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君子兰种植基地(曾经脏乱差 如今美如画)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红砖、青瓦,一座座院落古色古香、各具特色;花丛、盆景,一簇簇绿植高低错落、相映成趣……初秋时节,行走在津南区双桥河镇西官房村平坦、整洁的村路上,若不是见到路旁展板上前几年的实景照片,很难相信眼前这个颇具江南韵味的村落,曾经是因“脏乱差臭”而出名的困难村。近年来,西官房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地处海河故道的自然条件,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小康村,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国庆节前夕,记者到此采访探究。

环境整治 打造人居样板

2019年5月,本市在西官房村召开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西官房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该村也为全市提供了示范借鉴的样板。

“前些年,村里的路特别差,坑坑洼洼,暴土扬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我家门口有条臭水沟,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都是,都不敢开窗。”71岁的村民陈玉冬家临街居住,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她,提起村里以前的环境,可谓不堪回首。

“这几年,村里不但修了路,还清理了垃圾和污水,完成了‘煤改气’。如今村里路变宽了,水变绿了,空气变好了,处处干干净净,有花有草。室外环境好了,咱老百姓的心气儿也高了。家家户户得空都会拾掇下自家的小院,你看,我这院子里,石榴树、月季花、盆景,都是自己种的,快赶上小花园了。”老人指着院子里满满的绿植,笑着告诉记者,“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放在过去,咱想也不敢想。”

陈大娘眼中的变化,还要从2017年8月西官房村被列入市级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说起。“3年来,在驻村工作组和双桥河镇党委的帮扶下,我们村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入手,不断升级加力,镇村联动、合力攻坚,开展了‘治脏、治乱、治差、治臭’行动。”西官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玉铁介绍,该村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整,对村内48条里巷、150处垃圾点位进行集中清理,把多年来堆积的垃圾、沉积的臭水沟全部清干见底。率先推行垃圾分类,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集中设立分类垃圾亭46处,每户配备3个垃圾分类小桶,每天由扫保员上门收集后分类统一集中处理,实现了村内垃圾从分类到收集、从转运到处理的无缝对接。同时,主干路、胡同里巷全部硬化,全域实施自来水入户,村民彻底告别了地下水,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吃水难等问题。通过实施“煤改气”工程,村民做饭和取暖用上天然气,实现了能源清洁化,按照市、区两级补贴政策,采暖季每户还可获得最高1200元的补贴。实施全域污水管网改造,铺设污水管网41310米、建设3座污水处理站。对照“厕所革命”要求,对原有厕所进行无害化改造,提升、新建17座水冲三格式公厕,彻底消除了过去旱厕少、气味大的状况。

绿色发展 增加百姓收入

“村里的环境美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心气也高了。接下来,就得想办法让大家的腰包也鼓起来。”张玉铁说,“2019年,镇里以西官房村为试点,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入沽水茂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孵化基地,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

记者来到村东头的沽水茂源合作社,这里的20个大棚种满了君子兰,一盆盆君子兰傲然挺立、苍翠欲滴,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去年引进的君子兰花卉繁育栽培项目,我们创建了‘合作社统一出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成兰回购’的‘三统一’种植模式,集约利用资源,繁育栽培规模从最初的2万株发展到现在的30万株。”沽水茂源合作社君子兰种植基地负责人杜艳林一边侍弄君子兰,一边向记者介绍。作为从村里走出的“能人”,杜艳林有着多年企业管理经验,曾担任某大型外企的中方经理。“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干事创业的氛围浓了,于是我看准时机,返乡创业。农户栽种2万株兰苗,就能收入约5万元。目前我们已带动35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5年内,我们合作社的繁育规模预计能达到500万株,届时能帮助更多的乡亲走上富裕路。”谈起未来的发展,老杜信心十足。

除了打造君子兰栽培示范项目,西官房村还开展了700亩精品小站稻种植和稻蟹混养示范试点,变单一水稻种植为稻蟹混养,亩收益比过去翻了一番;实施了30亩南美白对虾标准化水产示范养殖,变南美白对虾粗养为标准化养殖,亩产值比过去增加7000元……“2019年,我们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比2017年翻了一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44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超过1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超过29000元。”张玉铁一字一顿地说。

党建引领 实现乡村善治

“今天,咱们重点聊一聊,日常生活中,怎样更好地‘厉行节约 拒绝浪费’……”夕阳西下,吃过晚饭的村民纷纷走出家门,遛弯乘凉。由78岁的村民谢贵元主持的“板凳课堂”,在他家院门口准时开课了。不少村民自带板凳到此学习、交流。作为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创新项目,“板凳课堂”一年来已组织多场讲座,百余户村民参与其中。

这是西官房村坚持党建引领,织就基层治理网络的小小缩影。

“西官房村现有村民624户、1826人,村党总支有党员75名、村民代表29人。2018年村级组织换届后,镇党委从建强村级党组织入手,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行网格管理、大力倡导乡风文明、积极引领村民自治,构建了基层‘服务网’‘文明网’‘自治网’,实现了乡村善治。”负责西官房村包保工作的双桥河镇党委书记陈子苓说。

“党建+网格”织密基层“服务网”。西官房村建立了村两委“一张网”,将全村分成4个片区网格、8个子网格,村党总支书记任总网格长,村“两委”委员带头包片担任片区网格长,其他村干部担任下级网格员。以全覆盖“一张网”兜住村内八大类约120项大小事项,实现了人、事、物全覆盖。“目前,村里建立了‘日碰头、周例会、月总结’制度,每天一上班,村‘两委’委员碰头,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安排布置,对群众反映的短期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进行研判分析;对村级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告协调解决。”陈子苓说,“如今,村‘两委’将‘群众来村’变为‘上门服务’,织密群众‘服务网’,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受到党员、群众欢迎,也为周边的乡村提供了‘西官房经验’。”

“实践阵地+志愿活动”织牢村庄“文明网”。西官房村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高效融合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道德讲堂等一应俱全。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志愿者“广撒网”式服务、乡贤“主人翁”式引领,让新时代文明思想扎根发芽,实现从村居到家门口的志愿服务全覆盖,“板凳课堂”“服务驿站”“共享书屋”等特色志愿服务方兴未艾。

“村规民约+积分银行”激活村民“自治网”。“为了保持治理成果,我们把村庄治理和转变村民观念相结合,发动村民实施‘门前三包’,让村民参与进来,积极参与‘美丽庭院’评比。”陈子苓告诉记者,“村里还制定了《村规民约》,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由党员、村民代表、志愿服务者组成践行《村规民约》、环境治理等工作的义务宣讲员、监督员。同时,试点文明实践积分制,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到村庄治理的大小事务中来,实现了自发共建共治共享。”

如今,清澈的河水,顺着西官房村头绵延千百年的海河故道,日夜不息、奔涌向前。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村子里,村民们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描绘着全面小康的美丽画卷。

本报记者 马庚申 张家民

来源: 今晚报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