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淮北种植牙(跨越一千公里的甘蔗苗)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08|点击次数:
跨越一千公里的甘蔗苗

陆海花把甘蔗苗压进土中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海方/文 通讯员 杨光/图

挖好垄沟,浇上水,将种苗平放在沟内,轻压进土中,带芽的位置朝向两侧,之后撒上药粉、覆上地膜、轻轻培土……2月25日上午,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宋岗村东头的一块地里,十多名村民正学着一名年轻妇女的样子进行劳作。他们在种啥?这名年轻妇女是谁?

跨越一千公里的甘蔗苗

村民们在一道学习种植

原来,村民们是在学种他们之前从未种过一种农作物——甘蔗。正手把手示范指导村民种植的妇女叫陆海花,25岁,壮族人,老家在广西河池市农村。那里盛产甘蔗,陆海花自小便练得一身种甘蔗的好本事。不过,如今,陆海花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漯河人了,她的丈夫是宋岗村和自己一样大的村民闫国冠。

跨越一千公里的甘蔗苗

闫国冠在培土

漯河距离河池一千多公里,两人一个汉族、一个壮族,是咋认识的?闫国冠说,2015年,同在广东打工的他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相识相爱,次年两人便结了婚。“回咱这儿结婚后,正赶上家乡号召返乡就业创业、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家乡这些年变化也大,在家又能照顾老人孩子,俺俩一商量,媳妇就在咱们这儿留了下来。”闫国冠满脸幸福。

从遥远的南国来到中原腹地,虽然生活习惯不同,但陆海花和河南人一样吃苦耐劳。去年,一个新点子突然诞生在陆海花的脑海里——自己擅长种甘蔗,河南这里却鲜有种植,何不在此试种一下?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深知此理的闫国冠一开始以为妻子在开玩笑。没想到,陆海花动了真格。去年一开春,她就让家人从广西老家送来了一种叫作“水果甘蔗”的甘蔗苗,又请经验丰富的老家人指点,小两口试种了五亩甘蔗。浇水、施肥、除草……当年十月,辛勤耕耘得回报:虽然生长周期长,也没有广西长的高,但这五亩甘蔗的甜度、口感丝毫不比广西差。“大家都说好吃,收入也比原来种地强多了!”闫国冠喜笑颜开。

“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尝到甜头的小两口今年把甘蔗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十五六亩,并雇了村民来帮忙。“咱们村土地肥沃,适合种甘蔗,但气温低、温差大,种甘蔗必须覆上地膜,不然苗种可能会冻死。”陆海花一边示范,一边给村民传经送宝。

“甘蔗营养价值高,老少皆宜。如果能大规模种植销售,村民们脱贫致富不成问题。”闫国冠说,他和妻子正与有兴趣的村民商量,打算成立个种甘蔗的合作社,“打造出咱本地甘蔗的品牌来。”

“广西河南一线牵,民族团结写新篇。新时代有好故事,‘两河’(河池、漯河)甘蔗一样甜。”得知陆海花跨越千余公里引种甘蔗的事,郾城区妇联主席李淑云不住点赞。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