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不同日龄的猪都可发病,仔猪更易发病,患病仔猪严重腹泻,死亡率高达100%。若防治不力,将严重影响生猪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1、发生原因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乳汁、鼻液、粪便中排除病毒,进而污染饲料和空气等用具;这些病毒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其他健康猪体内。本病多发生在冬季,在炎热的季节不会发生。其传播速度很快,在短短的1周内可以很快使病毒传播开来,尤其是在新疫区,在老疫区则为地方行性或间歇性发生,发病猪不多,10日龄至6周龄小猪容易患病,而隐性感染率却很高。

猪传染性肠胃病的病毒属于RNA病毒,寄生在病猪的各个器官与血液以及排泄物中。其中病猪的十二指肠组织、肠系肠淋巴结和空肠的含毒量是最高的。在发病早期,呼吸系统和肾的含毒量也相对很高。猪舍的温度是影响病毒繁殖的最关键的因素,在较冷的环境下含毒量要比较热的环境下的多,所以冬季易发本病。病毒不具有耐热性,通常在高温下很快会死亡,低温时病毒可以长时间的保持感染性。如果将病毒放在阴暗处,可以持续七天保持感染力,寄生在肛肠内的病毒在零下20℃可以保存长达6个月,但阳光照射6h就会被晒死。

目前本病只感染猪,至今还没发现其他家畜有感染。任何年龄猪都会发作,特别是在刚出生到两周岁之间,死亡率最高。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康复后携带病毒的猪。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小肠黏膜、肠系膜淋巴结和扁桃体中,即使通过排便将其排出也需要8周左右。传染途径主要是猪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在经过消化道时感染;也可能是猪舍的湿度太大,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染,尤其是在密集的场所极易传染。

2、防治措施

目前该病无特效治疗药物,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为了防治该病的传播,不要引进带病猪,禁止工作人员、其他家畜以及用具的乱用;以防止病毒的传播。在购进猪时,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应从健康地区购进;特别是在冬季或是春季较冷时,同时对购进猪进行严格的饲养观察。一旦发现病猪,要进行严格消毒,尽早将病猪隔离。

在平时多留意猪舍的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猪舍的卫生直接影响猪的健康问题。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防寒保暖;最好能保持猪舍的温度在30℃左右和一个较为干燥的湿度。一旦发现猪舍的温度潮湿或闷热时,就必须立刻给猪舍换入新鲜空气,保持猪舍干净的环境。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增强猪的抗病力。对于大规模养猪,更是要注意猪舍的安全卫生与病猪的防治措施。

时刻准备做好防疫工作。对于新引进的猪群或是以前发病的疫区,要定时给猪群用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疫苗进行预防免疫,做好一切准备。对于该病常发生在猪舍或猪场,因此要对症下药:免疫妊娠母猪在产前20~30d左右注射2mL,主动免疫初生仔猪注射0.5mL,10~50kg体重猪注射1mL,50kg体重以上的注射2mL,免疫期为6个月。应用康复猪的血清,每天给小猪进行服药10mL,对于仔猪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使用抗菌药物防治感染,可以减轻症状。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病、肺炎以及球虫病等,这些病能够很快地加重病猪的病情,是引起病猪死亡的直接因素。因此发现病猪可以先用类似氟哌酸、恩诺沙星、链霉素、痢菌净、硫酸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3、讨论

平时要注意对猪的免疫保护,但是不能仅仅依靠免疫,很多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免疫系统对活病毒的抗原产生的抗体才是最有效的。但所有的关键基础都是建立在猪舍的清洁环境的基础上,只有保障猪舍的卫生安全,才能真正的预防病毒。

1、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在病猪各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都能存活,并能迅速繁殖。全年都可发生,在低温寒冷季节可长期存活,特别在冬春换季、天气骤变和产仔季节发病率最高。康复的病猪能永久性带毒,需常期进行预防。一旦发病,病猪带毒、排毒可达2~8 周,排出的病毒对饲料、饮水、空气等造成污染,健康猪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并呈散发性、急性或流行性传染,传播速度快。10 日龄以内的仔猪最为敏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若及时治疗则死亡率降低,但严重影响生长速度。

2、发病因素

1)秋冬和早春季节,圈舍内温度低、湿度和温差大、空气不流通、气体污浊。

2)程序化免疫不规范或不合理、疫苗使用不当、群体免疫力低、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

3)防疫、消毒等不规范,工作不彻底。

4)饲养管理不当,应激预防及处理不到位,断奶仔猪突然断奶或更换饲料。

5)仔猪日常摄入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

3、临床症状

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脱水,不同日龄的猪临床症状不同。

3.1 仔猪

发病仔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42 ℃、呕吐、口渴、脱水明显、体重迅速减轻,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绿色或白色且常含有凝乳块,并有恶臭味。两周龄内、特别是出生后48 h或5~7日龄内的乳猪吃奶后突然神情呆滞,喜卧,呕吐(呕吐物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同时发生剧烈腹泻,食欲不振或废绝,皮毛无光,走路摇摆,眼球下陷,因迅速脱水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3.2 育肥猪

病程约5~7 d,多为急性,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达100%。症状不一,有的不明显;有的突然发病,呕吐、脱水、渴欲增强,厌食或不食,极度消瘦,同时伴有急剧水样腹泻,排出含少量未消化食物的灰白色或灰褐色的水样粪便(有腥臭味)。

