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种植痣(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15|点击次数:

摘要:为了发挥渭源县高寒山区富含钾素、土壤肥沃、雨热同步,十分适合马铃薯种植的气候与地域优势,近年来结合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助推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试验示范和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6种马铃薯高产高效创新栽培模式,推广于不同种植区域,实现了马铃薯均衡优质生产和高产高效的目的,平均每667 m2生产优质薯2.1 t,收入3 000~5 000元,高产田667 m2产3.0~3.5 t,马铃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1/3以上。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地处甘肃省中部、定西市南部渭河源头的渭源县是一个高寒山区县,境内海拔1 930~3 941 m,年平均气温5.7 ℃,年均降雨量525 mm,无霜期110~145 d;大于0 ℃积温2 370~2 667 ℃,大于10 ℃的有效积温1 583~1 900 ℃;土壤肥沃且富含钾素,降雨多集中在马铃薯生长的7—9月份,同时夏秋季雨热同步,无高温,气温在16~22 ℃。从20世纪70年代起,渭源就成为有名的优质商品薯和优质种薯生产基地,马铃薯种植在西北地区具有较强的气候优势和地域优势。80年代马铃薯种植规模曾达6 000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2%左右;种植品种多为“大白花”“适应广”等当地农家品种,种植模式多为“梅花”点种、小行大株距等形式,每667 m2生产优质薯1.2~1.6 t。从90年代以来,当地马铃薯逐渐发展为小垄杠杠种(行行种)和单垄种植等模式。近年来尤其重视试验示范和创新栽培,在长年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栽培模式,在不同区域推广不同类型的种植模式,使渭源县马铃薯实现了均衡、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目的,马铃薯由过去小区域、小规模种植的自给薯、救命薯、温饱薯,发展成为大规模种植的商品薯、增收薯、致富薯。2010年以来,当地种植马铃薯2.33万hm2以上,占总耕地面积的43.75%左右,每667 m2生产优质薯2.1 t,收入3 000~5 000元,高产田667 m2产3.0~3.5 t,马铃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3以上,同时生产的马铃薯薯块幼嫩、大小适中、薯形美观,并且淀粉含量高、适口性好、耐贮运,作为甘肃省定西市名牌薯,远销西北地区和四川、重庆、湖北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1 马铃薯创新栽培模式

1.1 高寒阴湿高海拔区半膜高畦大垄地膜覆盖栽培模式

在海拔2 500~2 700 m,年降雨量550 mm以上,雨水相对较多、地温低、草害发生严重的高海拔地带,采用半膜高畦大垄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保持垄幅宽120 cm,垄面宽90 cm,垄沟宽30 cm,垄高15~20 cm。覆膜后在膜面上打孔,1垄种双行,行距60 cm,株距25~27 cm,每667 m2种植马铃薯4 000~4 500株,覆膜可起到提高地温、抑制草害、及时排涝、促进增产的作用。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1.2 高寒阴湿中高海拔区露地单行大垄垄作栽培模式

在海拔2 100~2 500 m,年降雨量450~550 mm,土壤肥力较高的二阴区和土壤肥力较好的半干旱区实行单行大垄露地垄作模式(种1行马铃薯空2行),扩垄缩株,充分利用水肥充足条件,发挥大垄单株优质生产与合理群体增产作用。在二阴区栽培马铃薯时,保持行距55~60 cm,株距25~30 cm,每667 m2种植4 000~4 500株;在半干旱区栽培时,保持行距60~70 cm,株距28~30 cm,每667 m2种植3 800~4 000株。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1.3 半干旱中低海拔区露地双行垄作栽培模式,即宽窄行种植模式

在海拔1 900~2 100 m,年降雨量450 mm左右,从水肥较充足的二阴区向土壤较瘠薄、降雨较少、光热资源较丰富的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实行双行垄作种植模式(种2行马铃薯空2行),保持宽行距50~60 cm,窄行距25~30 cm,株距40~45 cm,每667 m2种植3 800~4 000株,充分利用降水充沛、光热充足的有利条件,实现马铃薯的高产、高效。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1.4 半干旱高海拔区露地穴种栽培模式

