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海南辣椒种植面积(杨意红:“老农匠”的乡土情)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10|点击次数:

【关注基层劳动者】

光明日报记者李慧

这几天,湖南浏阳葛家镇金源村致富能手杨意红的辣椒基地里,“鸡肠子辣椒”已经长到20多厘米长。这种与普通辣椒有明显差异的线椒,修长苗条,果皮却皱皱褶褶,形似“鸡肠子”。

“别看这辣椒表皮皱皱的像‘鸡肠子’,但不论是鲜食还是做干椒、剁椒都很好吃。”说起“鸡肠子辣椒”,78岁的杨意红打开话匣子。这是他60多年不断尝试培育的新品种,并成功申请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几十年来,他组合实验选育辣椒品种达300多种,最终经国家审定12种,本省、外省审定30余种。

20世纪50年代中期,杨意红与几个年轻人创办青年试验农场,兴致勃勃地开展植保、化肥、种子试验,开始了与土地的不解之缘。1975年,他担任人民公社农技员,开始了新的研究学习之路。

1982年分田到户后,杨意红在葛家及邻近乡镇给150多户农民种西瓜,包制种、包技术、包销售。“有时候骑单车一天跑100多公里,最多的一天卖出17卡车西瓜。”杨意红回忆道。

杨意红是一名农业科技达人,更是以产业促乡村振兴路上的引领者、开拓者。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本地辣椒挂果期不长,供应市场的时间短,成为制约当地辣椒种植产业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杨意红组建了果蔬协会,带领上千人远赴海南种辣椒。据统计,浏阳农民在海南种植辣椒最兴盛时面积超过4万亩,每年运回内地的辣椒十多万吨,为农民增收数千万元。

杨意红总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唯有尽力将自己的品种、技术、设施等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

在辣椒品种的选育上,杨意红倾注了毕生心血。尽管已经年近八旬,每天清早去大棚照看辣椒“宝贝”依然是杨意红雷打不动的习惯。“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都有讲究。”杨意红自豪地说,别看这些大棚看上去不起眼,其实它们的科技含量还挺高。他介绍,这些蔬菜大棚的改进都得益于孙子杨剑锋的创新。

2010年,杨剑锋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便全身心加入了村里的“火辣事业”。针对大棚装置温度调节能力不足、运行成本高的问题,他展开创新,获得了4项实用新型专利。“农村天地大有作为,我要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田间地头,实现农业生产的升级换代。”杨剑锋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和人才。产业兴旺是物质基础,而它背后必须要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农人作支撑。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务农?因为风险太大,如果农产品没有独特性,经营者没有市场意识,就很难保证有稳定收入。”杨意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一点儿力量,让辣椒产业再上新台阶,帮助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致富。2010年,年过七旬的他组织成立了浏阳市湘天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把自己所掌握的种菜技术与方法,手把手教给当地乡亲,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湘天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30余户贫困户、部分退出宅基地或养殖场的农户以劳动力、耕地入股等形式从事辣椒种植。如今,合作社社员有100多人,种植面积达300亩,带动周边农民1000多人,年增收2000多万元。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9日10版)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