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虫草种植视频(人工繁育冬虫夏草,距离产业化还有多远?)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04|点击次数: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王培哲

2月24日早上8点半,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河堡实验中心,副研究员陈玉龙博士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快递。小心易碎、注意保温……快递盒上贴着注意事项,里面有一个盛满土壤的玻璃盒。

人工繁育冬虫夏草,距离产业化还有多远?

人工繁育的冬虫夏草全草。 陈玉龙 摄

掀开盒盖,土壤里钻出淡黄色的“草”,大概3厘米长。镊子沿“草”向下,轻轻夹出“虫”,在水龙头下冲刷,冬虫夏草的样子逐渐清晰。这是一盒人工繁育的冬虫夏草,根据玻璃盒中的数量计算,其种植密度可以达到每平方米1000根左右,每一万平方米年产量可达2吨。在此之前,人工繁育冬虫夏草的种植密度在每平方米200—300根。

一年前,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宣布,陈玉龙带领的项目组宣布突破了冬虫夏草子实体——“草”的高密度繁育技术。如今,冬虫夏草“整草”实现高密度种植,标志着人工繁育冬虫夏草具备了大规模、低成本、高密度繁育、产业化种植的技术条件。

有业内专家认为,人工繁育冬虫夏草具有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对生态保护具有一定意义。但从当前虫草市场来看,要实现人工冬虫夏草的产业化,需要从技术端、市场端和消费端同时发力。

看技术:

从每平方米200根到每平方米1000根

数量突破如何实现?

了解产量如何提升,首先要搞清楚冬虫夏草是如何人工繁育的。

在野外,蝙蝠蛾幼虫被特定的菌类孢子感染后死亡,体内组织和外壳硬化,成为“冬虫”;第二年春天,菌丝从幼虫的头部长出,外观形似植物,成为“夏草”,冬虫夏草的名字因此而来。

相对应的,人工繁育冬虫夏草时,为了提高产量,既要模拟野生环境下的感染和生长过程,还要剔除野外环境下各种不利于冬虫夏草成长的因素。

首先是挑选菌种。陈玉龙介绍,人工繁育的冬虫夏草,其菌种仍然来自野外。科研人员首先在冬虫夏草的不同产区收集菌种,在试管和培养皿中繁育。在没有虫体的情况下,菌种也会自行发育为“草”的形态。科研人员会评估“草”的生长速度、生长密度,最终选出传播范围广、感染能力强的菌种,用于“感染”虫体。

人工繁育冬虫夏草,距离产业化还有多远?

人工繁育冬虫夏草的寄主——蝙蝠蛾。 陈玉龙 摄

然后是挑选合适的寄主——蝙蝠蛾幼虫。在野外,不同地区蝙蝠蛾幼虫的来源不同,产出的冬虫夏草外观成色也就有所不同,虫体的大小和质量是决定冬虫夏草“身价”的关键因素。和菌种的采集过程类似,科研人员分区域选取幼虫,观察幼虫在人工环境下的成活率,并用筛选后的“种子”感染虫体,测试其发育状况。

陈玉龙介绍,感染的试验没有捷径,只能遵循冬虫夏草的发育规律,不断尝试,“这个试验业内尝试了四十年,项目组也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才最终成功。”

人工繁育冬虫夏草,距离产业化还有多远?

人工繁育条件下,全身长满气生菌丝和头部出现子实体原基的冬虫夏草。 陈玉龙 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冬虫夏草”的完整形态出现后,等待其子实体的发育,也就是“草”的部分生长出“种子”,作为未来菌种的原料。陈玉龙解释,野外的冬虫夏草往往在“种子”长出之前,就已经被挖掘贩卖,没有“种子”,自然条件下冬虫夏草的产量也就减少了,野生虫草的稀缺性进一步加剧,于是陷入“越挖越贵、越挖越少”的恶性循环。

看未来:

种植密度提升之后

距离产业化还有多远?

记者从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了解到,目前,国内仅有一家企业实现了冬虫夏草“整草”的规模化、营利化的人工繁育,其种植密度在每平方米200—300根左右。因此,现有人工养殖条件仍然不能满足大众对冬虫夏草消费的需求,市场上,1克冬虫夏草的价格从100余元到1000余元不等。

“人工繁育必须走向产业化。”陈玉龙告诉记者,产业化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好控制虫草质量,不受生产场地限制,还能对传统野生冬虫夏草产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带来好处。冬虫夏草的生产周期也从野外的3—4年,缩短为6—8个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甚至可以实现每个月都能有冬虫夏草产出。目前该技术体系已经完成产业化试生产,正式进入转化和扩产流程之中。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四川大学资源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孙群认为,人工繁育的冬虫夏草想要真正融入市场,既要提高产量,还要做足质量。“人工繁育冬虫夏草的关键是提升活性成分含量,这还需要一个持续的繁育和研究的过程,如果能够实现野生冬虫夏草的‘部分替代’,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了。”

量、质齐优还不够,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同样重要。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认为,人工繁育环境下,可以科学调控温度和水分,商品性状通常比野生的更好,产量更高,而且可以避免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但让市场接受人工繁育的虫草,应该还需要有一个逐步认同的过程。

人工繁育冬虫夏草要实现产业化,除了要在技术端和消费端发力,还需要在生产端做好铺垫。省林草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野生冬虫夏草主要依靠每年4—6月的野外采挖,而人工繁育冬虫夏草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因此,人工繁育虫草落地过程中,更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投资作用,完善产区基础设施,从而引导产区群众将‘出门挖虫草’和‘家门口种虫草’相结合,增加收入来源。”

(图据受访者)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