3.3 种母猪

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发生接触性感染。大部分治愈母猪带有病毒,症状不明显,无腹泻;有的哺乳母猪出现体温升高,泌乳下降或无乳,呕吐,厌食,腹泻。

3.4 后备公、母猪与育肥猪症状类似。

4、剖检病变

尸体消瘦,脱水明显,皮肤和肌肉缺乏弹性;剖检胃和直肠可见程度不一的卡他性炎症;肾脏混浊、肿胀并有脂肪变性;有的并发肺炎;其他器官无明显的肉眼病变。胃肠内因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而膨满,胃底部黏膜轻度或重度充血;肠内容物呈泡沫状,黄色透明;小肠黏膜重度充血,部分脱落,充满气泡和凝乳块;肠壁变薄,弹性下降;肠管内存在透明或半透明状的黄绿色或灰白液体;小肠系膜淋巴管内没有乳糜,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呈紫色、切面外翻且多汁,有褐色液体流出。空肠和回肠肠壁变雹半透明,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之比为1:1(正常猪为7:1);若将空肠剪开,用生理盐水冲掉肠内容物,平铺在玻璃平皿内,加少量生理盐水,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见空肠绒毛变短、萎缩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

5、防治要点

加强饲养管理,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尽量减少死亡。

5.1 预防措施

1)勤打扫圈舍,清理干净病猪排泄物等,确保环境优良。无疫情时,每周用3%~4%氢氧化钠溶液或50%百毒杀按1:3 000 的比例彻底喷洒消毒1~2次;发生疫情时,每天喷洒1 次0.2%过氧乙酸溶液或1%~3%漂白粉溶液。每次消毒后,用清水冲洗1~2 次。

2)冬季每10 d对圈舍消毒1次,1%百毒杀按1:600的比例、强力消毒王按1:1 000 的比例或过氧乙酸按1:2 000 的比例对猪体进行喷洒消毒。猪场周围环境和地面做到每周消毒1~2 次,消毒后喷撒“护舍安”,促进舍内微生态菌群平衡,改良猪舍环境,干燥抑菌除臭,避免病原扩散。同时杜绝非工作人员入内,防止外来病原侵入。

3)冬春寒冷季节气温温差大,随时注意调整圈舍内温度,勤换垫料并随时加厚或使用保温设备进行保温,确保保育舍和育肥舍舍温分别保持在32和26 ℃以上。

4)引进种猪或仔猪时,严格做到猪场净化4~6个月、传染性胃肠炎症状消失2 个月和血清监测为阴性后方可引进;引进后要隔离观察2~4 周,确认无疫情后方可混群饲养。

5.2 疫苗接种

1)妊娠母猪分2 次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即在产前60 d和15 d,经后耳穴分别注射3 mL弱毒冻干苗和2 mL 灭活菌苗,仔猪通过吸入母乳增强免疫力。

2)1~2 日龄、体重10~15 kg 及50 kg 以上的仔猪分别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0.5、1.0、2.0 mL,确保6 个月有免疫力。

5.3 西药治疗

针对病猪(特别是发病仔猪)不同症状,认真分析,对症治疗,及时做到全群投药。

1)一般患猪。发病初期,将500 羽份鸡新城疫Ⅰ系苗用500 mL蒸馏水稀释(注意现配现用),仔猪、生长猪、育肥猪注射剂量分别为3~5、7~10 和15~20 mL,1 次/d,连用2 d。干扰诱导效果明显。

2)母猪。妊娠母猪尚未感染时,在产仔2 周前,将感染猪的肠道组织粉碎、拌匀后进行饲喂,使母猪接触强毒,增强产仔期免疫力。同时加强管理,确保母猪在产后3 周具有抵抗力。

3)育肥猪。能采食和饮水的猪,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VC、葡萄糖及补液盐,连饮5 d;100 kg饲料中加入0.4%~0.6%黄芪多糖、2~6 g灵芝多糖或10 g金丝桃素等抗病毒的中药,连喂1周。若出现脱水及酸中毒症状,除及时补充水分外,按照0.3%的比例将小苏打混入饲料饲喂。

4)仔猪。对呕吐的仔猪:肌肉注射VB1 注射液2~5 mL/ 头,2 次/d,连用2 d。对耳、鼻、四肢下部青紫的仔猪:肌肉注射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5 mL,2 次/d,连用2 d。对脱水的仔猪:灌服葡萄糖和氯化钠水溶液补充体液,每次20 mL,5 次/d;或氯化钠3.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0 g、冷开水1 000 mL 配成口服液,让仔猪自饮;或链霉素30 万~50 万IU、庆大霉素4 万~8 万IU,混合溶解后灌服,2 次/d,连服2~3 d;或使用氟哌酸散0.3~0.5 g/kg 体重,温水溶解后灌服,2 次/d,连服2~3 d。对严重脱水和不能饮水的仔猪:每千克体重采用地塞米松2~3 m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75 mL,VB12 5 mg,VC 50 mg,磺胺间甲氧嘧啶钠250 mg;或地塞米松2~3 m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75mL,VB12 5 mg,VC 50 mg,链霉素100万IU,1次/d。对不吃不喝的仔猪:肌肉注射痢菌净注射液,2 mL/ 头,并内服黄连素片,1~2 片/ 次(每片0.5 g),2次/d,连服2~3 d。为防止2 周龄以下仔猪发生继发感染,可口服磺胺脒0.5~4.0 g、次硝酸铋3~5 g、小苏打2~4 g的混合液,也可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2~4 mg/kg体重,2 次/d。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