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番茄 切片 种植(那个种出“百年前西瓜”的博主是个南京80后,他翻高山穿戈壁只为找寻老种子)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09|点击次数: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瑞)近日,微博认证为科学科普博主的网友 @种子猎人 SeedHunter 发微博,展示了 20 世纪初期的顶级西瓜品种——石山西瓜 (Stone Mountain Watermelon)。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条微博发布后,竟然迎来了 3000 多万网友的围观和热烈讨论。9 月 14 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发布石山西瓜的博主是一名南京 80 后,他和他的团队还成立了一个民间的老品种种子保护团队。

那个种出“百年前西瓜”的博主是个南京80后,他翻高山穿戈壁只为找寻老种子

△ 朱骁炜发布的微博

百年前的西瓜真的是这个样子吗?

@种子猎人 SeedHunter 本名叫朱骁炜,是一名地道的南京人。9 月 14 日,记者专门前往其在溧阳的农场,见到了朱骁炜本人。事实上,在被人民日报 " 点名 " 之前,朱骁炜在业内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他常年在各个平台做科普,教网友如何在家种出各种各样好吃的果蔬,拥有大量的忠实粉丝。

那个种出“百年前西瓜”的博主是个南京80后,他翻高山穿戈壁只为找寻老种子

△ 朱骁炜

那个种出“百年前西瓜”的博主是个南京80后,他翻高山穿戈壁只为找寻老种子

△ 朱骁炜被人民日报 " 点名 "

说起石山西瓜,他告诉记者,发布前就想到可能会火,但没想到会那么火。" 我们得到了一些石山西瓜的种子,并在农场试种成功,最重的一颗瓜将近 30 斤重,瓜皮大概有 20 斤重。西瓜的香气非常浓郁,但肉质极粗,很多筋,甜度表现也平平,实测平均甜度只有 8 左右,尝了两口拿去喂猪了,猪没吃。" 此外,对于发布时将石山西瓜称为 " 顶级西瓜 " 的定义也不是自己编造的,均是来自国外种子保护和收藏者,以及种子发布机构。

那个种出“百年前西瓜”的博主是个南京80后,他翻高山穿戈壁只为找寻老种子

△ 石山西瓜

百年前的西瓜竟然长这样,微博上西瓜的照片吸引了大量网友围观和讨论。不少网友称,自己看到国外油画上的西瓜,和微博照片中的石山西瓜长得差不多,感慨现在能吃到这么多好吃的西瓜,要感谢育种专家们的付出。同时,也有不少人产生质疑,这真的是百年前西瓜的样子吗?为什么皮这么厚?难道种子也是百年前的?

那个种出“百年前西瓜”的博主是个南京80后,他翻高山穿戈壁只为找寻老种子

△ 石山西瓜切开的样子

对此,现代快报记者专门咨询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徐锦华,他告诉记者," 从西瓜的英文名字看,应该是美国的一种老品种西瓜。" 徐锦华表示,老品种会有一些抗病的基因,在育种时会所有利用。不过,因为美国的一些老品种,需要类似新疆的气候去种植,需要光线充足的环境,在那种条件下,西瓜的瓤会很红,果肉性质也是不错的。而如果这类种子在江苏这种环境下种植,就可能表现出厚皮瓤色不好的情况。就种子而言,徐锦华表示,种子应该不是 100 年前的,是种植后留种保存下来的。目前,农科院的种子,一般保存 12 年左右,快到期时,就会种植后留种替换保存。

他从公司白领变成 " 耕地农民 "

彩虹色的胡萝卜、宝石般的玉米、形态各异的豆子 …… 如果你仔细翻阅朱骁炜的微博,一定会被他发布的色彩斑斓的果蔬照片所吸引。" 你们来的不是时候,现在正好青黄不接,是育苗的季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1983 年出生的朱骁炜也曾是一名上班族,做过媒体、电影录音师,还做过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因为工作强度大,忙起来经常连续多天没法睡觉,2010 年的一天,正在加班的他突然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个种出“百年前西瓜”的博主是个南京80后,他翻高山穿戈壁只为找寻老种子

△ 各种果蔬

2012 年,他从创业公司净身出户,回到南京,靠种植多肉,赚得了人生中第一桶金,并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朱远久和小芳。朱远久花名 " 九尾 ",外号二狗,也是朱骁炜的 " 御用模特 ",各大社交平台上无论照片还是视频,出镜的永远都是他。

那个种出“百年前西瓜”的博主是个南京80后,他翻高山穿戈壁只为找寻老种子

△ 颜色各异的宝石玉米

2018 年因为一场意外,让朱骁炜的多肉园全军覆没,损失上千万,多年心血付之一炬,他的人生也瞬间滑入谷底。然而,短暂的沉寂后,他很快振作起来,并打算寻找新的项目入手。此时,他突然想起了儿时番茄的味道," 以前南京其实很‘小’,周边都是农田,番茄从摘下来到出售就几个小时,那时的口感、香甜的味道和现在截然不同。" 为此,他先后前往农资点、种子公司、种子站等多个地方寻找老番茄种子,但得到的回复都是没有。

