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香浦种植(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13|点击次数:
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绿化工人在涨渡湖里种植水草。 明眺生 摄

水深1-1.8米,湖水波浪起伏

绿化工人穿着潜水服,戴着草帽

在齐颈深的水中种植水草

累了就"水上漂"休息一会

27日,长江日报5G直播车

开进新洲区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开启“探秘江城湿地,破解美丽密码”之旅

涨渡湖湿地是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12万亩,其中水域面积6万亩。历史上因长期养鱼和围垦等人类活动干扰,涨渡湖的生态功能有所退化。

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涨渡湖湿地风光。 何小白 摄

2017年以来,新洲区加大对涨渡湖湿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使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水质由五类升级为四类。

工人们蹚水进大湖

个个身怀“独门绝技”

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绿化工人在涨渡湖里种植水草——香蒲。周超 摄

9点30分,直播车停在涨渡湖北岸西滩湖村附近。小绿看到,烈日下,4名绿化工人穿着潜水服,戴着草帽,正站在波浪起伏的湖水中栽种水草。

这片水域是用丝网围成的生态修复试验区,水深1-1.8米。种植的水草学名香蒲,是一种茎叶扁平修长的挺水植物,最高可长到2米多。

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绿化工人在齐颈深的水中手持香蒲准备种植。明眺生摄

曹华明站在约1.5米深处,湖水已漫至脖颈。他手持一根直立的香蒲,站在水里上下左右摇晃了几下身体,一棵水草就立在了水中。

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绿化工人在涨渡湖里种植水草——香蒲。周超 摄

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绿化工人发现水上漂着一根断藕带,洗洗就吃了。明眺生摄

曹华明告诉小绿,他先用左脚尖将淤泥踩出一个坑,将香蒲插进坑中,再用右脚将根部踩结实,然后双脚交替回填淤泥,一棵水草就种好了。

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工人种植水草的间隙,在水上漂浮着休息。明眺生 摄

直播互动嘉宾涨渡湖渔场副书记吴元彬告诉小绿,涨渡湖中原先长有不少水草。2002年渔场改制,湖面承包给个体户养鱼后,因养殖的草食性鱼类较多,水草越来越少。

从2020年起,渔场按照区里的要求,开始在沿湖开辟生态修复试验区,栽种苦草、野菱、野莲、香蒲等水生植物,重建沉水-浮水-挺水植物生态链。但因风浪太大和鱼类吞食,效果不佳。

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涨渡湖渔场副书记吴元彬畅谈这片湿地上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故事。周超 摄

今年5月,渔场改进种植方式,在北岸用丝网围成总面积220亩的3片水域,种植香蒲。鱼类虽被挡住了,但因刮大风,尚未生根的香蒲大部分被风浪摧毁,只好进行补种。

引江济湖 滋养万物

长江水给涨渡湖“补水保湿”

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新洲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宋春明接受访谈。周超 摄

互动嘉宾新洲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宋春明拿出一张照片,指着涨渡湖东南岸一条长1.1公里的水道说,这条水道像一根纽带,将涨渡湖与母亲河长江紧密相连,使涨渡湖湿地成为武汉市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块湖泊湿地。

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涨渡湖湿地与长江相连的水道。 何小白 摄

宋春明告诉小绿,涨渡湖面积虽大,但夏天蒸发量也非常大,除了降雨,没有别的自然来水。每年夏天,新洲区都要经由这条黄金水道,从长江引水入湖,给涨渡湖湿地生态补水,以滋养万物。每年补水量不少于2000万立方米,相当于涨渡湖蓄水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生态补水的同时,长江不少鱼类游向涨渡湖,丰富了涨渡湖物种的多样性。

“引江济湖是为了保护湿地,保护涨渡湖湿地,也是长江大保护的一部分。”宋春明说。

青头潜鸭扎堆

环境好不好 小鸟来投票

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涨渡湖渔场副书记吴元彬(右一)讲述巡湖护湖的故事。周超 摄

直播车来到涨渡湖北岸西端一处退养还湿区,只见这里大片野莲盛开,香蒲随风摇曳,水鸟自在翻飞。

吴元彬告诉小绿,2018年至2019年,涨渡湖湿地全面实行退养还湿。不仅大湖终结“养鱼吃饭”历史,湖泊蓝线区域内渔场职工承包的1826亩精养鱼池,也全部退出养殖。

“这片野莲就是退养还湿后,重新生长出来的,我们又补种了一些野莲藕种。短短几年,就蔓延到了30余亩。”吴元彬说。

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右一)讲述在涨渡湖观鸟的发现。周超摄

互动嘉宾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通过自己拍摄的一组鸟类图片,分享了涨渡湖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后,鸟类监测的一些新发现。

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涨渡湖的青头潜鸭。 颜军 摄

他说,2020年底,他和鸟友们在1826亩退养还湿区域,第一次观察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青头潜鸭越冬,共有27只。

涨渡湖的草,是这样种出来的

涨渡湖的红嘴鸥。 颜军 摄

今年1月8日,他们在大湖一次性观察到雁鸭类等冬候鸟2万余只,创下单次观察到鸟类最多的记录。此前,一次性观察到冬候鸟最多是2017年冬,有1万余只红嘴鸥。

最新鸟类监测结果显示,涨渡湖的鸟类已由2011年的160种,增加到现在的218种。

“鸟儿用翅膀投票,表明涨渡湖湿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有吸引力。”颜军说。

转自:武汉绿化

来源: 长江日报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