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香椿种植图(香椿生态规模化栽培技术)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23|点击次数:

香椿生态规模化栽培技术

香 椿 作 为 一 种 名 贵 蔬菜,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很多地方的香椿产业从零星种植发展到规模化栽培,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现将香椿生态规模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定植管理

定植时间最好选在秋末冬初。因为这段时间气温虽降,但地温未降,入冬前有足够的缓苗时间,可促进幼苗翌春提早发芽,快速生长。此外,也可在早春发芽前定植。

种植地块要求土层肥厚、土壤疏松、灌溉便利、排水方便。定植前,土壤要深翻,修好排灌渠道,底肥宜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7000公斤。

香椿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侧根细密。宜选择2~3年生幼苗栽植,尽量减少起苗时侧根断裂对成活率的影响。主根过长可适当修剪,但须根应尽量保留。栽植深度以较原土痕持平或略深为宜,确保根系舒展不窝根。移植后要浇足定根水,水渗下后在根部覆土成丘,以确保成活率。幼树可喷洒新高脂膜,有利于保温保湿,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时间。

香椿除可在温室高密度种植外,还可进行普通栽培和矮化密植栽培。普通大片香椿林栽培,株行距以5米×7米为宜,管理方法与传统零星种植类似;矮化密植栽培,一般株行距为40厘米×50厘米,每亩栽3000株。后者近年来较流行,采摘方便,产量也更高。

二、初期修剪

香椿栽培初期的修剪以造型为主,根据栽培方式不同也有所区别。普通栽培香椿修剪较为灵活,可达到树干高大、通风采光好、采收面大、产量稳定的目的。矮化密植栽培的香椿树,多采取摘心、短截、平茬、环剥等方法促其矮化,促其多发枝,以增加产量。此外,在香椿生长初期还应及时清除萌蘖,避免营养流失。矮化香椿树形有多层形和丛生形两种。前者是在苗高2米时去顶梢,促生侧芽,以形成3层骨干枝:第一层高70厘米,第一层至第二层间距60厘米,第二层至第三层间距40厘米。该树形整体较高,木质化充分,产量较稳定。后者是在苗高1米时摘除顶梢,留新枝、采嫩叶,不摘顶芽,枝长20~30厘米后抹头。这种树形整体较矮,主枝丛生,利于采摘。

三、水肥管理

香椿为前期速生树种,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普通香椿栽培的田间管理较为粗放,但密集种植时,为保证生长速度和产量,就要注意肥水的管理。香椿喜湿、不耐旱,可半月左右浇水1次,干旱时要适当多浇,以保持土壤湿润。积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中耕,除草松土,防止地表板结和积水。4—5月和7月都要进行追肥,可每次每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

四、越冬防冻

香椿喜温,较耐寒,我国南、北方多数地区均可栽培,但新栽幼株在-10℃以下可能会冻死。因此,在北方寒冷地区,对新栽幼株应做好防冻措施,以保证来年萌芽、生长。秋季可对幼苗控水、控肥,以遏制幼株旺长,促其加快木质化,从而增强其抗寒能力。定植后的当年生或2年生苗木,上冻前可用细软稻草包裹树干后扎紧,或用草绳盘牢树体。土壤封冻前,可浇施稀粪水,提高土壤溶液的盐分含量,以降低土壤结冻温度,降低苗木受冻概率。

五、病虫害防治

香椿病害以叶锈病和白粉病较为常见,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枝。防治措施:发芽前喷洒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每隔15天喷1次,每次每亩用量100公斤;发病时喷洒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6000倍液;冬季摘除病枝、病叶,并集中烧毁;不宜栽植过密,勿过多施用氮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香椿虫害以斑衣蜡蝉等叶蝉类害虫为主。防治措施:初期幼虫可喷洒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发生为害时,可喷洒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000~5000倍液,可兼治茶黄螨;冬季修剪时,刮除其卵块。

六、椿芽采摘

秋季定植的香椿,第2年就可采摘椿芽。前3年每年只采收1次,宜采摘顶芽,促生侧枝,培养树形。3年后树冠已定型,可采收2~3次,顶芽、侧芽均可采摘。若管理到位,盛产期每隔20天左右就可采收1次,1年可采摘6~10次。采摘时,可用剪刀剪取,切忌徒手生拉硬掰,以免损坏树枝、树皮。

香椿生态规模化栽培技术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