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四川种植山竹(百县千村行•汶川(266)|因地制宜 龙竹村走出康养旅游新路径)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06|点击次数:
百县千村行•汶川(266)|因地制宜 龙竹村走出康养旅游新路径

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徐登林/文 向宇/图

10月31日,龙竹村下着微微细雨,小木屋群掩映在群山雾霭中,走在路上不时能碰见来自各地的游客。木屋周边绿树环绕,餐厅、厨房、停车场一应俱全。每年五月到十月,“银杏小筑”小木屋最为火爆, 七八月份更是一房难求。

“现在有游客了,挖的东西也能卖钱。”72岁的高正林刚看林回来,顺便在山上采回一些药材。“看林员是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500块工资。”2015年,高正林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530元,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龙竹村发展农家旅游后,高正林入股集体经济银杏小筑,去年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1782元。“现在不一样了,生活滚起来了。”高正林乐呵呵地说。

百县千村行•汶川(266)|因地制宜 龙竹村走出康养旅游新路径

龙竹村地处高半山,四面环山,三面临水,距离汶川县三江集镇6公里。过去,这里主要靠种植粮食作物,长期以来经济来源单一。2008年地震后,村民陆续离开高半山或外出务工,曾经赖以生存的耕地大多闲置。

百县千村行•汶川(266)|因地制宜 龙竹村走出康养旅游新路径

在村民们纷纷选择离开时,回乡创业的赵勇建起一幢崭新的房屋,创办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见他修了那么大的房子,本要搬走的邻居决定不走了。赵勇指着旁边一户人家说,“这家人住我旁边,看我那么年轻都不走,还敢在这修房子,对村子多了一点信心。”

百县千村行•汶川(266)|因地制宜 龙竹村走出康养旅游新路径

农家乐办起来后,生意特别红火。见赵勇发展得好,更多村民放弃下山,开始跟着他做农家旅游。2013年,赵勇当选为龙竹村党支部书记,决心带领贫困户脱贫增收。“三江镇只有四千人口,每年有四万游客。”赵勇算起旅游生意账,更坚定了农家旅游的发展路线。

龙竹村植被茂盛、气候湿润凉爽,夏季一直是康养旅游、避暑纳凉胜地。加上自己成功创办农家旅游的经验,赵勇带领村两委班子讨论后,决定通过集体经济的模式来发展农家旅游。

刚开始,村民不太放心,不愿投入资金。赵勇和村委会挨家挨户做工作,召开户主大会作动员。以自己发展农家旅游的经验为例,赵勇为大家分析生态康养旅游的发展前景,村民们这才慢慢动了心,渐渐有了发展意愿。

2016年,龙竹村以自家发展成熟的农家乐为中心,辐射状修建名为“银杏小筑”的小木屋群,通过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脱贫增收。2016年,全村农家乐共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旅游纯收入实现50余万元,每位贫困群众一年至少分红520元。

除此以外,龙竹村还积极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第三产业。目前,全村种植川芎20亩,重楼30余亩,天麻5亩,黄莲10余亩,种植猕猴桃200余亩,100多亩挂果。游客多了,农产品也有了销路。猕猴桃、山竹、中药材、土鸡、生态猪等特色种养殖,以及原本卖不出去的山野菜、土鸡、土鸡蛋、土蜂蜜、腊肉,现在都成了抢手货,在家门口就卖脱销。

随着银杏小筑生意越来越好,通村道路狭窄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龙竹村3.5米宽的通村公路扩建到了8米。通村道路越来越宽阔,村民致富的道路也越来越宽阔,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如今陆续回乡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赵勇说,“我们这里生态好,更要做好生态文章。”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龙竹村正在打造“有山有水有花”的天然避暑胜地,先期发展3万余株樱花苗,覆盖全村1200亩荒山荒坡。今年开春,赵勇带着村民种植樱花,“采用全民入股、每人每股、投工投劳等方式种植,每天有150余人自愿栽种。”

今年樱花已种满了山野,龙竹村村民等待着明年樱花烂漫的景象。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