那个种出“百年前西瓜”的博主是个南京80后,他翻高山穿戈壁只为找寻老种子

△ 彩虹色的胡萝卜

就是在那个时候,朱骁炜突然意识到,这些老品种番茄几乎被现代农业抹杀了生存空间。现在的种植业,更倾向于耐运输耐储存的新品种番茄,"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番茄买回来放在家里,放上半个月都不会坏?如果老品种番茄连种子都没了,我们还怎么可能吃到儿时的味道?" 自此,他决定行动起来,开始收集老种子,并为自己取名 " 种子拯救者 "。

三人成立老品种种子保护团队

2019 年,朋友送来的老种子 " 马蹄番茄 " 种植成功,朱骁炜做了一个西红柿炒蛋给女儿吃,女儿惊叹地问他:" 爸爸,这个番茄太好吃了,你为什么不早一点种?" 此后,他和朋友二狗、小芳三人,带着五个平均年龄超过 60 岁的溧阳当地农民,组成了民间老品种种子保护团队,决定 " 以拯救好吃番茄 " 为目标大干一场。

那个种出“百年前西瓜”的博主是个南京80后,他翻高山穿戈壁只为找寻老种子

△ 朱骁炜、二狗、小芳三人到农户家里收集老种子

" 我们发现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没有留种习惯,只能去交通相对闭塞的山区寻找。"2020 年,他们三人从宁夏到青海,沿着祁连山脉一路走到嘉峪关外,翻越高山穿过戈壁,途中甚至连续驾车 400 公里都找不到落脚吃饭的地方。等终于遇见村落人烟,他们便认真地挨家挨户探访,下到农田仔细观察当地品种,和农民交流。每个地方的老种子都承载着地方历史和遥远的民间故事,朱骁炜将它们一并收集整理,希望种子的过去能和它的浓郁芳香一并流淌。

那个种出“百年前西瓜”的博主是个南京80后,他翻高山穿戈壁只为找寻老种子

△ 收集到的老品种种子样品

朱骁炜告诉记者,国外对老种子都有详细的描述,甚至很多种子都是一个家族保留下来的," 他们把种子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在家族中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还有很多种子本身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专门的拉丁文名。反观国内好多老种子,都被统称为本地品种,既没有名字,也没有任何详细的记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个民间团队,已经收集各种老种子 3000 多种,其中仅番茄就有 1500 余种。" 其中不少我们都试种过,像番茄我们已经种了七八百种。" 看着这些种子育苗成功结出果实,朱骁炜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一天试吃几十种番茄,两个月瘦了 30 斤

种番茄只是一方面,最让他头疼的还是吃番茄。朱骁炜告诉记者,番茄种出来后,团队会通过试吃,记录番茄的甜度、酸度以及口感和香气,自己有时候一天要吃几十种。他曾因为吃番茄两个月瘦了 30 斤。由于番茄酸度很高,摄入过量就会伤及肠胃,他们要按时服用肠胃黏膜保护剂才能持续性工作。采访中他笑着告诉记者,吃番茄减肥是真的,但是美白效果有待研究。

那个种出“百年前西瓜”的博主是个南京80后,他翻高山穿戈壁只为找寻老种子

△ 不同品种的番茄

奇形怪状、色彩缤纷的番茄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他们将选育好的种子或幼苗进行售卖,在全国花友中收集数据,观察同种番茄在不同地区的生长状态,为建立完整的种子资源库做准备。目前,我国种子资源库在基础数据方面仍存在大量空白,朱骁炜和团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填补这些老品种的空缺,以便日后进一步进行杂交优化研究。

那个种出“百年前西瓜”的博主是个南京80后,他翻高山穿戈壁只为找寻老种子

△ 番茄切片

农场里除了种植番茄,记者看到很多其他的果蔬,比如黄色的茄子、形态各异的辣椒等等。" 我们拿到种子通常会先种出来,看看成品是什么样,在农场的环境里能不能生存,然后也会对一些品种进行杂交,每次杂交出来的果实都不一样,有时候就像开盲盒。"

希望所做的一切将来能对农业能有帮助

朱骁炜告诉记者,果蔬品种应该是多样性的,但很多蔬果长出来可能好吃不好看,或者不耐储藏和运输,最终都被市场淘汰了," 这也是我们收集老种子的意义所在。" 眼下,53 亩的农场就是三个人的快乐所在,农场最难的时候,背着十几万的债务,三个人很久都没拿过工资。很多人看到朱骁炜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照片和视频,都表示愿意来当义工帮忙,可看似美好的田园生活,真的来了根本坚持不住。

天热的时候,农场早上 8 点到下午 5 点前几乎不能干活,前不久的一个清晨,朱骁勇就在农场里干活的时候晕倒了。面朝黄土背朝天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更多的时候还要看天吃饭,但对于朱骁炜来说,两脚踩在地面的日子让他觉得心里踏实。他说:" 我希望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将来能够对中国的农业有帮助,这也是留给世界的礼物。"

(朱骁炜供图)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