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山葡萄苗种植技术(分析梁山县葡萄栽培问题及解决方案)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04|点击次数:

分析梁山县葡萄栽培问题及解决方案

蔡玉芝

葡萄在梁山县栽培历史悠久,是一种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水果,营养价值极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葡萄的口感、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栽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及优化现有葡萄种植技术,及时防控葡萄病虫害,提升葡萄果实品质,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果品的需求,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益。

1 葡萄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品种更新换代慢

目前梁山县葡萄栽培品种仍以巨峰、玫瑰香、夏黑为主,早、晚熟优良品种少,市场上大部分以中熟品种为主,其中巨峰占比超过 60%以上,品种结构相对单一,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群众对优质果品、多样化果品的需求。阳光玫瑰、冰美人作为新引入的高档葡萄新品种,脱毒优质种苗供应严重不足,栽培技术亦不是很完善,推广普及有难度,造成优质品种更新换代较慢。

1.2 经济效益低下

有的果农为节约土地,种植葡萄株距太密,根域面积小,根系分布浅,又盲目追求早熟、高产,修剪过早、破眠过早、采摘过生,导致葡萄树木的正常生长受到严重影响。为提前上市,滥用催熟剂,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枝梢黄化及花穗退化等现象。另外还要应对高温干旱、狂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经济效益很难提高。

1.3 过度追求产量

部分果农为追求收益,疏花疏果太少,一亩地挂果量超过 2000 千克,有的甚至突破 3000 千克。过度追求产量,结出的葡萄品质严重下降,表现为果穗整形不好、穗形不规则、外观品质差;果粒着色不好,有大有小、过于密挤或过于松散,烂果、小果居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不到一定标准,口感极差,统货、垃圾货的比例高。如此以来,市场竞争力差,卖价相应偏低。

1.4 定干低、树形乱

有的葡萄园普遍存在定干低的情况,表现在挂果部位离地面高度不足 50 厘米。整形修剪不规范,表现在梢间距小,枝梢旺长,枝叶密集,通风透光不好,不但影响果实营养的积累和着色,不利于生产优质果,而且霜霉病、炭疽病及白腐病等病虫害还很容易发生。

1.5 采后弃管

部分果农十分重视采果前的管理,果实采收后管理认识不到位,弃管现象严重。表现为:一是采收果实后不施肥,当葡萄根系出现第二次生长高峰时,地上植株部分没有充分的养分供应,营养物质的积累受到限制,直接影响到翌年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二是对霜霉病、白粉病等病虫害不加防治,园区卫生也不清理,导致葡萄落叶过早,秋冬季节出现第二次发芽、抽发新梢的情况。

1.6 偏施化肥

据调查,果农为了保证葡萄生长快、多结果,大量使用化肥,有机肥投入量少,偏施氮肥,树体缺乏钙、锌、铁等微量元素,造成土壤板结,树势衰弱,树叶出现褐色斑点,果实发育不良,出现大量烂果、裂果,引发许多病虫猖獗危害。情况严重时,叶片枯萎,枝条干枯,果实歉收。

1.7 病虫害发生严重

葡萄生长季节,降雨丰富,葡萄灰霉病、霜霉病(图 1)、炭疽病、白腐病等病虫害极易发生和蔓延。

分析梁山县葡萄栽培问题及解决方案

图1 葡萄霜霉病

尤其是葡萄霜霉病,夏秋季节发病严重、来势凶猛,导致叶片枯死,产量下降,品质无法保障。

2 应对措施

2.1 推广应用新品种

加快葡萄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初建园及老果园更新换代时,尽量优选抗病虫性能好、香味浓郁、大粒无核、果粒不易脱落和破裂、耐运输和贮藏的优良品种,以此优化当地葡萄品种结构,为消费者提供需要的早、中、晚熟品种,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2.2 推广应用避雨栽培模式

为确保果园通风透光良好,病虫害发生危害减轻,建议采用避雨栽培模式,这样可提高坐果率,果实着色也比较好。目前新建园葡萄多采用小拱棚避雨栽培模式(图 2),整形可选用一字形,定干高度在1.2 米左右 ,株行距 3 米×4 米 ,避雨棚宽 2.3 米左右。若选用连栋大棚(图 3),定干高度建议在 2.0 米左右,可采用一字形整形,株行距 3 米×4 米,也可采用 H 形整形,株行距 4 米×6 米。葡萄采用避雨栽培模式,阻断了雨水对树体枝叶及花果的直接冲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菌的传播和繁殖,药物喷洒后不易被雨水直接冲刷,提高了药效,减轻了病虫危害。目前避雨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分析梁山县葡萄栽培问题及解决方案

