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种植澳洲坚果种植海拨(毕世华:中缅边境线上的“活界桩”)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11|点击次数:

新华社昆明12月12日电 题:毕世华:中缅边境线上的“活界桩”

新华社记者张宝印、贾启龙

“我家世代生活在这条边境线上,守好了边境,就等于守好了自己的家园。”界务管理员毕世华说。前年初,他在边境核查中被地雷炸掉左小腿,如今的他带着戴着义肢拄着拐杖仍坚持巡边。

2007年,毕世华被聘为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界务员。地处国门一线的红岩村,5个生产小组与缅甸山水相依、耕地相连。在被炸伤之前,毕世华平均每两天就要对117号至121号界桩之间的6.7公里边境线巡查一遍,对那里的山川河流、界碑界桩、通外出口了如指掌,被称为“活界桩”。

让国旗飘扬在边境线上

2009年8月,缅甸国内发生军事冲突。一天,从缅方边境传来两声巨响,正在带队巡逻的毕世华,大吼一声:有情况,快跟我来!

我国界碑附近枪炮声密集,流弹随时会误伤周边人员。为了彰显祖国领土和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毕世华决定在界线显眼地段,插上5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当最后一面国旗高高飘扬在国境线上时,毕世华长舒一口气。

那些天,在不绝于耳的枪炮声中,毕世华带领村民完成了河道的清理修固、打通了通往边境的道路……

2016年1月3日,毕世华随同军地联合调查组前往边界核查。当他行至118号界桩附近时不慎触雷,“轰”地一声巨响,他的左小腿当场炸没了,右腿严重受伤……毕世华一边撕碎衣服止血,一边叮嘱周围人不要靠近,防止再次触雷。

左腿截肢,右腿勉强保住,一年内经历9次手术的毕世华,腿伤好后又拄着拐杖开始巡边。

处理边民事务的“外交官”

处理两国边民事务、调解矛盾纠纷是界务员的职责之一。毕世华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11年,被群众称为处理边民事务的“外交官”。

红岩村刷布厂组和缅甸核桃林寨子同处边境一线,两国村寨山水相连,人们世代和睦相处。双方边民发生矛盾时,毕世华总是主动调解劝说。

一次,红岩村刷布厂一户人家和缅方边民发生过耕状况。得知情况后,毕世华给双方讲政策,反复做工作。最终,双方以划定的国境线为界各让出9米,并种上了核桃树。如今大部分核桃树已经挂果,也成为两国边民和睦相处的一段佳话。

在边境村寨,一提起毕世华,边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解决边境纠纷,懂政策、有水平,公正、公平,他办事我们放心。”

被聘为界务员以来,毕世华先后制止过牧行为120多起,处理过伐行为7起、过耕问题4起。巡边11年来,毕世华在中缅边境行走了2000余次,行程3.6万公里,穿破了40多双胶鞋,记录了30多万字的边情笔记。他还带领民兵和群众沿着国界线,种植了1.5万余株界树,在边境线上“绘制”了一道绿色长廊。

让固边守防的群众富起来

红岩村最低海拔1000米,最高海拔1900米,虽然距县城仅3公里,但农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没有经济作支撑,何谈兴边固防。”2007年,刚任红岩村村支书的毕世华,就开始筹划致富增收的良方:在海拔1200米以下种甘蔗,海拔1200米至1400米之间发展“咖啡+澳洲坚果”套种模式,海拔1600米至1900米之间种核桃……

刚开始种咖啡时,村民心里没底不愿意种。毕世华安排积极性高、有声望的村民外出参观见学。村民龙卫强回来后,种了33亩咖啡,年收入达5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红岩村54户人家种植咖啡300多亩。

为使产业发展惠及每一户村民,毕世华将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融合起来抓,建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把全村835户组建为59个产业合作社,实行生产互助、信息互助、资金互助、和谐互助,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蔬菜专业村、甘蔗专业村、核桃专业村,建起了甘蔗基地4660亩、核桃基地11800亩和全县最大的蔬菜大棚基地。如今,红岩村逐渐形成了特色产业,从2009年至今,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近7000元。

前些年,由于道路不通,制约村里产业发展。毕世华就带领村“两委”组织劳动力修通道路。如今,红岩村所有村组都通了硬板路,建起了新学校、医务室,413户村民住进了“小洋楼”,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