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大蒜种植机(全自动大蒜种植机泰州南理工3小伙儿科技创业新成果)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07|点击次数:

暑假前的一段时间里,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阎义文和他的两个小伙伴王晨皓、虞晓丰越发忙碌起来,除了要完成期末的各项学业测评,他们还要为再次前往盐城射阳临海镇的蒜头种植基地做好各项准备。

“这次,我们将带上优化的新一代机器过去。”阎义文说,2018年,他们三人开始大蒜种植全机械化的研究。经过一年时间的反复试验、修改、完善,三个小伙设计并制造了一款大蒜全自动种植机,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大幅减少人工成本,且大蒜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全自动大蒜种植机!泰州南理工3小伙儿科技创业新成果

工业化思路破解大蒜播种难

三人目前均是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机械专业的大二学生,创业是他们共同的梦想。早在大一下学期,三个小伙伴就来到学校创业园,主动要求跟着指导老师李立新学技术。

一次机缘巧合,李立新给他们谈到了国内大蒜种植全机械化技术的空白,三个人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创业方向,于是着手干了起来。

“我们去过很多地方调研。”阎义文说,除了在校上课,其余时间基本上就是跑到山东、安徽和省内几处大型大蒜种植区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国内目前95%的大蒜种植采用传统人工播种的方式,部分地区采用半自动的大农机种植方式。”

据介绍,一株大蒜的种植成功与否与其鳞芽(即大蒜的芽尖)的直立度有很大的关系。蒜种瓣直立落下,芽尖朝上的话才会正常发芽。如果蒜瓣位置不正,则出芽率会受影响,极大的降低大蒜产量。而现有的大农机种植方法无法识别鳞芽,其直芽率只在60%左右,且产出的蒜头品质不高,达不到出口的国际标准。

最初,阎义文他们曾尝试借鉴花生、玉米抛种的种植方式在大农机上做改良,但是效果都不理想。后来,他们决定采用工业化思路,将识别鳞芽、保持鳞芽直立度这一关键环节从传统户外环境转移到室内进行。

“我们设计的这一款带有鳞芽识别系统的机器,能够将大蒜鳞芽的识别率达到98%以上,用我们的‘工业化标准蒜种带’种植的大蒜直立度可达到100%。”王晨皓说。

以纸带作载体让蒜种重回田头

保证了大蒜鳞芽的直立度是阎义文他们实现成功的第一步。那么如何将转移到室内的大蒜种再次回归田间地头呢?这是阎义文他们必须攻克的第二个关卡。

在三人的工作室里,一卷卷长条形的牛皮纸带散落得到处都是。“不好意思,有点乱啊。”采访中,虞晓丰顺手将地上的纸带捡起来拉长了给记者看,只见一条10多米的纸带上每隔几厘米就被挖了一个小孔。

这是做什么用的呢?原来,这不起眼的纸带便是破解第二个关卡的关键。“纸条算是一个载体。”阎义文解释,通过机器,我们将识别好鳞芽的蒜种瓣依次“卡”进每个纸带上的小孔中,通过纸带移栽技术,将这种带有蒜种的纸带直接“种”到田里。

看似很简单的一个纸带装置,却花费三人大量的脑力、人力和财力。阎义文介绍,光是纸带的材质大概就试了不下20多种,还有纸带上“卡”蒜种的孔洞的形状和大小更是试了上百次。“一个小小的孔洞,我们大概需要用小刀刻20多刀,耗时十几分钟才能成型。”他说。

指尖的老茧和刀痕,三双粗糙的大手,让人无法跟这三个20出头稚嫩小伙子联系在一起。“这些是‘捣腾’机器的时候留下的,算是我们努力的一个小小见证吧。”阎义文笑着说。

效率提升50倍,蒜头达国际一级标准

每年的9月下旬是大蒜的播种期,到次年的5、6月份进入收获期。去年9月,阎义文他们带着第一代机器前往盐城射阳临海镇蒜头种植基地做实地检验。“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阎义文表示,那一批蒜头出芽率达到99%以上,最终长成的新大蒜蒜瓣整齐、颗粒饱满,其中80%达到大蒜质量国际标准中的一级。

据了解,国际大蒜质量标准(欧洲)中,根据大蒜品质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传统手工种植的大蒜品质往往只有10%至15%能达到一级。

“相比传统人工种植,我们的机器优势非常明显。”阎义文介绍,人工种植熟练工一般是2个人1天种植1亩蒜头田,而机器是2个人1天至少种植50亩蒜头田。工作效率提升了50倍之多,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

“他们的成功是意料之中的。”李立新表示,在创业园里,每晚最后一个熄灯的总是阎义文他们的309工作室。“这3个孩子有天赋有想法,最重要的是不怕吃苦,这是值得很多同龄人学习的。”

去年底,阎义文成立了泰州市智禾农业装备机械有限公司,王晨皓、虞晓丰均是公司成员。

“作为公司的第一个产品,目前我们已经为工业化标准蒜种带申请了技术专利,配套种带的专业种植机专利也在申请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机器,同时准备找有意向的企业合作,将其面向市场量产投放。”阎义文说。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