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

仔猪大肠杆菌病包括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水肿病,是影响仔猪成活、生长、发育、育肥的主要传染病。在兽医诊疗活动实践中,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积累了大量预防、治疗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水肿病的经验和方法,对仔猪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

1、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该病具有较短的潜伏期,且病程持续时间短,主要特征是发生剧烈腹泻,排出水样粪便,有时会排出混杂没有消化饲料的粪便,具有高死亡率。仔猪黄痢通常是小于7日龄的哺乳仔猪容易发生,且其在很大程度上与猪舍的保温性能和环境卫生紧密相关。仔猪白痢通常是10 - 30日龄仔猪容易发生,尤其是2-3周龄的仔猪最容易发生,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仔猪水肿病通常是断奶仔猪(保育舍)容易发生,特别是食欲好、体质健壮的仔猪最容易发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传播途径。一般来说,仔猪黄痢主要是在吮乳或者舔母猪皮肤时接触污染有粪便的产床,或者是被污染的用具、饮水和饲料,通过消化道感染。仔猪白痢主要由于内源性感染导致,通常是由于气候突变、猪舍卫生条件较差、阴冷潮湿、母猪乳汁过浓或者泌乳不足等引起。仔猪水肿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途径感染。

传染源。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猪和带菌仔猪,通过粪便排出大量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使其在外界环境中分布,导致饲料、水源、用具、产床以及母猪的皮肤、乳头等被污染,从而传播该病。

2、临床症状

仔猪黄痢。病猪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停止吮乳,严重腹泻,排出黄色或混有小气泡的灰黄色或者黄色水样粪便,并散发腥臭味,有时还含有凝乳小块。肛门松驰,机体严重脱水,双眼凹陷,皮肤明显皱缩,最终陷入昏迷而发生死亡。

仔猪白痢。病猪往往突然出现腹泻,排出糊状、浆状的黄白色、灰色或者乳白色粪便,质地黏腻,排粪次数不等。精神较差,拱背畏寒,食欲不振,皮毛粗糙,生长发育缓慢,机体逐渐消瘦。

仔猪水肿病。病猪突然出现发病,体温基本正常,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者完全废绝。流涎,呼吸加速,呈犬坐姿势。无法稳定站立,随意行走、转圈或者盲目冲撞,甚至倒地不起,四肢呈游水状乱划。临死前呼吸困难,有泡沫样液体从口、鼻流出,最后不断抽搐而发生死亡。另外,病猪的结膜、眼睑、脸部、齿龈、下颌、颈部以及前躯下部发生水肿,用手指按压留痕。通常具有较低的发病率,但病死率非常高,能够超过90%。

3、实验室诊断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猪的回肠和空肠内容物分别在普通琼脂平板、伊红美兰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接种,置于37℃温度下进行48 h培养。结果发现三种培养基上都长出细菌,且菌落的形态和大小非常接近。在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长出均一的散发金属光泽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长出单纯的红色菌落。挑取三种平板上的典型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然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

生化试验。挑取细菌的纯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发现该菌株能够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产气,分解蔗糖和麦芽糖产酸,但无法分解尿素和甘露醇,且不会产生硫化氢,MR试验和吲哚试验都呈阳性,VP试验呈阴性。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该病的有效预防措施是接种疫苗,一般选择在母猪分娩前的45天和15天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三价苗1次,也可在母猪分娩前20天左右注射K88 - K99疫苗,能够使后代仔猪获得被动免疫,有效预防该病。在采取疫苗接种时,最好选择使用与本猪场血清型相同的疫苗,对于某些大型养猪场要采取自行生产疫苗用于接种。这是由于在多数时候猪群使用的疫苗血清型与病菌的血清型并不一致,从而使疫苗免疫效果较弱,无法达到期待的效果。

药物治疗。仔猪黄痢,病猪可使用氨苄青霉素,按体重计算用量为80 mg/kg,添加适量的灭菌水稀释后肌肉注射,同时按体重肌肉注射5 mg/kg恩诺沙星,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使用氧氟沙星片,按体重内服2.5 mg/kg,并配合按体重内服0.2 g/kg维生素C片剂,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仔猪白痢,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1.5 mg硫酸庆大霉素、0.2 g维生素C以及o.2 g山莨菪碱,混合后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还可取100 g秦皮、100 g金银花、100 g白头翁、100 g黄芩、100 g黄连、100 g白芍、30 g甘草、20 g木香(后下)加水煎煮后,母仔一起服用药液,每天3次,连续使用3天。仔猪水肿,还没有特效的疗法,临床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如抗菌消炎、消除症状等,具有一定的疗效。病猪可按体重每10kg肌肉注射1mL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并配合在饲料中添加2-3 g促菌生,每天2次,直到完全康复。

流行病学本病断奶不久的仔猪多发,体格健壮生长快的;本病主要从消化道传染,一般只限于个别猪群,不广范;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心跳;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脸部、眼睑水肿,有时涉及颈部和;病理变化特征的病变是胃壁、结肠的肠系膜、眼睑、面;诊断根据猪的发病日龄、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防治①保持圈舍的干燥卫生,仔猪适当运动,不要突然;②在饲料内流行病学本病断奶不久的仔猪多发,体格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最为常见,发生过仔猪黄痢的一般不再发病。

本病主要从消化道传染,一般只限于个别猪群,不广范传播,多为散发,发病率10%左右,天气突变和饲料更换常为发病诱因。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心跳急速,呼吸初期快而浅,后期慢而深,病猪步态不稳,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有时转圈,静卧时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划动如游泳状,动时表现敏感,呻吟嘶哑,鸣叫,继而前肢或后肢麻痹,不能站立,体温无明显变化。

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脸部、眼睑水肿,有时涉及颈部和腹部皮下,有的无水肿变化,病程一般1日~2日。

病理变化特征的病变是胃壁、结肠的肠系膜、眼睑、面部以及颌下淋巴结水肿,胃内常充盈食物,黏膜潮红,有时出血。胃底区黏膜下有透明带血的胶冻样水肿浸润物,使黏膜层和肌层分离,水肿层有时厚达3cm,轻症病例呈现局部水肿,结肠的肠系膜呈透明胶冻样水肿。眼睑和面部浮肿,皮下积留水肿液或透明的胶冻样浸润物,颌下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有时出血。

诊断根据猪的发病日龄、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可作出诊断。

防治

①保持圈舍的干燥卫生,仔猪适当运动,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品种及饲养方法,防止饲料单一,要注意多种维生素的补给。

②在饲料内添加适宜的抗生素,如氯霉素、土霉素、新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mg~20mg。

③本病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一般用抗生素药物,口服盐类泻剂,以抑制或排除肠内细菌及其产物。用葡萄糖、氯化钙、甘露醇等静注,安那咖皮下注射,利尿素口服对慢性病例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④在断奶前20日和断奶当天各注射一次亚硒酸钠可作为预防,0.1%的亚硒酸钠0.2mg/kg~0.3ml/kg体重。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