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西班牙葡萄种植(「人类经济万年史」084西欧中世纪农业)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10|点击次数:

西欧中世纪农业


「人类经济万年史」084西欧中世纪农业


6 至11世纪,西欧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一系列成果,从而产生了一种适合该地区土质状况的崭新的农业耕作制度。随着新制度各种因素的出现,集合成一个耕作的新模式,然后加以推广。它的影响所产生的后果是非常巨大的,以至把西欧文化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广阔的北部平原地带。

这次农业生产技术的巨大发展首先是从犁的革新开始的。6 世纪以前,包括西欧在内的整个欧洲地区使用的基本农具是扒犁,用一对牛拉拽。每年秋天种植可耕地的一半,另一半闲置休耕,恢复地力。扒犁不能翻出垄沟,只能搅碎土壤,因此,只有来回交错犁田,才能把表土粉碎以防止极少的一点水份蒸发掉,并让下面土中的养料随植物的毛细管作用升到土地表层来。因此,这种扒犁对于地中海沿岸的砂质土壤或贫瘠的白垩土壤较为适用。

在西欧的北部地区,广阔的平原大多由河流冲积而成,其中许多是很粘的粘土;由于湿润的气候,这里的地表往往长满草本植物,因此,必须翻到相当深度以便埋在土中的地表植物能增加土地的肥力;所以,扒犁在这一地区显得不太适用。6世纪时,东欧的斯拉夫人中出现了带轮的重犁。后来,这种犁便传到西欧地区。大致在720 年以前,日尔曼人已开始在莱茵兰等地使用这种犁;传到波河流域的时间还略为早些,至少在643 年时已有文献提到过它。9 世纪开始,这种犁又传入了不列颠。至11世纪时,西欧各地都能看到这种犁。但在南部各地,由于土壤和气候的缘故,对于一般农户,重犁带来的好处不足以抵销增大的开支;因此,这种犁并不很通行,更没有被广大农民所广泛采用。

重犁有许多不同形式,关于它的传播和运用,也有不同的记述。就一般情况来看,大多由垂直的犁刀(一把沿垄沟割草的刀)、水平的犁铧和用来把土铲开并将泥片翻起来的带角度的犁壁组成。重犁和扒犁相比,其优点是很明显的。首先,它能翻腾稠粘的土壤。其次,犁壁能翻出垄沟来,因此交错犁田就不必要了。第三,田间排水由于采用将田犁成长条而方便了:犁壁正常地把垄沟转向右方,这样渐渐把松土堆向长条的中间,而在长条与长条之间留出了一条排水沟来。这些优点对西欧北部地区是非常适合的。然而,用扒犁耕地只须用一对牛拖拽,使用重犁时则往往要用8 头牛。由于一般农户很少有8 头牛,这种犁的使用又需要田地的耕作形式作相应调整,以致触及旧的土地重新分配问题,重犁的传播因此受到一定局限。正因为如此,它在西欧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时可能主要在一些新垦区使用,等到土地的调整使农户有可能合伙使用耕牛共同耕种时,重犁才得以广泛使用。

重犁在西欧各地特别是北部平原地区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的时候,新的土地耕作制度也应运而生。因为扒犁要求交错犁田,这个方式一般使田亩成正方形。这种方块土地可以有效地用篱笆围起来,耕作是以较为独立的形式进行的。重犁则要求把大田安排成长条形式,以便更好地发挥耕作的效率;农户为了解决使用重犁而遇到的畜力不足问题,也往往相互联合,组成一个耕作队把牛并在一起使用,根据每人合伙的牛数分配犁田的行数。这样,重犁的传播便逐渐破坏原有全部田间界标和私人产权。在此基础上,西欧产生了一种新的耕作制度——二圃制。

在二圃制下,由方块地转化而来的长条形土地要求一个村庄的全部耕地分成两大块,一块秋播地,另一块休耕一年以便恢复地力。并且,在每一大块土地内私人所有的长条地之间不再设阻隔的东西。这样,二圃制在保持地力之外,还产生一种附带性后果:牲口经常被放在休耕地上吃草或放在收割完的土地上吃残梗剩粒。它们随吃随拉,为土地增添了肥料。这样,农耕和畜牧就有了一种更为密切的关系。

