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分析和县发展蔬菜种植(和县:蔬菜之乡的华美“蝶变”)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18|点击次数:
和县:蔬菜之乡的华美“蝶变”

和县新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和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艰苦创业,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苍凉走向美丽,千年古城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和县经济社会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人民生活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和县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和县:蔬菜之乡的华美“蝶变”

安徽华星化工绿色智能生产线

工业从一穷二白到“五大产业”齐头并进

——高新技术企业唱主角

新中国成立前,和县经济社会极其落后,可谓一穷二白。新中国成立后,和县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经济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

“和县工业巨变主要得益于历届县委县政府抢抓工业发展,坚持绿色、创新发展理念。”谈及 70 年的和县工业变化,年逾古稀的原和县乡镇企业局局长丁宗金感慨万千,他说,新中国成立前和县几乎都是传统手工业。新中国成立后,和县根据实情加以改造,发展地方国营工业和手工业,建立粮油加工、印刷厂等,实现手工业合作化,并很快发展企业 21 家,兴办铁厂 2家,矿业开采 4家,组建农具厂 15家。

和县:蔬菜之乡的华美“蝶变”

和县江北乌江新区长三角建材装饰城

“和县工业真正发展起来还是在改革开放后。”丁宗金介绍说,那时候和县上了一批新项目,在长江之畔的西梁山建有化肥厂、造纸厂、轮窑厂;并把原西埠水泵厂、石杨工业泵厂、县轧花机械配件厂合并成和县水泵总厂;把和县农业机械厂、和县东方红农具厂(和县阀门厂前身)合并为和县阀门总厂;成立工业局,后改为建委。全县大办轮窑厂,窑厂由先前 2 家发展到 13 家;盛家口麻油厂、金城米业、万谷米业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和县台创园、张集等一批冷冻厂生产的冻菜销往日本及东南亚。

1984 年,投资 65 万元的和县农药厂成立,这家不起眼的小厂通过不断发展壮大,华丽变身为华星化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华星化工销售收入达到 1 亿元,成为同行业中佼佼者,它是安徽省第一家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也是和县一张响亮的名片。

过去和县工业发展重数量,而新时代和县发展工业却重质量。质量来源于科技创新,只有拥有自主创新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和县经开区,聚集了安徽禾臣新材料、欢颜机器人、三联泵业等“高精尖”战略性高新技术企业。

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黑色吸附垫,是高端科技产品之一,其技术一直被日本等国垄断,该产品主要应用于工程电子显示、家用电器、汽车仪表、移动智能终端等与显示触控类相关产业。

安徽欢颜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的机器人,每六秒“小鸡啄米”般实现一整套上下料工序,能自主完成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冲压、锻压等一系列难度很高的作业,可连续 24 小时作业。这种工业机器人有个行业性难题,即长时间工作后,机械臂会产生微小震荡。“我们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克了这个难题。”欢颜机器人公司工程师储成兴介绍说,“目前我们自主研发的防抖技术、升降速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达到 0.03mm-0.04mm,比头发丝还细。”

回眸 70 年,和县工业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泵阀、建材、化工、食品、机械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且高新技术企业唱起主角。截至目前,和县培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 37 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 62 个,拥有省级院士工作站 3 家;全县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 3013 件,授权发明专利 426件。

和县:蔬菜之乡的华美“蝶变”

蔬菜产业一枝独秀。记者陈义山摄

农业从管理粗放到结构多元转变

——蔬菜产业一枝独秀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县农业发展缓慢,结构单一,经营管理粗放,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生产完全靠天吃饭,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据统计,1949 年粮食产量仅 39.2 万吨,亩产45 公斤。1978 年,和县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获得空前解放,农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并结合和县实际,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兴办农业水利灌溉设施,一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不断实施,农业税取消,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建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高附加值农业转变,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截至 2018 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 44.2万亩,年产各类蔬菜 113万吨,年产值 23 亿元,蔬菜种植面积比 1978 年增长了 84倍。

和县:蔬菜之乡的华美“蝶变”

和县辣椒再获丰收。记者陈义山摄

在和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安徽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前来订购辣椒苗的农户络绎不绝,自动化播种机正加紧生产,一排排新建的工厂化育苗温室已投入使用……“这是我第二次到这里订苗,省时又省力,价格还便宜。”尝到甜头的和县历阳镇大荣村菜农芮怀树一下子订购了 10 多亩地的辣椒苗。

“政府补贴,企业乐意,农民受益,短短几个月,我们就收到了 1000 多万株的菜苗订单。”安徽新源科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工厂化育苗更新了传统育苗方式,有效提升了蔬菜品质,“这要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过去的手工作坊育苗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菜苗品质差,活棵率低。”

和县:蔬菜之乡的华美“蝶变”

和县黄桃香气扑鼻。记者陈义山摄

为大力推广工厂化育苗,和县农业部门积极帮助育苗企业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提供贷款担保,解决企业资金难题。保姆式服务催生蔬菜产业规模发展,蔬菜种植面积扩张,加快了和县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蓬勃兴起,截至今年上半年,和县新增规模工厂化育苗企业 3 家,年育苗能力达到了 4亿株,是 5年前的 400倍。

和县不仅仅发展工厂化育苗,还大力发展种苗产业。作为蔬菜大县的和县,一直立足于打造蔬菜全产业链,大力发展种子研发、种苗繁育、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观光旅游,推动蔬菜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与二、三产业有机衔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据了解,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振兴了乡村经济,还成为和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和县:蔬菜之乡的华美“蝶变”

