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葡萄 猕猴桃一起种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稳致富路)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14|点击次数:

自2019年7月山东省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以来,临沂市罗庄区乡村振兴服务2队作为该市组织选派的52支乡村振兴服务队之一,因地制宜帮助片区村发展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服务队所在的册山街道片区已初步形成了“东西绿色种植区、中部特种养殖区”的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谈到如何帮助片区的5个村庄发展产业,罗庄区乡村振兴服务2队副队长、临沂市果茶中心主任邵长青说:“一是因村制宜,根据村庄的原有产业、土壤条件等,确定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二是用好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这一招,盘活以土地为主的资源,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种养。三是瞄准解决农民解决不了的产业瓶颈,在资金扶持、金融助力、技术支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引项目、出主意、想办法。”

在房岭屯村,上千亩乘方连片的优质黑土地,是该村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但长期以来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经营模式,导致土地产出效率低,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长期空壳,村班子找不到提升发展能力的有效抓手。”村党支部书记李培峰说。

如何让村集体和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2019年秋收刚过,服务队就多次带着村干部外出学习,特别是到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比较成熟的兰陵等县,实地探访先进经验。回来后,又多次开展党员讨论、村民代表讨论等,让这条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产业的路子,得到党员和村民的认可。

2020年4月,村党支部在服务队帮助下,成立了由村集体、经营大户和村民三方入股的罗庄区绿水湾种植专业合作社,整理出土地150亩,开始“稻渔综合种养项目”试验。

如今,已经兼任合作社理事长的李培峰目光坚定:“金黄的水稻正在收获,套养的甲鱼和小龙虾早就成了抢手货,合作社还注册了‘生态绿水湾 优质虾田稻’商标,准备打开高端市场。初步估算,亩均纯收入能达到4000元,比农民原先自种增收300%以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让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更足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有了奔头,在服务队的帮助下我有信心把合作社办得更好。”

像房岭屯村一样,片区其他村党支部也成立了合作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把党支部和村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凝聚起共同发展致富的合力。

“没有资金项目,再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也发挥不出来。”这是服务队听到村干部对于发展产业最多的顾虑。

为破解难题,服务队动员一切力量帮助片区争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埝头村亚峻葡萄产业园,是服务队成功引进的第一个项目,目前该项目一期占地35亩,葡萄种植设施基本建设完毕,已累计投资200余万元,二期200亩的园区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中。房岭屯村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则是服务队用争取到的中央渔业发展财政补助资金实施的。

“要加强肥水管理,像这种枝杈在修剪的时候要注意技巧,为明年挂果做好准备。”在埝头村的亚峻葡萄产业园内,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专家管恩桦研究员正在讲解秋季葡萄种植管理技术。自服务队进驻以来,类似这样的专家现场技术指导活动,已成为片区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常态。

服务队在帮扶片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发现,村民之所以对发展新产业缺乏信心和勇气,主要源自对技术和技能的恐慌。对此,服务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搭桥梁”等措施,为片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多次邀请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专家来现场指导,并签订农田建设和绿色发展技术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服务示范基地;联系区农广校组织片区种植大户外出学习葡萄、猕猴桃等种植技术,联系区商务局对片区农户开展网上电商培训;帮助农户与专家搭建长期沟通交流的平台,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专业、周到的技术服务让我们安心无忧,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片区农户李刚高兴地说。

“一方面因可吸纳本村及周边近400人就业而受到群众欢迎,一方面因存在“散、乱、污”风险而被当地部门多次警告,咱村这个发展了近20年的塑料玩具加工业,面临被取缔的命运。”在服务队举办的致富能手座谈会上,埝头村党支部书记顾文良道出了该村的产业窘境。

就这样,服务队通过密集地召开座谈会,迅速掌握了片区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规范化、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服务队与埝头村“两委”、村内玩具生产大户协商确定产业升级方案,通过协调当地国土、建设部门,在村北的一块建设用地上新建了一处集中注塑车间,配齐环保设备,让玩具加工业主集中入驻。

顾文良高兴地说:“这个车间目前已集中整合村内分散的22条注塑生产线,全面推进安全、标准、环保化生产,让这个年产值1000多万元的传统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咱村集体也因此有了每年两万元的稳定收入。”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新桥村。该村素有“江北养狐第一村”的美誉,村内有大小养殖专业户26家,总养殖规模达12.5万只,但是近年来受到环保、市场等影响,产业发展低迷。

服务队在多次会商研判后,提出了“成立新桥养狐协会,兴建高标准养殖园区,实现集中化、规范化饲养”的发展思路。很快,村集体规划出近百亩土地,建成高标准养殖园区,成立养殖合作社,把村内散养户全部集中到园区,采用提供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污水处理和统一销售等方式,预计每只狐狸可为养殖户节省养殖成本20元,村集体通过提供园区管理服务和租赁土地,预计可实现年增收20万元。

农民日报记者 吕兵兵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