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种植牙所需器械(开年多地集采,牙科器械“下沉”进行时)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10|点击次数:

(文/韩宜珈 编辑/周远方)

从1月开始,多地政府开启了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开标,进一步调控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

1月11日,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在四川开标,产生拟中选结果。在国家医保局指导和协调下,四川省医保局牵头形成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采购联盟,全国各省份均积极参加。拟中选产品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与集采前中位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55%。本次集采汇聚全国近1.8万家医疗机构的需求量,达287万套种植体系统,约占国内年种植牙数量(400万颗)的72%,预计每年可节约患者费用40亿元左右。

1月18日,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规范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调控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明确对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全流程调控,在长部省属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单颗常规种植牙全流程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目标不超过4300元,其他公立医疗机构的调控目标按照分级定价政策相应递减。通知自2023年1月31日起执行。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官网近日也发布了《关于做好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明确,全省21个地市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价格分为3个价区,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目标为不超过4500元。

看牙贵,种牙难似乎已经成了口腔医疗的标签。网络上也不乏调侃的声音,“种一口牙相当于买了一辆宝马车”,有人晒出账单后直言,“看牙太贵,吃不起饭了。”

牙科医疗“贵在哪”,此后又如何实现价格调控,成为了近几年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从2015年至今,一共出台了14部相关涉及医疗类的中国智造规划、政策。这也从侧面证明,国内口腔医疗的价格调整,已经不仅仅是市场层面的问题,更上升到了加速“国产化”、解决技术“卡脖子”的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

从这次种植牙的集采,到国家对牙科器械出台的多项政策,“望牙兴叹”的现状,或许将随着行业的发展迎来改变。

千亿市场

据Evaluate Medtech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牙科器械市场将由2015年的124 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8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7%。

而2019年中国口腔产业趋势报告显示,在全球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中,美国为1200亿美元,欧洲700亿美元,中国159亿美元。预计 2023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 9.61 亿美金,2014 年至 2023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0.0%。

在人们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预计口腔医疗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这样一个千亿级的医疗市场,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

上游为耗材及器械制造商,口腔行业耗材产品种类多,主要分为低值耗材、高值耗材与设备。前者耗材市场空间较小,且竞争格局差,后者目前欧美品牌仍占主导,国产替代率较低。

中游目前在国内口腔医疗产业链的占比较低,以传统的各级经销商为主,但近年来国内开始逐渐出现新型的DSO(口腔医疗服务组织)模式。

下游就是各类口腔医疗服务机构,主要包括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私人诊所和连锁诊所四大主要类别。当前我国口腔医疗机构处于区域连锁向全国连锁过渡的阶段,整体连锁率较低。

而我们常说的牙科器械,一般指牙科医疗器械,也称为口腔器械。作为口腔医疗行业上游的一部分,牙科医疗器械是指专供在牙科学中使用的各种小型手提式工具,在国际上称为牙科器械(dental instruments)。牙科医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口腔手机灭菌器、拔牙钳、牙挺、牙挖器等手术器具、手动牙科器具、牙科旋转器具等等。

口腔器械与口腔耗材和口腔大型设备,三者共同构成口腔产业三大支柱。

从近几年的融资信息中可以看出,牙科器械领域已经成为资本最为青睐的赛道之一。除了赛乐医疗两年内三次融资的经历,2020年朗呈医疗完成由国中创投投资的数千万元B轮融资,2021年菲森科技完成D轮战略融资等,去年11月,口腔修复材料及口腔数字化设备提供商爱迪特于深交所创业板上会通过。

但无法忽略的是,口腔医疗设备和器材制造企业体量小、数量多,效率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庞大的市场需求与技术缺陷之间的矛盾,也让如今国内的口腔医疗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国内发展

中国口腔市场近十年整体规模远超全球口腔平均值。2019年我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078.1亿元。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2012-2019年我国口腔医疗市场保持在年同比20%以上的增速。

从行业预计增速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测算,预计2020年至2022年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8%。

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医疗需求下,与欧美相比,国内的口腔医疗还有这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MedTrend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均口腔消费支出136元,与韩国、美国、日本相比差距较为明显,仅占韩国的五分之一。

而且目前国内口腔医学产业上,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从获批数量来看,国产低端的产品占比约为83.6%,中高值产品占比约为20%,差距明显。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率整体较高,基本达到70%以上,但口腔医疗器械的国产化率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口腔医疗整体起步较晚。据悉,目前我国口腔医疗器械90%都依赖进口,除正畸材料领域,国产企业能与进口企业抗衡以外,口腔颌面外科植入材料和义齿材料领域市场均掌握在进口企业手中,国产替代程度较低。

从现状来看,传统的牙科产业中,中国的制造能力强于设计的能力,加工和拼装的能力会强于原研的能力。

为了加大国产器械的替代占比,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国产口腔医疗器械的支持力度。2019年《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 年-2025 年)》中明确要求聚焦口腔科技发展和临床重大需求,加强口腔疾病防治应用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并指出要加快种植体、生物3D打印等口腔高端器械材料国产化进程,加快适宜技术和创新产品的遴选、转化和应用;2021年底,工信部等十部门在《“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多次把涉及口腔领域的3D打印技术和种植机器人列入重点提升和推进项目。

2022年,《“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组胶原蛋白类、可降解材料、组织器官诱导再生和修复材料、新型口腔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

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国产化趋势已经逐步显现,我国的口腔医疗器械正在崛起,并逐渐替代一部分进口器械。例如美亚光电已成功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色选机(色选机是根据物料光学特性的差异,利用光电探测技术将颗粒物料中的异色颗粒自动分拣出来的设备)、口腔X射线CT诊断机,这些设备极大地提升了口腔疾病的诊疗水平。

再例如正雅对膜片的研究立项。膜片是隐形正畸牙套的核心技术,中国的隐形矫治器生产厂家长期依赖于从国外进口膜片。正雅从2015年就开始了膜片材料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国产化立项,在2019年实现了正雅隐形矫治器膜片100%国产化,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证明,其性能毫不逊色于进口膜片。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从技术壁垒上攻破,是如今国内口腔医疗器械领域能够实现真正“下沉”的关键。中国所具备的工业端优势,能够帮助口腔医疗器械进一步破局。

而资源的整合,也将是未来口腔医疗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从重资产入局,再逐步扩展到中游,并购线下网络和团队,最终攻克轻服务领域,通过供应链的成熟,逐步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或许是未来口腔医疗这一千亿市场发展的主要脉络。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