图2 小拱棚避雨栽培模式


分析梁山县葡萄栽培问题及解决方案

图3 连栋大棚避雨栽培模式


2.3 整穗疏果及控制产量

春季新梢舒展 6 片叶时,开始疏花,强壮枝每枝保留 2 个花穗,中庸枝每枝保留 1 个花穗,弱枝不保留花穗。为保持花期一致,开花前 10 天开始整花穗,这样可促进果粒膨大,有利于坐果率的提高。对阳光玫瑰花穗整形时,穗尖只保留 4.5 厘米左右。坐果后疏果宜早不宜晚,每穗葡萄保留 70 粒果左右,确保果实外观良好。果实产量早熟品种每亩控制在 1200 千克左右、中晚熟品种每亩控制在 1500千克左右。

2.4 水肥一体化

葡萄园施肥以合理施用有机肥为主,施用化肥为辅助,尽量减少氮肥的使用,这样可有利于果品质量的提高。建议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模式(图 4),根据不同生育期肥水的需要标准,在萌芽期、幼果膨大期、增糖着色期、采收后等关键时期施好肥水,可有利于促进根系吸收,提高肥水利用率,保障树体营养供应。实施水肥一体化,可有效节省肥水,节约管理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用工效率。

分析梁山县葡萄栽培问题及解决方案

图4 水肥一体化


2.5 科学防治病虫害

葡萄病虫害的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大力推广人工、物理与生物综合防治措施。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对症下药,适时实施化学防治。切记按规定的浓度、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用药,尽量减少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另外,合理使用促萌剂、膨果剂、催熟剂等调节剂,确保果品安全。幼果期实行果实套袋,尽量减少病虫害侵染危害果实的机会。

2.5.1 人工物理防治 一是清除病虫残体。及时绑蔓摘心、清理病虫枝叶,保障葡萄架面通风透光良好。二是结合施基肥,深翻土壤,将浅土层的害虫和病菌埋入施肥沟中,消灭一部分病虫菌源。三是灯光诱杀。利用害虫成虫的趋光性,在葡萄园内悬挂一定数量的频振式杀虫灯,夜晚进行蛾类害虫的诱杀,尽量减少雌虫的产卵数量。

2.5.2 生物防治 在葡萄园中,释放一定数量的亚洲草蛉、赤眼蜂防治蓟马等。根部病瘤切除后,用农抗402 生物农药涂抹,效果良好。利用抗生素 120A 和120BF 防治葡萄白粉病、葡萄黑痘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保护和利用捕食螨、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可有效控制葡萄短须螨、粉蚧等害虫的数量。

2.5.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虽然具有高效性、便捷性和快速性的特点,是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此类防治易在葡萄植株上残留药物,不利于葡萄的生长发育,也影响果实品质。因此,需要选择低毒农药,按照使用标准,合理确定用药浓度和剂量,在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时机进行有效防治,方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如葡萄展叶至开花前,选用代森锰锌、百泰、扑海因等保护性药剂,预防葡萄霜霉病,保护果穗及叶片。6 月中旬开始,施用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防治葡萄炭疽病,间隔 10 天,连喷 3次,防治效果良好。7 月开始,施用多菌灵 800 倍液,防治葡萄苦腐病,间隔 15 天,连喷 4 次,效果明显。幼果套袋前使用 80%代森锰锌 500 倍液+25%噻虫嗪 4000 倍液防治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绿盲蝽、金龟子、介壳虫等病虫害。采收前 20 天停止施用化学药剂,以免造成药害。

3 结 论

在葡萄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其生长特性,结合土壤及气候条件,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合理定植苗木,保障葡萄生长期间的肥水供应,及时疏花疏果,做好花果期管理工作。并在日常管理中,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尤其在雨季,温度高、雨水多,非常有利于病虫孳生蔓延,此时应及时对园区内温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同时采取“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策略,对病虫害及时防治,将其危害控制在源头,进一步提高葡萄的产量和效益。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