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腹膜种植瘤(热化疗有助解决腹腔恶性肿瘤种植转移难题)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16|点击次数:

近年来我国腹腔恶性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确诊时大都处于中晚期,术后容易出现腹膜种植转移更是世界性难题。10月27日,第二届华南国际肿瘤高峰论坛暨第五届全国肿瘤体腔热灌注治疗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围绕体腔热灌注治疗及恶性肿瘤治疗的前沿热点和临床难点,海内外三十余位权威专家作学术报告与特殊病例分享。南方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改善晚期腹腔肿瘤患者预后和生存期上均有确切疗效。会议就体腔热灌注治疗的规范使用订立专家共识,进一步完善标准,推动这一新技术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

腹腔恶性肿瘤确诊时或手术后常常会发生腹膜种植性转移,所谓种植转移,是肿瘤细胞突破器官外膜后脱落或转移到腹腔,这是肿瘤发展的自然现象,也可能由术中出血等引起。“它们就像恶性肿瘤会到处逃跑的‘小尾巴’,行踪诡异,无以数计,手术中医生难发现,术后化疗又难以彻底清除,但却是腹腔恶性肿瘤最常见、最多发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也是恶性肿瘤发展到晚期的标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崔书中介绍。

据了解,热灌注化疗的原理是:正常组织在47℃条件下能耐受1小时以上,而恶性肿瘤细胞能耐受的温度仅为43℃,如果热疗联合化疗一起使用,那么化疗药物在加温条件下,抗肿瘤作用会明显增强。

热化疗最大的难题是精准控温。腹腔恒温温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但治疗温度过高,却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热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崔书中教授带领团队攻克瓶颈,实现热化疗技术的精准控温、精确定位以及精准清除,称之为精准腹腔热灌注技术(P-HIPEC)。

崔书中院长介绍,这项专利技术于2009年12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产品技术审评,取得产品注册证,使得热灌注化疗在治疗肿瘤的腹膜转移上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精准HIPEC技术在全国24个省市300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推广应用,成功救治了近10万余例的肿瘤患者。

崔书中教授介绍,该研究表明,P-HIPEC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有确切疗效,明显改善预后,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提高IV期胃癌患者、IV期结直肠癌患者、晚期卵巢癌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10.4%至13%;浅表层膀胱癌在电切术后,加膀胱热灌注化疗可以降低3年无复发生存率13.1%,有效预防复发;治疗恶性腹水有效率在90%以上。

“学术界对于热灌注化疗的疗效一直有争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济平教授告诉记者,反对者认为,对于有几百个结节的“腹膜癌”患者而言,热灌注化疗并不能杀死这些“结节”。王济平教授认为,这跟仅仅将热化疗技术用于晚期癌症患者有关。事实上,他认为,在根治术后预防性使用这一技术,效果会更加明显。“一方面热化疗可以杀死可能脱落、游离在腹腔中的肿瘤细胞,另一方面对于腹膜表面可以起到‘焦土政策’,使其变成‘不毛之地’,让肿瘤细胞无法生长。”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主任梁寒教授和台湾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辉明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应该在腹腔种植转移发生前或早期即应用热化疗技术,可以达到预防性效果,降低腹腔恶性肿瘤的复发率。梁寒教授指出,我国胃癌早期发现比例只有10%-20%,相比日韩的60%-80%差距明显。临床上应该借助“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对潜在腹腔种植转移的高危病人术后马上做热化疗,或者将减瘤术配合热化疗使用,都有不错的效果。该院回顾性研究发现,对于胃癌患者使用热化疗技术,3年生存率提高了7%。

此次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也加入了多中心临床研究,“作为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级别非常高。”梁寒教授评价。据悉,热化疗术每次花费约一万元,目前没有医保报销。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

通讯员 阚文婧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