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芦笋的种植技术和栽培管理要点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5-26|点击次数:
芦笋的种植技术和栽培管理要点-库百科养殖网 芦笋的种植技术和栽培管理要点

芦笋又称石刁柏,龙须菜,土名山苞米,为百合科多年生植物,芦笋幼茎出土见光后呈绿色,称绿芦笋,主要供鲜食,培土软化则呈白色,称白芦笋,多作罐头食品原料.芦笋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铁和多种维生素,是名贵蔬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降血压,防治心血管、泌尿、淋巴等系统的疾病,具有独特的抗癌作用,是驰名世界的名菜良药,产品畅销国内外.芦笋易于栽培,便于管理。同时,芦笋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10~15年,在南方全年生长,北方地区冬季进入休眠状态。第二年会继续生长,芦笋适应性强,易栽培,对气温要求不严,冬季地下部分在土壤中能耐-20℃低温,生长期能耐35~37℃高温,在栽培中还有用工少、管理方便、产量高等优点。

芦笋种子处理

播前用25℃~30℃的温水浸泡3~5天,每天换水1~2次,待种子吸足水分捞出,拌细沙或者蛭石,装于容器内,盖湿毛巾,置于25~30℃条件下催芽,每天翻动2次,经5~8天露白后即可播种。

芦笋育苗技术

家庭盆栽,小花园种植的朋友,可以用泥炭土或者育苗土加育苗盘,育苗块加育苗箱的方法育苗,覆土厚度是2-3厘米左右。在温度25-30度育苗最佳。在农业生产上,用下面的方法:

1、苗床准备:苗床宜选择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每亩苗床施腐熟的农家肥2500~300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钾肥15公斤,耕翻入土精细整地后作畦,畦宽1.3~1.5米.播种采用纵畦横开沟,行距20~30厘米,株距7~10厘米,用扎眼器扎眼,每眼播一粒种子,覆土2.5厘米,然后盖上薄草以增温保温.播种时间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温稳定通过10℃为宜)。

2、大棚育苗

①营养土配制,腐熟农家肥30%,草炭30%,陈炉灰20%,农田土20%(无农药残留)每公斤营养土中加磷酸二铵50克。

②营养钵(8×12厘米)育苗,每个钵体内播一粒种子,播深2厘米,覆土2厘米,浇透水。

③温湿度管理,芦笋发芽适宜的温度25℃~28℃,出苗后25℃,最高不超过30℃,最低温度不低于8℃,土壤保持湿润状态为宜.出苗后幼苗根系弱小,旱时及时浇水,及时除草,定植前7~10天,开始大通风炼苗,使其适应外界自然环境,达到健苗标准,有地上茎3条以上,地下贮藏根5~7条。

芦笋定植方法

1、选地:选择土质疏松透气性好,地势高,排水通畅,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PH值5.8~6.7为宜,前茬不宜种胡萝卜、甜菜。

2、整地与施肥:深翻20~25厘米起垄,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加三元复合肥25公斤做底肥.垄宽1.2~1.4米.3、定植方法。株距30~40厘米,用铁锹挖定植沟,深30厘米,宽30~40厘米,沟内亩施三元复合肥25公斤加有机肥1500公斤,施入沟内混合均匀,再撒入10厘米厚的表土,沟中心微高,把分级的笋苗放入沟内,大壮苗每穴一株,弱小苗每穴两株.将根系伸向四周,芽眼顺沟朝同一方向,排成直线,便于管理培土和采收.一手扶住苗身,先盖少量土并压实,然后再盖细土4~5厘米,浇透水,水渗下后的再盖土1~2厘米,防止板结和水分蒸发,移栽后3~4天及时查苗补栽,防止缺苗。

芦笋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15天进行一次中耕除草,疏松土壤,通气保墒,土壤水分保持60%~70%,过旱应适量浇水,雨季应挖排涝沟,防止存水烂根。

芦笋定植第二年及以后采笋年

1、为了提早上市可在4月初,按垄扣小棚,拱高30厘米,宽40~50厘米,覆盖地膜,出笋后棚温25℃为宜,超过30℃及时通风降温.外界气温达20℃时,可撤掉棚膜,一般笋高20~25厘米开始采收。

