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天津葫芦种植基地(一样的水一样的地,天津农民怎么种出了“葫芦娃”?)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13|点击次数:
一样的水一样的地,天津农民怎么种出了“葫芦娃”?

  津云新闻讯:看过古装电视剧的小伙伴,对古人斗蛐蛐的场景一定不陌生:一圈人围在一起,看着盒子里的蛐蛐激烈撕咬,赢了无比兴奋,输了跺脚叹息。就连现在乡村里的孩子也会在夏秋之际的晚上到农田找蛐蛐,捉到了用罐子养着,“养蛐蛐不仅为看其斗,还听其鸣。很多人把蟋蟀或蝈蝈养在葫芦絮里,尤其在寒冷的冬天,里面会更加舒适。”丰收时节,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韩盛庄村,路军开始给他的葫芦门打皮、晾晒……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之前看到那些养蛐蛐、蝈蝈的葫芦,其实都叫范制葫芦。”

一样的水一样的地,天津农民怎么种出了“葫芦娃”?

  范制葫芦,也被称为匏艺,是起源于明代的一门中国独有的技艺。简单来说就是在葫芦生长过程中用模具加以禁锢,使葫芦的形状按照人的意愿生长,“我们平常见的烙画、彩绘、雕刻等都属于后加工,而范制葫芦是前加工,葫芦长出来就是这样的。”路军对自己从事了30多年的这项事业尤为自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让他更为之振奋,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些还没被广泛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

一样的水一样的地,天津农民怎么种出了“葫芦娃”?

  说起路军与范制葫芦的结缘,还要回到1989年。“那时候年轻,我好玩儿,蛐蛐、蝈蝈、葫芦都有接触,成天就泡在花鸟鱼虫市场。”直至九十年代初,路军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了人称“大玩儿家”的文史学家王世襄的《说葫芦》,“看完大为震撼,尤其是‘八不正’,葫芦还能种成这样呢?”

一样的水一样的地,天津农民怎么种出了“葫芦娃”?

  所谓“八不正”葫芦,其实就是葫芦上下两个肚子都要呈见棱见角的方正形状,但是葫芦无论从四面八方哪个面来看,都没有在一条线上顺直,所以叫“八不正”。

一样的水一样的地,天津农民怎么种出了“葫芦娃”?

  自此,路军彻底迷上了范制葫芦,“只要你喜欢,越种不出来,来年越有劲头儿。”早些年没有经验,路军走了不少弯路,但性格却较真,“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怎么打弯掐尖打叉,这些都需要逐渐积累,需要静下心来的。”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终于在1997年,他成功范制了“八仙人纹八不正”,成为中国近代成功仿制此器第一人。虽然花费五六年时间,但自己的目标远远不止于此。

一样的水一样的地,天津农民怎么种出了“葫芦娃”?

  同一年,他还范制出了自己研制的人物葫芦,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八仙人物”“寿星老”等。对于路军来说,每次拆开模具都刺激极了,“事实上你也不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样子,成功率不到50%,要求更严格的造型成功率只有1%,平均下来,十中选一的概率肯定有了。”对于范制葫芦来说,越是与葫芦形状相近的模具,就越容易种植成功,“就好比说西游记人物,世界上没有一个葫芦天生像人一样,头身比例怎么更加精准、眉眼怎么更加细致,如何选种是一方面,剩下的就靠运气了。”路军回忆说,“西游记”人物葫芦器当年每个人物套了100个石膏模,但最后只落一套完整的精美作品。如今,几经周转这套“西游记”人物葫芦器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永久性收藏。路军笑呵呵地说,“这也算是新时代赋予手艺人的使命,要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了吧。”

一样的水一样的地,天津农民怎么种出了“葫芦娃”?

  大为珍、小为宝,种植出精美的范制葫芦一共需要经过30多道工序,各有各的难,每一处细微操作出现偏差都可能影响最后作品的品相。每年三月育苗,五一前后要把小秧苗移栽到田地里去,45天长出小葫芦就需要套上模具,“套模的时间只有八九天,时间间隔长了,葫芦长大了就套不上去了。”之后再长50天左右,葫芦便成型下架了。

一样的水一样的地,天津农民怎么种出了“葫芦娃”?

  每到丰收时,工作尤其重要,路军索性带上铺盖卷住到了乡村,“地里离不开人,肥大了,葫芦长势太猛容易‘炸’,肥小了长不足,行话就叫‘瞎模’。”路军最怕的夏天刮风下雨,“下了雨别人都往家里跑,我就得去地里,汛期里的葫芦最娇气。”

一样的水一样的地,天津农民怎么种出了“葫芦娃”?

  转眼看到田地摆着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小布袋,路军说,这是他的“核心竞争力”。“这里的葫芦有小瓢的、大瓢的、长柄的、扁圆的、梨形的、冬瓜形状的,一共26种。”都是他经过几十年不断提纯培育出来的,“做模具的能工巧匠多了去了,但是模具做出来,套在葫芦上未必能长出理想的样子,要‘因匏制宜’。”

一样的水一样的地,天津农民怎么种出了“葫芦娃”?

  待到初冬,路军便带着他的“宝贝们”回到自己的工作室——禄君堂进行镶口、抛光、上色等后续工序。30年来,路军的模具越来越精致,最先进的铝铸模具可以做到3D打印,同时他也保留着手工铸造的模具。此外,范制葫芦的种类、样式也多达150多个,砚台、笔洗、虫具、印章、鼻烟壶、摆件等摆满了橱柜。

一样的水一样的地,天津农民怎么种出了“葫芦娃”?

  这些年,路军的荣誉数不胜数,他的作品不但入选了新中国50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成就展,还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天津第一届葫芦文化节金奖等。但让他最为自豪的是2021年,他的八吉祥大吉瓶、苍龙教子大赏瓶、九桃橄榄瓶、贵妃出浴扁瓶受故宫书苑之邀进行展示,“这是咱们国家最高的平台了,故宫里面的珍宝造型千千万万种,能有机会去交流一下是我最大的心愿。”路军现在把时间全都扑在种植上,希望能多种出几件精品。

一样的水一样的地,天津农民怎么种出了“葫芦娃”?

  真做一件事,一定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随着年龄增长,路军慢慢悟通了“得到”与“留下”的关系——范制葫芦给了他名与利,他开始思考着做葫芦传承的实践者,“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传承,让这项技艺能够传承下去,但过程一定是漫长的。”说着,路军走向了他的葫芦田。(津云新闻记者 王敬怡 摄影 姜晓龙 设计 陈楚)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