「人类经济万年史」084西欧中世纪农业

到8 世纪后期,在塞纳河和莱茵河中间肥沃的大平原上,又出现了一种更有效率的耕作制度——三圃制:一块地休耕;一块秋播地主要种小麦、黑麦和大麦;一块春播地大部分种植燕麦以及豆科植物。由于这种三圃制较二圃制更易耗费地力,所以它仅适合土壤天生较肥沃的地区。三圃制与二圃制相比较,其优点是:一年中两次种植作物,能获得较多的收获物;它使全年犁田的劳动力分布得更为均匀。但三圃制的实行,需要更多的土地以供轮种,这就引起了开垦荒地的巨大新浪潮。在找不到第三圃土地的地方或土壤贫瘠的地方,以及那些在既得利益阻止把现存的二圃土地分成三圃的地方,农民们则采用一种带有折衷性质的方案。他们把种植的土地分成两块,一块春天播种,另一块秋天播种。

三圃制的推行和燕麦种植的增加,使马的饲养更加普遍,并开始把马作为畜力用到农业和其他生产活动上;这是因为燕麦是喂马的最好谷物,而燕麦的必要剩余部分是在三圃制的春季种植中生产的。由于马的敏捷快速使得在耙地时盖好种子、压碎泥块和碾平场地、便于收获等工作上特别节省时间,于是,到11世纪中期,一种新型的长齿耙便被发明出来。当然,马的广泛运用还必须有相应的技术的进步,如套马方法的改进。较早形式的套马方法和套牛差不多,由于马的脖子被勒紧,一对套上轭具的马只能拉总重量不超过500 磅的东西。8 世纪时,中国和中亚的较为先进的套马法已传到西欧。9 世纪初,套马方法有了进一步改进。即把一副固定的轭用车杆或挽带系在车辆或其它农具上。到这时,马才能用来干田间重活或供驮运之用。其它如马蹄铁和车前横木的发明对于发挥马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西欧北部地区的农业技术的发展到11世纪中期开始停顿下来。与此同时,意大利北部却开始表现出明显的进步。在此之前,意大利农业的进步主要表现为一些作物和动物的引入。大约600 年时,水牛从印度传入,并运用于农业生产。9世纪时,高粱从南部非洲传入。10世纪后期,桑树和蚕辗转从中国传来。稍迟的某个时期,一种含蛋白质十分丰富的硬粒小麦也从伊斯兰传入。但在意大利乃至沿地中海的整个西欧南部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原因,就像重犁一样,三圃制也没有被广泛采用,从而也不可能在农耕中从用牛转向用马。12至13世纪时,意大利的波河流域开挖了两条较大的运河,并形成完善的灌溉网络。这时,意大利人的园艺技术也有很大进步。在此基础上,意大利的水果和蔬菜种植有很大发展,如甜瓜、芦笋、杏子等。随着这些东西向北部地区传播,西欧人的食物大大丰富。

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技术的进步,西欧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从12世纪初开始直到13世纪中期,从大西洋沿岸直到第聂伯河的整个西欧北部地区,成为一个农业繁荣区域,意大利和其它南部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繁荣景象。耕地被大量地开垦出来,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小麦的收成和种子的比例一般都能达到6 ∶1 ,有的领地甚至达到15∶1.农业生产还呈现出多样化,葡萄和其它水果的种植随处可见。13世纪时,法国的每个城市都有环城的葡萄园地带。牲畜的饲养也极为常见。在英格兰沿森林和沼泽边缘一带地方,在大陆的山区和沿地中海的意大利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以及法国南部,畜牧业都达到很大规模。饲养的主要牲畜是绵羊和乳牛。

