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芦荟大棚怎么种植方法(韩庄村:千座大棚种出幸福感)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07|点击次数:
韩庄村:千座大棚种出幸福感

韩庄村一排排整齐的“党建助脱贫”果蔬大棚。记者 傅 青 摄

韩庄村:千座大棚种出幸福感

韩庄村村民向记者展示包装好的娃娃菜。记者 傅 青 摄

社长总编走基层

雨过天晴,空气格外清新。6月30日,我们驾车沿商丘市民主路一直向西,大约行驶20分钟就到了梁园区王楼乡韩庄村。村庄不大,干净整洁,一排排整齐的“党建助脱贫”果蔬大棚是村里最抢眼的风景。

韩庄村是梁园区委组织部的精准扶贫联系点,是王楼乡三个贫困村之一,有280户1240人,耕地面积1500亩。韩庄村村主任宋崇海说:“4年前,我们村有蔬菜大棚32个,种的多是黄瓜、番茄、辣椒等传统蔬菜,现在我们村的果蔬大棚发展到了1112座,种上了经济效益更高的娃娃菜、‘8424’西瓜和哈密瓜。”

顶着日头,采访组走进村里共产党员尚进良创办的彬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外头闯荡很多年,光看人家富,家乡富不了,心里着急啊!”2015年,一直在福建漳州种植蔬菜大棚的尚进良回乡创业,流转土地100亩种植娃娃菜。

为了方便储存娃娃菜,尚进良投资建了2000平方米的冷库。尚进良自豪地说:“现在商丘市区一半的娃娃菜都是我们韩庄供应的,俺的娃娃菜还销售到‘北上广’等大城市。”正在这里给娃娃菜进行消毒包装的村民王秀英说:“我家的几亩地流转出去了,我平常在这里帮忙装菜,每天能有七八十块钱的收入!”

大棚高效作物种植是韩庄村脱贫的支柱产业。66岁的贫困户王付军是种地的好把式,他舍不得离开土地。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按照精准扶贫政策,为王付军申请4000元到户增收项目补贴,帮他建了第一个大棚。“驻村干部一年几次带我们外出学习,第一年我种的一棚西瓜收入近万元。”王付军高兴地说。

尝到种瓜甜头的王付军找到了脱贫的路子,这几年他又自筹资金陆续建了4个果蔬大棚。“今年的西瓜差不多已经卖完了,再过几天就该种哈密瓜了。”王付军一边说一边端起一盘已经长出两片嫩芽的哈密瓜苗给我们看。“往年,瓜苗都是买人家的,一个棚800棵苗就得600多元钱,今年咱学了技术自己育了4000棵‘西洲蜜25’,光这一项种植成本就省了一半!”看着亲手培育出来的瓜苗,王付军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最早尝试种黄瓜、番茄到种西瓜、哈密瓜,韩庄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梁园区委组织部驻韩庄村第一书记于淼说:“以前我们要给村民做工作,想尽办法让他们致富,现在村民由‘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致富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了。”

6月20日,于淼带着村里的党员和种植大户去山东寿光参观学习高效农业种植。说起这次学习的经历,韩庄村的种瓜大户韩立亮激动不已。“这次去山东可是开了眼界,收获很大、触动也很大。大棚里的科技门道太神了,现代农业的路子会越走越宽广。”

韩立亮是韩庄村里大棚种植的先行者,现在已经有33个大棚!他说:“现在种西瓜的多了,价格走低,这次去寿光考察,我准备试种经济效益更高的‘贝贝南瓜’。”梁园区委组织部驻韩庄村工作队员马亚涛说:“‘贝贝南瓜’产量高,好管理,我们已经协调好,寿光那边会派技术员来指导我们栽培,种成之后他们还回收,今年先试种30亩,效果好再推广。”

脱贫路上一个群众也不能少。针对家里劳动力少、又缺技术的村民,驻村工作队引导他们建大棚种芦荟。在68岁贫困户韩立民的芦荟种植大棚,韩立民打开了话匣子。“芦荟全身都是宝,虽然种植周期得三年,但是好管理。我这一个棚有2000棵芦荟,今年就能出售了,一棵就打100块算,除去成本,收益也得十几万元。”村民吴立学夫妻俩都是残疾人,申请的到户增收项目资金通过能人带动的方式和村民合伙种植了一个大棚,剩余的3亩土地进行了流转,每亩地每年有1200元的收入。2017年吴立学夫妻开始养波尔山羊,现在存栏的羊就有19只。他们感激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想不到俺家也过上这样的好生活。”

漫步韩庄村,这里有文化广场、小花园、篮球场,几乎家家都是两层小楼,葡萄藤爬满了房前屋后,绿意盎然。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几年前就在市区买房置业的韩庄村民宋亚军、韩士林纷纷感叹:“要知道俺村现在能发展成这样,还往城里搬啥?!”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