因。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