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旱地水稻种植技术视频(“水稻上山”技术是好还是坏)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13|点击次数: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近期,云南“水稻上山技术”引发了巨大争议,网友们纷纷对此技术提出质疑,认为这项技术不合理,不切实际,是“砖家技术”,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关于“水稻上山技术”的负面视频,这些视频的内容有的是毁林造田,有的是开山造田,网友们纷纷吐槽这项技术会破坏生态环境并且认为这项技术并不会为农民增加收入。

“水稻上山技术”究竟是不是网友们质疑的那样,是不切实际的“砖家技术”,这需要以一个客观的视角去看待。

“水稻上山”技术是好还是坏

什么是“水稻上山”技术

首先,要明确的是,“水稻上山”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杂交稻雨养旱种”的栽培技术,就是把“山下水田”的杂交稻引到“山上旱地”种,不用把山上旱地泡成水田,也基本上不用浇水灌溉,还能有较好的产量。

“水稻上山”技术是好还是坏

关于质疑声的讨论

第一,违背常理,大面积的推广

提出这项技术的专家“朱有勇”院士说过,这项技术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用,这项技术主要适用于云南海拔1700米以下,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雨热资源丰富的山区旱地,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推广。并且对水稻的品种也有要求。网上一些关于这项技术大面积推广的说法不正确,这项技术推广范围还局限在云南的50万亩,面积不大。

第二,变相毁林造田

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这项技术是“变相毁林造田”的视频,网友们认为这是盲目推广,破坏生态,但事实上这些视频多为张冠李戴,断章取义,大部分视频均与“水稻上山”技术无关,而是这些视频中毁掉的所谓的“林”其实是近年来违规建在耕地上的林,这些地方本来就是耕地,并不是什么“退林还耕”。

“水稻上山”技术是好还是坏

流传最广的一张图

“水稻上山”技术是好还是坏

博主回应

另外,我国关于高标准农田有明确的规定,超过25°的坡地禁止开垦以避免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危害,网上关于“水稻上山被大雨冲跨”视频里的坡地明显较陡,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还有网友提出梯田会造成水土流失,这个说法不全面。我国修筑梯田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公元10 世纪至16 世纪是梯田的形成期梯田已经不是零星分布的局部小块,而是沿坡面修筑成阶阶相连的成片梯田。这一时期继承和发展了修建山坡池塘、拦截雨水、灌溉梯田的传统。合理修筑的梯田并不会造成水土流失,还会帮助拦截雨水。关于对植被的破坏,我们要掰开讨论,如果是为了推广而盲目的开垦耕地,那就是破坏环境,如果说用的田是本来就有的或者是林地本身占据了耕地面积(近年来很多地方大搞植树造林,其实所谓的造林占用的都是基本农田),那就无可厚非。

第三,关于亩产758公斤产量数据不真实

亩产788公斤的数据是在有科学人工管理的标准试验田完成的,并且这个788公斤不是平均值,而是最高值。网上质疑这个数据不准确的人都忽略了这些前提。

“水稻上山”技术是好还是坏

新华社报道


第四,为什么非要去山上种?

很多网友质疑,为什么放着平地不种非要跑道山上去。推广这项技术不是说就号召大家放弃平原,去山上种地,这更多的是一种战略性的考量。国土“三调”显示,全国位于6°以上坡度的耕地约4.4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74%。这些地不仅要种,而且还要种好,这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推广这项技术是为以后在其他地方的坡地种植粮食积累经验和技术。

我国目前的耕地形式严峻,局部的耕地质量在退化。以北方旱地来说,由于高强度利用、耕地浅旋、地下水超采,造成华北平原耕地耕层变浅、水肥保蓄能力差。以南方水田来说,低产水稻土面积超过1亿亩,集约化种植使得“瘦、板、烂、酸、冷”等水稻土典型问题日益严重。以设施农业用地来说,由于长期覆盖栽培、农药肥料高投入,设施土壤普遍出现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调、土传病害加重等问题。

平原的地会因为长期高强度耕作而退化,如果不能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耕地去满足粮食生产问题,等到平地资源枯竭的那一天,我们的饭碗怎么办?

“水稻上山”技术是好还是坏

网上有质疑很正常

李四光说:“不质疑 不能见真理。有质疑很正常,这项技术确实有他的局限之处,可以质疑,但要客观科学,不要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就冲上去跟风,也不要掩盖缺点过度的夸赞。新技术的成熟需要时间,究竟是不是科研突破也理应以科学和事实说话。水稻上山是不是好技术要让科学说话,不能断章取义,让曲解阻碍创新。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