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周口仙人掌种植基地(邓博文:遇见多肉,发现另一世界的美好)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中华龙都网讯 (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俊涛)

多肉,多是出现在文艺青年的案头,或是高档餐厅、咖啡厅、甜品店……

生活似乎有了多肉的点缀,一下子提升到另一个境界。

很多美好,从养一盆多肉开始!

在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周淮路旁的邓楼村,路边的一块“多肉植物”标牌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不时有路人停下来步入路边的塑料大棚,欣赏或选购那琳琅满目、憨态可掬的“肉肉”。

这棚多肉植物的主人是一位戴眼镜、身材瘦弱、笑容可掬、文质彬彬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邓博文。

邓博文:遇见多肉,发现另一世界的美好

情系园艺

说邓博文“小”,一是因为他年龄确实不大,2018年5月22日刚刚度过24岁的生日;二是因为他2015年刚刚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毕业,步入社会开始自主创业仅仅2年。

邓博文2012年毕业于淮阳中学,因考试成绩欠佳,加上家庭条件限制,喜欢与土地打交道、颇有主见的邓博文决定选择一家公立的农业院校继续深造,几经考虑,位于中牟县的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成了首选。

“之所以到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一是因为这里学习费用较低,可以减少家中的经济压力,二是因为这个学校是一个拥有60多年校史的公立农业职业院校。既然学校有这么长的校史,那学校也一定在农业上有一套专业的培训方案和一些特长专业。”年少的邓博文坚持相信自己判断。

进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后,邓博文最终选择了“设施园艺”这个专业。

“‘设施园艺’是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建校之初就设置的专业,是个主打专业,师资力量各方面一定非常强。”邓博文很自信。

正如自己的判断,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设施园艺这个专业学习的三年时间里,邓博文如鱼得水,从果树、花卉、蔬菜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到育苗、管理、病虫毒防治的具体实践,学校是无所不教、邓博文是无所不学。

“学校有自己的园艺厂、果园、蔬菜大棚等实习基地,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践空间,并且学校也会合理安排各类课程。比如马上要进入黄瓜嫁接的季节了,此前一两个月,学校就会开设黄瓜种植基本理论知识课,待理论知识学习结束,也就到了黄瓜嫁接种植的时节,学校立即就会让学生们到蔬菜大棚里进行实践操作。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充分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邓博文说,这样的学习方式,对自己现在从事多肉培育帮助很大。

邓博文:遇见多肉,发现另一世界的美好

遇见多肉

三年的校园生活过得很快,和其他同学一样,没有丝毫社会经验的邓博文来到广州、北京等地寻找工作。他先后做过装饰工、文案等,然而,对农业、农村有着深厚感情的邓博文最终还是决定回到家乡创业,“要在自己喜爱的专业上做出些事情”。

2016年2月,在外漂泊了一年多的邓博文回到老家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邓楼村,开始与媳妇商量花卉培育计划。

绿萝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绿色植物,而且社会需求量很大。邓博文先是买回来一些绿萝,尝试着自己繁殖。但实际培育过程中,邓博文却发现,绿萝虽然说繁殖能力很强,但真正想养好却并不容易,绿萝对温度、湿度、土壤要求条件都比较高,培育绿萝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放弃了绿萝,邓博文又开始考虑繁育桂花。于是,邓博文又购进了几百棵桂花苗,但培育中邓博文又发现,桂花苗成活率虽然高,但成长速度却很慢,即使两三年后投放到市场上,效益也不会很好。没办法,邓博文只好又放弃了。

哪一种绿色植物即便于繁殖、又方便管理呢?

“仙人掌。”邓博文突发异想,“仙人掌科从属于多肉植物类,这类植物易繁殖、便管理,即使种植的人懒一些,仙人掌也不会出问题。培育这些绿色植物也适合自己的性格。”

说干就干,邓博文在网上购置了一些多肉植物做母本,开始在自己家中做起实验。

果不其然,多肉植物是一种懒于管理的植物,十天半月不浇水,多肉仍然会长势良好。

“多肉是一个神奇的物种。同一个品种,不同的人养,多肉的颜色、体型就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人养同一种多肉,同一样的环境,但不同的浇水方式,长出来的多肉颜色、体型也会不一样。比如‘多美人’,用黄土种出来的身材比较瘦,因为黄土保水能力强,浇上水以后,土不容易干,这就导致‘多美人’叶片蓄水能力降低,叶片就不肥不厚,颜色发绿、发蓝、不亮。而用叶糠、煤渣、粗砂等大颗粒土壤养出来的多肉的叶片就会又大又厚,非常饱满,像吹的气球一样,并且颜色发紫也好看。环境的因素对多肉长势影响也很大,同一个品种,长期在室外种植的多肉长得胖呼呼、粉嘟嘟,又低又矮,小巧可爱,长期在室内种植的多肉长得翠绿,又大又高。”邓博讲起多肉如数家珍。

短短两年时间,邓博文掌握了近400个多肉品种的生长习性。夏天,什么多肉可以在室外养植;冬季,什么多肉可以放在室外,邓博文都了如指掌。

邓博文:遇见多肉,发现另一世界的美好

少有所成

如今,经过两年的打拼,邓博文和媳妇杨锦锦管理着400多个品种、占地6亩多的塑料大棚,又购置了两辆车跑业务,年收入也从2016年的10万元实现了成倍增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帮他管理,业务忙时,邓博文还要再找上几个壮劳力,但邓博文却不会止步于此。

“现在我手里培育的多肉品种虽然多,但量都不大,也只能满足周边郸城、项城、太康等地方小客户的需求,如果能再流转30亩至60亩的土地,用来培育多肉,那么量就上去了,可以与更大的商户进行交易了。”邓博文还有一个更远的目标,“比省内所有多肉种植户做得更好”。

邓博文:遇见多肉,发现另一世界的美好

后记:

少有所成的邓博文其实也有自己的烦恼,同龄的年轻人都去了北、上、广、深一些大城市工作,无论他们生活境遇如何,但也都光鲜照人,令村人侧目,而自己仍待在村里,在土地上耕作,所以多多少少会引来一些非议和异样的目光。但邓博文却有自己的主张,那就是,一定要在土地上做出个样子来,让家人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让自已过得更有尊严。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