和县鸡笼山风景区

文教卫从资源匮乏到资源丰裕

——文旅产业迅速成长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和县文教卫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建设、舞台艺术送农民、文化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实施。

近年来,和县文学艺术创作不断繁荣,不仅积极申创中国书法之乡,而且 12 首和县民歌入选《民歌新创作品选》。另外,新近创作出版了一批小说、小说集;县书协、县美协与县天门山书画研究会还多次联合举办“迎春书画展”,并编印作品集。

和县:蔬菜之乡的华美“蝶变”

少儿活动丰富多采。记者陈义山摄

“文化之兴在教育。和县的文化发展,与教育发展交相辉映。”和县文化名人薛从军退休前是和县一中的特级教师,他对和县教育领域的变化感受颇深:“1972年教书时,教室是水泥桌面,学生挤在教室,坐在低矮的土基砌的凳子上,稍不注意,桌凳就倒了。再后来,桌凳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七高八低。教学讲义资料,需要钢板刻写,然后油印。印的时候,常常弄得一手油污。如今,整齐的桌椅、多媒体教室、塑胶操场、实验室等纷纷建起,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和县不断加大公共教育设施投入,投资并建设了和县图书馆、文化馆。图书馆藏书丰富,电子设备齐全,并有四库全书等县级图书馆少有的珍贵藏书。文化馆活动多样,各类读书活动、诗歌吟诵、书画展览、文艺创作活动竞相上演,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

和县:蔬菜之乡的华美“蝶变”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和县还相继建设 24小时自助借还系统、24 小时公益书吧和 24 小时城市书房等,实行全县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将文化惠民送到市民的身边。

此外,和县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努力将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制定和县文化产业发展扶持优惠配套政策,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加快重建文庙,修缮镇淮楼,推出筹划建设香泉特色小镇、乌江传奇小镇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70 年春华秋实,改革开放后的和县医疗卫生服务阵地由旧变新,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由小变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由弱变强,全县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和县:蔬菜之乡的华美“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和县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不断提升旅游层次和带动作用,旅游业已成为和县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已连续成功举办的 11 届和县蔬菜博览会、5 届和县乡村旅游月和 4届和县农业嘉年华,成为宣传推介和县旅游、扩大和县知名度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截至 2018 年底,和县拥有 4A 级旅游景区 2个,3A 级景区 5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级旅游示范村、省级旅游优秀乡镇、星级农家乐共计 40个。近三年,和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7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60多亿元。

和县:蔬菜之乡的华美“蝶变”

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

宁和从距离相近到“同城发展”

——宁马合作深度对接

和县比邻南京江北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赋予和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

2018 年 3 月 31 日,和县县委县政府做出重大决策,成立和县江北乌江新区发展建设指挥部,以“功能上做配角、产业上做配套”的全新姿态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宁马合作实现深度对接。

一年多来,和县在发展载体上,依托接壤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国家重点镇的基础和优势,全力建设江北乌江新区;在要素保障上,不断强化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截至目前,和县江北乌江新区共签约项目 15 个,总投资 22.65 亿元,新区道路骨干网框架快速形成,为和县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全面融入长三角,重点打好‘南京牌’,首先是思想进一步解放,理念进一步提升,思想先接轨后融入。”和县县委书记戴瑞说,和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三年之后看和县,今天我们怎么干”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破除思想认识上的模糊,牢固树立“大江北”协同发展理念,有力保障和县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一系列行动的迅速开展。

一年多来,和县还充分发挥乌江镇的区位优势和千年古镇、产业基础雄厚的资源禀赋,努力推动新区和南京在理念规划上互融、基础设施上互联、产业形态上互补、人文交流上互通。和县依据《南京都市圈城乡空间协同规划》《南京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和相关跨界地区协调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加强与南京对接的基础上,率先推动乌江镇区域联动发展节点的协调统一与无缝衔接,对乌江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已完成。

和县:蔬菜之乡的华美“蝶变”

乌江新区规划效果图

与此同时,围绕乌江新区江湾新城、乌江新城、乌江镇区、乌江工业园四大板块,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南京最美卫星城、诗画田园新城,强化与南京江北新区的对接交流,细化到每一条交通廊道、每一块集聚产业、每一处基础设施,做到与江北新区无缝对接、完美互融。

“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更要体现在产业链的深化合作上。”戴瑞说,和县把产业作为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根本,深化在产业方面的分工与协作,在调结构促转型中承接转移,在重大项目配套中甘当配角,打造南京产业转移首选地。

和县:蔬菜之乡的华美“蝶变”

据了解,江北乌江新区成立一年多来,和县依托比邻南京江北新区的区位优势、千年古镇的文化沉淀、初具规模的产业配套等基础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围绕乌江工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精细化工基地)两大载体,主动承接南京产业转移,错位发展、配套发展,着力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品牌服饰”四大产业及配套的现代服务业,构筑五大产业集群。

“江北乌江新区不是单一的工业集聚区,而是以‘功能上做配角、产业上做配套’,全力打造承接南京乃至长三角产业合作的示范区、宜居宜业宜商的新城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有声有色有味的生态旅游区。”乌江镇镇长、江北乌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永前表示,近年来,和县乌江新区与南京江北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速。2017 年 12 月 6 日,宁和城际一期已开通运营,这让在南京上班的和县乌江人开心不已。为进一步方便和县居民前往乌江和南京江北新区,和县于 2018年 11月开通了“和城—乌江”公交线路,极大拉近了两地距离,促进了宁和两地人流、物流、经济流,降低了居民出行成本。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