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珠海种植的牙榜样九龙(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07|点击次数:

【编者按】

我们都是追梦人。

新闻记者的梦想,是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记录这个伟大时代前进的步伐,记录普通人的追梦故事,从深山“空巢村”的复苏到山水林田的生态变迁,从罕见病少年的大学梦圆到神舟航天员的星辰大海......

“我在现场”栏目以“我们都是追梦人”为题,将新华社记者记录的追逐梦想的故事汇聚于此。这些故事讲述的是追梦人不停的脚步,是“中国梦”照进现实的新时代。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伶仃洋,又被称作“零丁洋”,位于广东珠江口之外,是珠海、澳门与香港新界一带的海面。700多年前,爱国诗人文天祥兵败被俘,路过伶仃洋,曾写下“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诗句。180多年前,伶仃洋又目睹了广东军民反抗英殖民者和鸦片贸易的斗争:1839年7月7日,英国水兵在九龙尖沙咀打死当地农民林维喜。林则徐闻讯布防珠江口,并于当年9月与英方短兵相接,爆发“九龙海战”,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领兵在伶仃洋海面痛击英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伶仃洋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沧桑巨变。

2012年10月22日,我第一次踏上伶仃洋东侧的深圳前海这片土地:汽车从深圳市福田区出发,一路向西,开了很久,终于把我们拉到了这一片人迹罕至的荒滩。

眼前的景象,让人心里直犯嘀咕,这里就是前海?

目之所及,一马平川,脚下是杂草、碎石。河道边上,只有一条狭窄的硬化路面,零星几个工人正在给刚种下的小树苗浇水。那天,我们甚至都没有见到什么大型机械和车辆。

沿着河,走到海边一片铺了红砖的平地上,只见一块大石头孑然屹立,上面镌刻着鲜红色的“前海”二字。

没错,这里就是前海。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2012年10月22日,当时的前海还是一片荒滩。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河道边插着地块的指示牌。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当时的前海石。

不到四年的时间,当我再次来到这片土地,我震惊地发现:昔日滩涂,已换了景象。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 拼版照片上图:2012年10月22日拍摄的深圳前海;下图:2016年4月19日航拍深圳前海。

从一片泥泞滩涂到满眼繁华都市,前海充分发挥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现了“一年一个样”的惊人蜕变。

十年树木,莲花山上的高山榕昂扬生长,如今已是根深叶茂、枝繁如盖。

伶仃洋畔,昔日荒滩之上,早已换了人间。

现在,同样是从福田区出发,车行驶在快速路上畅通无阻,只用不到30分钟便可到达,路上还能见到自动驾驶的车辆。

高楼拔地而起,建设工地热闹繁忙。

沿着河道一直走到前海石,一路都是水清景美、鸟语花香的公园,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声。

在冬日暖阳里,漫步海边,轻柔的音乐伴着海风,大湾区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图景就在眼前。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拼版照片上图:2012年10月22日拍摄的前海,河道两旁一片荒芜;下图:2022年12月8日拍摄的前海,河道两旁已变成鸟语花香的公园。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拼版照片上图:2012年10月22日拍摄的前海石;下图:2022年12月8日拍摄的前海石。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2022年12月8日拍摄的深圳前海。

就在前海发生着沧桑巨变的同时,伶仃洋里,一条“巨龙”也“挺起”了“脊梁”:2016年6月2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合龙。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016年6月29日,我第一次登上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

碧海蓝天,云卷云舒,在宽阔的桥面上、巨大的“海豚”桥塔之间,主体桥梁合龙仪式热热闹闹地举行。兴奋之余,我却又很懊悔:为什么没有早点来?

港珠澳大桥从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2010年夏天我大学毕业到新华社广东分社当记者,2016年才第一次到现场记录大桥建设进展。如果可以追回那“失去”的六年,该多好啊。

幸运的是,我的同事们接续记录了这个伟大工程的每一个前进的脚步,每一个重要的瞬间。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 2010年8月6日,在邻近珠海九洲港的海面上,施工人员在施工船上抛石填海,建设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资料照片)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 2013年12月2日,港珠澳大桥首片组合梁在架设安装。当天,港珠澳大桥首片组合梁被成功架设安装在位于伶仃洋中的桥墩上。首片组合梁的成功架设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施工实现了由下部结构施工向上部结构施工的转化。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 2015年9月6日,正在海上铺设钢箱梁桥面的港珠澳大桥。当日10时许,在海上撑起港珠澳大桥的全部墩台均告完工。这标志着这座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的跨海大桥,已全面转入钢箱梁吊装的施工工序。该桥建设进入了工程冲刺阶段。新华社记者魏蒙摄

