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大黄种植效益分析(苦大黄种出甜日子)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1-23|点击次数:

 利川大黄是利川市道地中药材品种,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积极引导农户发展大黄等中药材产业,建起从种植到初加工的大黄产业经营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一株大黄,从种下到收获,需要3年时间,很喜欢看山里的撂荒地渐渐被大黄叶片像绿毯一样铺满,这就是我们农民增收的底气。”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利川市勤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龙祥云说。

  龙祥云也是利川市大黄产业协会会长,2022年她获评“湖北省十佳农民”。10多年来,她带领勤隆合作社及协会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加工质量,扩大产品销量,推进利川市成为全国大黄主产区,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的大黄产业发展之路。

  据统计,2021年利川市大黄种植面积5.5万亩,当年可采收面积约两万亩,干品产量约2万吨,综合产值5.3亿元。2022年,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卫健委将利川大黄评选为全省“五大特色药材”之一。

  


  建基地、扩规模,因势利导发展大黄产业


  利川大黄,因大黄块根切片烘干后呈马蹄形而得名“马蹄大黄”,适应生长于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属3年生药用草本植物,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清热除湿等功能。

  “利川‘马蹄大黄’是大宗药材,其特殊功效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利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伯韬看来,利川市有种植大黄等中药材的传统和土壤、自然气候条件,而且大黄种植相对简单,农民称为“懒庄稼”,只是10多年前还没成规模,产业效益不明显。培育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后,打通了销售渠道,开展技术培训,逐渐引导农户标准化种植。

  “利川大黄可以说全身都是宝,根、须都可制药,叶、茎经过提炼还可用于美容产品,是一个好项目、好产业、好路子。”龙祥云告诉记者,与大黄传统的西北地域产区相比较,利川大黄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资源优势很突出。

  龙祥云曾在化妆品营销行业打拼10多年,积攒了一些积蓄。2010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流转200亩土地种上了大黄等中药材,委托给老家亲戚管理。初次投资农业产业,让她上了心,时刻留意中药材市场行情,跑遍全国主要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找订单。

  经过细心调查,龙祥云发现利川大黄在市场上有价格优势,且这些年,各级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系列规划和政策措施。2013年,龙祥云联合一些农户成立勤隆合作社,全职投入到大黄产业。不但她自己种大黄建基地,还带动周边农民跟她一起种。

  龙祥云介绍,如今,勤隆合作社已建设马蹄大黄种源基地和核心样板基地1960亩,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3.8万余亩,成为全国知名的大黄产业基地。从这些年的发展实践来看,马蹄大黄一般亩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高的亩收入可达3万元。

  


  保品质、重科技,将农产品转为优质商品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医药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历经艰难的市场开拓阶段,勤隆合作社收到了一些药厂订单,龙祥云认识到,只有将土特产等农产品变为优质商品,才能稳定这些订单。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走进利川市元堡乡现代中药产业园,这样的标语醒目地立在钢架玻璃大棚门口,依托武汉市经开区对口帮扶资金,一期工程正在建设,包括大黄良种资源基地、大黄绿色生态标准化原料生产种植核心示范基地、科普基地等。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升级,利川市先后与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湖北民族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对大黄种质资源筛选、品种鉴定、培育优良品种、等级分级、种植溯源体系的建设以及提升品质和抗病虫害能力开展研究,进一步推广大黄良种繁育技术,培育质量稳定、供应充足的种子种苗,保障优良种源供应。

  借利州市科技化发展大黄等中药材“东风”,勤隆合作社则依托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加工所,制定大黄种植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开展连续热风干燥工艺研究,提高了利川大黄产业的科技化发展水平。

  近年来,勤隆合作社所在的元堡乡不断加强利川大黄科学种植技术普及推广,夯实品质保障。结合当地高山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特点,发展中药材与经济作物杂种、轮种、间种立体式种植技术。与农业技术部门合作,创办利川大黄种植技术培训学校,面向全市利川大黄种植的市场主体开展技术培训。

  “中国大黄在利川,利川大黄看元堡。”元堡乡党委书记向阳介绍,元堡乡依托中药材产业基础和“利川大黄”品牌优势,走出培育、种植、加工并重、产学研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之路。为将大黄产业做大做强,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全产业链发展,在大黄品种改良、品牌创建、品质提升上下功夫,建立利川大黄种植标准体系和质量溯源体系,积极打造“利川大黄”名片。

  


  塑品牌、重信用,多方支持带动农户增收


  新春伊始,在勤隆合作社的生产加工车间,村民正在对成熟采收后的大黄进行分类处理、切片、装箱、烘烤。

  在车间工作的易地搬迁户向兴振告诉记者,没想到60多岁还能在家门口找到事做,除了种植大黄,每年务工收入还有3万多元,这个产业真不错。

  “全村从事大黄等中药材相关行业的有1500多人。”红椿村党支部书记兰宇介绍,自然环境是该村的第一资源,可作为避暑、民宿胜地。目前,红椿村正以村社共建为抓手,支持勤隆合作社打响“利川大黄”品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探索乡村休闲游与康养融合产业新业态。

  多年来,龙祥云用心经营勤隆合作社,打出了品牌,与一些大型药企签订了长期订单合同。同时,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回收协议,通过提供优质种苗、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和实行保护价回收的办法,带动农民增收。

  “每年秋冬,收购农户药材所需流动资金量很大,返乡创业后第一笔贷款就是当地邮储银行提供的,现在仍有良好合作。”龙祥云表示,创业不易,勤隆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金融等多个部门的支持。正因为此,一定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诚信为本,收购农户药材都会现金结算。勤隆合作社已成为恩施州马蹄大黄最大的产销市场主体,经初加工后销往各大药材企业。

  邮储银行利川市支行行长刘亚军介绍,该行作为支农支小的主力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支持辖内中药材等产业发展,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中药材等市场行情及金融需求,提高农村客户融资意识,开发了“药材贷”等产品,2022年,向辖内115户中药材、茶叶行业市场主体投放信贷资金近1亿元。同时,简化办贷流程,为客户提供“绿色通道”,深受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青睐。

  产业兴旺为村民带来了更多机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红椿村村民袁鹏流转了300亩地种植大黄,他说:“有了大黄这个产业,有勤隆合作社保底收购,有‘利川大黄’的品牌,相信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