2、采收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采收,以后各年相同.绿芦笋要求色泽深绿、鲜嫩、整齐,笋尖鳞片抱合紧密不散失,笋条直不弯曲,无畸形,无虫蚀,采收时间在上午9~11点为宜。

3、采收方法:用专用不锈钢小刀,整齐地割下嫩茎,茎部不要留高茬,放于筐内用湿毛巾盖上,放在阴凉处,防止跑水老化.对生长过细、弯曲、畸形、残枝、弱枝病株应及时割除,每株留1~2个健壮茎杆进行光合作用,当其高度达到70厘米及时摘心,控制株高。

4、施肥:催芽肥春季结合耕翻,可距植株30~50厘米处开沟,每亩施三元复合肥20公斤。长笋期每月可追肥一次,亩施三元复合肥或尿素5~10公斤,追肥后应浇水,并及时除草,否则芦笋抽芽细小,弯曲、纤维多老化,雨季前拿起大垄,挖好排水沟,避免造成秋后地内积水。

芦笋的病虫防治

1、茎枯病

【发病症状】发病期,在距地面30厘米处的主茎上,出现浸润性褐色小斑,而后变成淡青至灰褐色,同时扩大成棱形,也可多数病斑相连成条状。病斑边缘红褐色,中问稍凹陷呈灰褐色,上面密生针尖状黑色小点。如空气干旱病斑边缘清晰,不再扩大成为慢性型病斑。若于气阴雨多湿,病斑可迅速扩大蔓延,致使上部的枝茎枯死。在小枝梗和拟叶上发病,则先呈褪色小斑点,而后边缘变成紫红色中间灰白色并着生小黑点。由于迅速扩大包围小枝易折断或倒伏,茎内部灰白色、粗糙,以致枯死。

【发病条件】 该病由真菌致病。在多雨有风的条件下传染迅速,雨水溅沾也可传染。空气传染是大面积发病的主要原因.田间蔓延的方向和发病迅速常受风的影响。此外,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氮肥过多等,均易加重该病发作。

【防治方法】①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段栽培。②清洁田园,割除病茎,浇毁或深埋。③田间覆盖地膜,控制氮肥,防止生长过旺。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1:240波尔多液;50%代森铵的1000倍液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

2、褐斑病

【发病症状】在枝茎和拟叶上发病为大量赤褐色小型病斑;随着病斑的逐渐扩大在中央部位先变成淡褐色,再转为灰色,后期生霉层,并生有紫褐色轮纹,病斑外缘有黄色轮晕。多数椭圆形病斑扩大相连成不规则病斑。病斑绕茎合围,则上方枝茎干枯。天气潮湿时,可生出白霉,以致拟叶早期脱落,植株长势急速衰降。

【发病条件】该病由真菌引起,靠空气传播,在高温条件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同茎枯病。

3、菌核病

【发病症状】幼茎多在靠近地面处发病,先褪色而后变褐,继而生出黑色鼠粪菌核。

【发病条件】该病由真菌引起。

【防治方法】同茎枯病。

4、根腐病

【发病症状】发病后茎基部的皮层腐烂,吸收根也受到破坏而导致主茎变黄,植株衰变。

【发病条件】该病由真菌引起,是由多种病原菌致病的病害。主要由土壤传染。

【防治方法】 幼苗定植时用苯菌灵或苯菌丹按有效成分的400~500倍液,浸根15分钟防治。

5、立枯病

【发病症状】苗期从地面稍上处形成发红而略带紫色的病斑,以致全株枯死。采笋时伤口亦可侵染,严重时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同根腐病。

6、锈病

【发病症状】 危害茎部及拟叶。夏季为橙色锈斑,表皮破裂后散出橙色粉末。秋季为暗褐色病斑。拟叶会因此而早期脱落,严重时整株变色枯死。

【发病条件】 该病由真菌引起。空气潮湿、通风不良易发生该病。

【防治方法】①采用抗病品种,如玛丽华盛顿等。②清洁田园,做好通风、排水工作。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的800倍液;50%灭菌丹800倍液喷布。

7、虫害

芦笋虫害主要有蛴螬、蝼蛄、种蝇、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危害。可在田间撒25%敌百虫粉加5倍细土做成的毒土;或用90%敌百虫的30倍液拌在麦款或豆饼上,撤在田间做毒饵;施肥时喷80%敌敌畏乳剂的800倍液等方法防治。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