从2016年开始,我成为大桥建设工地的常客,从主体桥梁全线贯通,到海底隧道贯通,再到大桥正式通车……我没有错过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任何一个重要节点。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 2016年6月2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合龙现场。当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合龙仪式在珠海举行。本次合龙的主体桥梁工程包括3座通航孔桥及深、浅水区非通航孔桥。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 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全线贯通仪式现场。当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这是2017年7月5日拍摄的港珠澳大桥“中国结”造型桥塔,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科技的进步为记者装上了“飞翔的翅膀”和“天空之眼”,也让我能够以从前没有尝试过的角度来观察和展示这座“世纪工程”的雄壮和美丽。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日出时分的港珠澳大桥(2017年12月27日摄)。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清晨的阳光穿过港珠澳大桥“中国结”桥塔(2017年12月27日摄)。

还记得在2017年冬天的一个凌晨,我们终于等来好天气,早起去拍摄大桥日出。上桥时,海天之间一片漆黑,只有汽车车灯照亮前方几米的道路。

当我操作无人机飞行在浩瀚的伶仃洋上,从屏幕里看到一轮红日跃出海面、金色的阳光穿过“中国结”桥塔、长桥卧波宛若蛟龙,内心的震撼无与伦比。

乘着时代的东风,我有幸以新华社记者的身份记录了一些历史的片段,拍摄的港珠澳大桥照片出现在了媒体的版面上、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中、广东大街小巷的宣传海报里,甚至是小学生的课本里、澳门邮政局发行的邮票上。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我们登上东人工岛的平台,伶仃洋的海风扑面而来,远处香港国际机场、大屿山尽收眼底。伶仃洋里,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若一条巨龙,一桥飞架三地,天堑变通途。一幅波澜壮阔而又可知可感的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画卷,正在我们面前迅速铺开。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从东人工岛向香港方向拍摄,车辆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

↑这是2017年6月6日使用无人机拍摄的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后来,这张照片被用在宣传海报、书籍、邮票上,进入了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港珠澳大桥开通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陆路车程由此前的超过三小时缩短到一小时内,粤港澳三地之间要素流通更加便捷高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通关的货车从2019年的不足10万辆次增长至2021年的40万辆次。

据统计,今年1至8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达1469.5亿元,其中,出口1030.1亿元,进口439.4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5.1%、64.2%。

伶仃洋见证着这沧桑巨变:一座座大桥飞架碧波之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在大湾区这片更广阔的天地,开启他们的人生梦想。

英俊帅气的90后香港青年唐震声就是他们其中之一。走进深圳文化创意园一间小而别致的图书馆,书香伴着咖啡香,令人沉醉。唐震声的咖啡创业梦想在这里变成了现实,他给自己的咖啡吧取名BAY COFFEE。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 2021年10月27日,唐震声为客人制作咖啡。

2012年来到深圳读大学,2016年从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后,唐震声去澳大利亚打工旅行,在当地咖啡店工作。“咖啡师和客人就像是朋友”,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在他心里埋下了开一间咖啡店的种子。

“我觉得大湾区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唐震声说,他的咖啡吧如今已成为了深港青年交流互动的空间。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 2021年10月31日,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举办的分享会上,唐震声在讲述自己的咖啡创业故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震声曾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一句话——“化身一条湾区的鱼”。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正张开怀抱,欢迎更多的鱼儿畅游这片广阔的海洋。

我在现场·我们都是追梦人丨伶仃洋见证的沧桑巨变

↑这些年来我拍摄过的粤港澳大湾区追梦人。

蓝图与路径已经绘就,远大的梦想扬帆起航。

珠江水浩浩荡荡,奔流汇入伶仃洋。江海交汇,融为一体,蔚为大观。这里曾见证国家民族的百年沉浮,而今将亲历粤港澳大湾区崛起的时代胜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将以磅礴之势华丽展现。

我也是无数追梦人之中的一个,扎根大湾区这片沃土,幸得以安身立命。更何其有幸,成为新华社记者、时代的记录者,与伶仃洋一起见证着沧桑巨变。

监制:王建华 费茂华

统筹:周大庆 刘金海

记者:梁旭

编辑:章磊 卢烨 方欣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