在海拔2 300 m左右,年降雨量350~400 mm,土壤较瘠薄、较干旱区,实行露地坑穴栽培模式。在施好农家肥并浅耕细耙的田地上,按行距60 cm,株距30~35 cm,挖深10~12 cm、长10 cm、宽8 cm的小坑点种马铃薯,点种时种块种植在小坑底部两端,播种后再适量施肥覆土,种完1行再种下1行,播种时以小整薯作种为好,要求小薯健康、幼嫩,大小在50 g左右为宜,每667 m2种植3 200~3 600株,充分利用穴播和整薯的抗旱作用,达到稳产、增产目的。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1.5 半干旱高海拔区黑膜全覆盖膜侧栽培模式

在海拔2 000~2 400 m,年降雨量350 mm左右的半干旱、偏旱区,采用黑地膜全覆盖膜侧栽培模式,在整好地、施好肥的田间,起一高一低的2个垄,其中大垄面宽70 cm、高15 cm,小垄面宽40 cm、高10 cm,保持垄幅宽110 cm,每667 m2覆厚8~10 μm、宽120 cm的黑地膜8 kg左右,覆好膜后及时在垄沟内打渗水孔,马铃薯点种在大垄沟的两侧,1垄种双行,行距保持在60 cm左右,株距保持在30 cm,每667 m2种植3 500~4 000株。充分利用黑地膜全覆盖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以及膜面积蓄5~10 mm的降水,从而提高水分利用率,起到土壤保墒、集雨抗旱、增温保肥、遮光灭草及生长中后期降低土温、减少青头薯等创新综合增产作用,每667 m2较露地种植马铃薯增产33%~50%。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1.6 低海拔川水区半膜高垄覆膜栽培模式

在海拔2 000 m以下、年均气温7 ℃左右的低海拔川水区(河谷平原),为适应马铃薯提早栽培、提前上市,采用半膜高垄覆膜垄作栽培模式。在整好地、施好肥的田块起垄,垄幅100 cm,垄面宽60 cm,垄沟40 cm,垄高15~20 cm,覆膜后每垄膜面打孔种植2行马铃薯,行距35~40 cm,株距30~33 cm,每667 m2种植4 000~4 500株。充分利用低海拔光、热、水资源,覆膜增温、除草灭荒、增产促早熟,实现早收获、早上市,获取高收益。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2 配套技术

2.1 茬口及耕地的选择

生产优质高效马铃薯离不开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种植地块优先选择不易积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的黑垆土、黑麻垆土和黄垆土等壤质地块。前茬优选小麦、中药材、豆类、玉米等茬口,不与茄科作物轮作,也不能连作,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2.2 整地及施肥

马铃薯是喜肥水、不耐连作的块茎类高产作物,前茬收获后及早春耕或伏耕,耕深18~30 cm,秋后及时浅耕灭茬,冬至后镇压1~2次,解冻前顶凌耙耱,春播前浅耕灭草,通过精心耕翻耙耱田地,改善土壤结构,创造良好生长环境;同时马铃薯为需肥较多作物,一般结合整地或播种667 m2施含钾丰富的优质农家肥2 500 kg以上,配合施用尿素15~20 kg、过磷酸钙50~66 kg,或者磷酸二铵16~25 kg、尿素9~15 kg、硫酸钾12~16 kg,保持N、P、K质量比1∶(0.75~1.00)∶(0.25~0.50)。在降雨较多、土壤肥沃的地区适当减少氮肥、增施磷钾肥,在降雨较少、土壤瘠薄的地区宜增施农家肥、施足氮磷钾肥。另外,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块,施肥时结合整地起垄并一次性施足肥料。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2.3 选种及种块处理

