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厥麻的种植(人工种植能否缓解青海蕨麻困局)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15|点击次数:

越少越贵,越贵越挖,越挖越少。素有高原“人参果”之称的野生蕨麻和冬虫夏草一样陷入了越来越少的恶性循环。

人工种植能否缓解青海蕨麻困局

采挖野生蕨麻是我省农牧民的传统收入。但野生蕨麻分布稀疏,长期采挖对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目前市面上的蕨麻只是原材料出售,产业化发展受限,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农牧民增收、发展特色新兴产业,蕨麻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利用研究势在必行。” 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李军乔说。

人工种植能否替代野生蕨麻?

提到蕨麻,外地人可能并不十分了解,但土生土长的青海人都爱吃蕨麻。蕨麻是鹅绒委陵菜的变种,而鹅绒委陵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生长。

“从地面部分的外观来看,除非专业人士,否则一般人很难区分鹅绒委陵菜和蕨麻。简单地说,鹅绒委陵菜的根部是不能膨大的,根下部能膨大成块根的才能叫蕨麻,不同地区产的蕨麻的品质相去甚远,而青海的蕨麻品质是最好的。”李军乔解释说。

李军乔说,一棵蕨麻能覆盖3平方米至5平方米的土地。蕨麻的生长方式非常有利于生态保护,而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不管是在川水、浅山还是脑山地区,只要有土,它就可以生长。正因它对绿化环境、保持草场水土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我省已将蕨麻列入禁止采挖的野生植物名单。

人工种植能否缓解青海蕨麻困局

野生蕨麻不让采挖,而青海群众对此需求量又很大,怎么办?

“如果能够大面积人工种植,青海蕨麻将由此走向全国。”这是李军乔的梦想。

令李军乔自豪的是,作为“青海蕨麻1号”品种第一完成人,该项目被我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准予推广,并在第317号《青海省地方标准发布通告》中发布。科研组开创了全国人工种植蕨麻的首例,青海蕨麻1号成为第一个人工育种的蕨麻品种。此后,青海蕨麻2号、3号陆续研发成功并开始推广。

“目前市面上90%的蕨麻是人工种植的,人工栽培蕨麻完全可以替代野生蕨麻,且人工蕨麻种植对生态保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军乔表示。

人工种植能否缓解青海蕨麻困局

蕨麻到底是食品还是药品?

研究了22年蕨麻,因为蕨麻而获奖无数的李军乔却遇到了尴尬的难题。

2017年青海省成果转换专项:蕨麻深加工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在立项时却卡壳了。

原因何在?

蕨麻不在国家食品目录中。

与此同时,2018年,省卫健委收到职业打假人钟女士的来信,询问蕨麻到底是普通食品还是新食品原料?

省卫健委给王女士的答复为:目前,蕨麻未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公布药食同源和新食品原料目录。但蕨麻作为西部省份特色食用农产品,已有长期食用历史,未发现有对人体健康不良的报道。

可蕨麻到底是食品还是药品的话题愈演愈烈。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关于蕨麻食用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十一二世纪的《珍宝图鉴》:“蕨麻味甘,性凉,人畜皆食”;清乾隆年间《西宁府新志》中将蕨麻记载为“蔬之类”;《青海风俗简志》载:“每当六七月份,蕨麻根部成串,呈圆柱状、珠状。待成熟时,用藏式小镐挖出晾干,或自用、或赠送、或出售”。《中国土特产大全》记载:“蕨麻既能食用,素有‘人参果’之美称。”

关于蕨麻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据《四部医典》《月王药诊》《晶珠本草》《西藏经济植物》《中国藏药》《藏药志》等文献记载,蕨麻含总黄酮2%、多糖6%、皂苷4%、鞣质2%等活性成分,全草有收敛止血、补血益气、生津利痰、健脾益胃、止咳的功效,主治吐血、下血、疟疾、脾虚腹泻、下痢、肿瘤等症。现代医学证明,蕨麻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病毒(乙肝病毒)、保肝护肝、补血、抗寒、抗疲劳、抗缺氧等价值。

蕨麻能否进药食同源目录?

“蕨麻已进入国家药品目录,但没有纳入国家食品目录,制约了蕨麻产业化的发展和精准扶贫的进程,我想问一下蕨麻是否可以申报国家食品?是申报新资源食品还是药食同源食品?”李军乔说。

记者了解到,我省于2007年制订了蕨麻地方食品安全标准。2014年,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地方标准清理工作要求,因蕨麻已有现行国家标准,对我省蕨麻地方标准进行了清理和废止。

“蕨麻具有多年的食用历史记载,同意申报‘药食同源’目录,在落实有资质机构检验的基础上,对污染物、农残等严格标准,同意申报青海地方安全食品标准,原料必须是人工种植蕨麻。”省农产品质检中心高级农艺师金青龙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我省多位专家均表示应该立项制定蕨麻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将蕨麻纳入药食两用目录中。

“下一步将协同相关部门制定蕨麻食品安全标准,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同时将按国家标准上报蕨麻纳入药食两用目录的相关材料。”省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处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张永黎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