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湖北随州香菇种植成本(小蘑菇撑起脱贫致富广阔天地)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记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所长边银丙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光明日报通讯员 程晓 谢小琴

近日,记者来到华农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见证了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与华中农业大学的“云签约”。这场线上签约的“搭线人”,就是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所长边银丙。

“从扎根基层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到解决问题,最后一一教给农民,这条路我已经走了近30年。”30年来,边银丙带领团队跑遍全国20余省50多个贫困县,为当地食用菌产业把脉问诊,让扶贫产业惠民利民,小小蘑菇撑起成千上万农民脱贫致富的广阔天地。

为菌菇问诊开方

什邡市湔氐镇是四川典型的以食用菌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地方。2009年,乡亲们10亿袋毛木耳出现罕见“瘟疫”,边银丙闻讯赶到现场,凭借多年的经验,他意识到毛木耳菌丝“生病”了,但他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把约5公斤样品带回实验室,开展病原菌分析和系统感染实验。

研究结果出来后,边银丙带领团队再次来到什邡基地,与当地专家、农户一起制订综合防治试验方案。不到一年时间,被农民称作“瘟疫”“癌症”的油疤病被彻底治愈。“多亏了边教授。”湔氐镇毛木耳种植大户张文平至今还心有余悸。

边银丙开展病虫害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及全国食用菌主产区,其主编的《食用菌病害鉴别与防控》等食用菌科普书籍,成为菌农人的实用宝典。“病虫害是菇农生产中最头疼的大事,为农民写书,能给菇农一点帮助,太值得了。”边银丙说。

“边老师,您来看看吧,我们的香菇菌棒都变成‘铁棒’了。”2017年,辽宁一个香菇基地有8000万棒香菇菌棒不出菇,急坏了当地农民。

边银丙赶到现场后,认为是香菇品种南菇北引、水土不服,在菌丝未充分成熟时,当地菇农催“苗”心切,导致“胎死腹中”。与其他专家连夜讨论后,边银丙打出“停止催菇、继续养菌”的组合拳。约10天后,喜讯传来:“边老师,我们香菇菌棒出菇了。”一场香菇菌棒危机解除,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边银丙没有停止帮菇农“把脉问诊”。“特殊时期,如果菌种销售不了就立即就地出菇”“接种季节推迟,千万要谨防夏季高温烧菌”……这是边银丙为菇农开出的药方。

秸秆种菇变废为宝

2016年3月,在湖北省随州市三里岗镇香菇大市场旁的一个栽培实验棚里,边银丙和他的学生们喜笑颜开,他们以稻草、玉米秆、柠条替代木屑栽培香菇的试验取得了新突破。

“一个菌棒能替代的木屑从比例上看不是太多,但将来推广到规模化生产中会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多少农作物秸秆能够变废为宝。”边银丙拍拍驻扎三里岗镇试验基地研究生杨士峰的肩膀,感慨地说。

近年来,边银丙带领团队将创新开发的果木、中药渣、秸秆等替代木屑栽培香菇关键技术,在鄂、豫、川、陕等省交界的国家级贫困区域秦巴山区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助力秦巴山区两万余农户脱贫。

通过废弃秸秆发展香菇种植,既降低种植成本又使秸秆得到合理利用,推动地方绿色农业发展,环保又增收。

“没想到在稻草、秸秆覆盖的荒地下面,藏着这么多宝贝。”在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胜洪村种植基地,贫困户们在冬闲田大棚里利用废弃秸秆种植出了成片的大球盖菇。

“大球盖菇是我们团队研发的新品种,不仅风味堪比松茸,而且可以转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还能充分利用湖北冬闲田,从而形成稻菌周年栽培的模式,前景十分广阔。”边银丙介绍,胜洪村大球盖菇基地已用工超过300人次,其中100多人次是贫困户。

边银丙始终奔波在脱贫第一线。在他的指导下,2019年十堰市郧阳区建成了3000万棒生产基地,使1000多人脱贫,并以郧阳区为中心,香菇栽培技术辐射十堰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等地,新增产值4000万元。其中,农民从农林作物秸秆废料中增收约7000万元。

面对“三农”新形式,边银丙正致力于推广“集中制棒,分散出菇”“倡导资源循环利用,开发秸秆种菇”“像生产饲料一样,开发食用菌栽培原料标准化生产”等菌类种植理念。

科学养菇丰产富民

“一年种菇建新房,二年种菇娶新娘,三年种菇存银行,四年种菇奔小康。”这句话在“中国香菇之乡”随州广为流传。从“提篮叫卖”到“公司+合作社+农户”,华农应用真菌研究所三代人40余年扎根三里岗镇,蹚出了一条随州产业扶贫的特色之路。

早在1978年,作为华农第一代食用菌掌门人,杨新美就带着菌种来到随州三里岗。从日本引进200多种菌类,经过长期的驯化、筛选、培育,终于形成两个适合中国的品种。同时,他和团队研发了催菇的关键技术——喷水、惊蕈,成倍甚至十几倍地提高了菌类产量。

如今,边银丙早已接过杨新美等教授的衣钵,扎根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菇、养菌、研菇。

科普讲座、技术推广、电话指导……边银丙把技术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不仅要让农民富起来,更要引导农民树立科技致富的思想。

据了解,边银丙已累计在全国贫困县培训技术人员和菇农55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约10000余份。2月份至今,边银丙虽人在武汉,但他已经为全国各地开展抗击疫情技术讲座10余次,听众超12万人次。

在边银丙看来,大学是引领,大学出思想。要协调好大学与大学、大学与基层的关系,推动创新知识、技术引领、产业带动的全链条联动。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中国食用菌种植种类、栽培技术和产业规模遥遥领先。”边银丙自豪地说,全世界第一个香菇基因组测序就是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完成的。

菌种退化问题、重金属富集问题、产品保鲜问题、生理活性物质累积问题……几十年来,边银丙始终在不断地求索。30年前,他在读博期间敏锐认识到,植物分子标记技术将在菌种中得到应用;20年前,他认为液体菌种是今后的重要发展趋势。如今,边银丙将思考如何把5G技术应用到蘑菇产业之中,探索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边银丙时刻不忘扶贫初心:“把所学用于农民脱贫致富,感恩人民、回报社会,才是知识分子真正的意义。”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8日01版)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