「人类经济万年史」084西欧中世纪农业

13世纪中期前后,西欧的人口达到高峰,而土地的开垦趋于极限。此后,不少土地因施肥不足、使用过度和休耕不够不得不再次荒废。由于气候的日益恶劣和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的平均收获量大大降低,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坏。因此,从14世纪初开始,饥荒和疫病接连发生,特别是1348至1350年的鼠疫流行,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死亡率约占总人口的25%。所有这一切,都使14至15世纪中期西欧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和村落都出现明显的倒退景象。1440年以后开始出现恢复迹象,但进展是缓慢的。

16世纪至中世纪结束,西欧的农业生产状况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在封建庄园基本瓦解、小土地持有占优势、工商业较发达的地区如尼德兰、英格兰、法国北部等地,无论在生产结构还是耕作技术上都有显著进步。在另外一些地区如西班牙、意大利、德意志东部等地,由于封建剥削较沉重,或是农民在土地经营上依然缺乏独立性,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

尼德兰是这一时期西欧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围海造田的面积不断扩大,牲畜饲养及奶制品生产得到很大增长。土壤肥力因牲畜饲养保障了肥料供应而大大提高。作物品种呈多样化,除种植一定数量的谷物外,由于麻纺织业的发展,亚麻种植日趋增长,另外还引种了多种染料作物如茜草、菘兰等。马铃薯的引种也取得成功。尼德兰在耕作制度上也有创新,把饲草和豆类纳入了轮作周期中。如在佛兰德尔,自16世纪中期起,就实行四圃轮作,第一年和第三年种豆类,第二年种冬季谷物——小麦和大麦,第四年种春季谷物——大麦或燕麦。随着牲畜饲养业的发展,谷物与饲草的轮种也逐步盛行起来,这样,既保证了牲畜的饲料,也提高了谷物的产量。此外,尼德兰还出现了六圃轮作。

这一时期,英国的农业以英格兰最为发达,苏格兰次之,爱尔兰最落后。在英格兰,由于土地经营方式中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大租佃农场逐步发展起来,农业生产日益适应市场的需要,种植方法、耕作技术得以改进,经济效益提高。这时,大量资本用于改进农田设施如兴修水利等,芜菁、羽扇豆、三叶草(苜蓿)等新的农作物从美洲引种到英格兰各地。这里的农场主们还学习尼德兰的先进经验,把饲草引进轮作制中。由于毛织业的增长和圈地运动的发展,羊的饲养呈现一派兴旺景象。牛群也日益增多,牛奶的产量随之上升。在耕作制度方面,广泛结合种植豆类的四圃、六圃或更多圃的轮作制在17世纪之前就已实行了。到17世纪时,最被广泛采用的是10年或12年的轮作制,并且视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异形式。在苏格兰及其以北地区,主要从事森林采伐和放牧,大麦是最重要的农作物。耕作方法一般采用内田——外田制:内田(通常占可耕地的1/3),一年种大麦,两年种燕麦和夏大麦,以后豆类纳入了轮作;外田则在有收益时种燕麦,以后作为牧地。外田之外是荒地,通常在烧荒后种几年燕麦。在爱尔兰,农业生产的进步不明显,农民依然固守着传统的三圃制。

法国的农业生产也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在北部地区,畜牧业和饲草种植日益重要。在诺曼底和布列坦尼等具有天然牧场的地区,牲畜饲养成为农民们的主要生产活动。即使是那些适宜种植谷物的地区,在主要种植谷物和一些经济作物的同时,也尽可能发展一些牲畜的饲养。相应地,那些适宜牲畜饲养地区的轮作方法,也从三圃制或二圃制逐渐转向复杂的轮作制,将豆类和饲草引入轮作。在南部的沿地中海地区,16世纪时广泛种植葡萄,谷物的种植也呈现多样化,但农业技术和耕作制度都没有多大的改进。

德意志的中西部地区,与尼德兰、英格兰、法国北部有着类似的进步。但德意志的东部以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地,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没有明显的进步。只是在16世纪末时,玉米从美洲引种到西班牙、葡萄牙,并广泛传播开来,从而使这些地方的休耕地大为减少。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