品种选择是高产的基础,优质品种和种块是高产的关键。选种时应选高产优势品种,即近年新育成、推广的优质新品种和脱毒原种、合格一二级种。同时在中高海拔地区选种茎秆粗壮、不易倒伏、单株产量0.7 kg左右的菜用型或淀粉型中晚熟品种,如脱毒陇薯3号原种、一二级种和7号、10号、青薯9号等新品种,淀粉型的庄薯3号;在低海拔区宜选择可提前上市的早熟品种及食用加工专用型品种,如LK99、大西洋等,凭借其优质、高产、抗病的优良特性,获得较高收益。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品种选定后,要对种薯进行相应处理,如进行晒种催芽、挑选健康种薯、规范切块、挑选小整薯及药剂拌种。高产田播种茎块必须肥大,每个种块质量应在30~50 g,并且必须在播前用甲霜灵锰锌或甲霜灵(用量为种薯质量的0.1%~0.3%)和植物草木灰拌种,还可用霜脲锰锌等高效药剂拌种,以预防病害,确保全苗、苗壮,不能“白籽”下种,即不进行药剂拌种就播种,使种薯携带病虫,最终造成死苗和缺苗,影响成活率及产量。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2.4 选膜、覆膜及播种

马铃薯可在10 cm土温稳定通过8~10 ℃时播种,即4月下旬—5月初按不同的栽培模式播种。点播时播种块芽眼向上,以利于早发芽、出苗,同时进行深播,播深8~12 cm。

高畦大垄半膜覆盖和全膜覆盖栽培时,每667 m2覆厚度8~10 μm、幅宽120 cm的黑色地膜8 kg左右;高垄半膜覆盖栽培,每667 m2覆厚8~10 μm、宽75 cm的黑色地膜3.5 kg左右。黑色地膜可明显抑制草害、减少青头薯、降低结薯期地温。种植田块整地、施肥后,趁雨抢墒及时起垄覆膜,全膜覆盖栽培时要及时在垄沟内每隔50 cm膜上打1个渗水孔,马铃薯按三角形点种在大垄沟的两侧,播种时先用点播器按株距打出第1个点播孔,将湿土提出后放籽(种块),然后再打出第2个点播孔,并将提出的孔内湿土回填在第1个点播孔的种块上,以此类推直至播种完成,打孔、点种、覆土、压实土壤依次完成,同时随点播随用湿土封严播种孔,以利于保墒。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2.5 田间管理

露地栽培马铃薯,幼苗出土时应及时进行浅中耕,苗齐后每隔6~10 d除草1次,连除3~4次,达到疏松土壤、增加地温、破除板结的目的。现蕾前要进行起垄、培土和追肥,在半干旱区抢墒培土,在二阴区地表干燥时培土;培土要堆高堆厚,防止生长中后期覆土开裂或块茎膨大外露,块茎变绿形成绿头薯,降低商品性和食用性,同时还可预防晚疫病。中后期及时拔除大株杂草,排出田间积水,结合追肥喷施药肥溶液,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幼苗出土时要及时放苗露秧、防止烧苗,及早查苗补缺,随时封严压实地膜,防止被大风吹起掀飞。中后期拔草时注意不要损坏地膜,收获前揭去地膜晾干地面后采挖,采挖后拾净土中的残膜,整好地块、安排下茬作物。

露地栽培马铃薯现蕾前,随培土每667 m2追施尿素7~10 kg或碳酸氢铵20~30 kg。马铃薯在花期每667 m2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200 g、尿素150 g、马铃薯块茎膨大素(8%甲哌鎓SPX)40~50 g等配制的混合液40~50 kg,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补充磷钾肥,延长叶片光合寿命,防止中后期植株早衰减产。在雨水较多的年份,发现有徒长现象时每667 m2叶面喷施15%多效唑WP 30~50 g,以抑制徒长兼防倒伏。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3 病虫防治

影响马铃薯高产高效的病虫害主要为地下害虫,蚜虫及马铃薯早、晚疫病,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病毒病,宜采取无公害措施进行防治。

3.1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生活于土壤中,苗期危害造成缺苗断垄,中后期咬食块茎造成直接减产,同时在薯块上形成明显伤痕、孔洞等,使马铃薯外观品质变劣,降低商品等级和市场竞争力,且极易感染病害。可采用清洁田园、铲除田间杂草、轮作倒茬、深耕改土、优化生存环境等措施,结合耕翻土地人工拣拾土中虫蛹和幼虫并集中消灭等方法进行防治,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地块,可结合耕地或播种,每667 m2用40%辛硫磷EC或40%毒死蜱EC 250 mL对水3~4 kg,拌在25 kg细干土(沙)中制成毒土(沙),施入田中进行土壤处理。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3.2 晚疫病

马铃薯早、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常发病害,也是造成严重减产的主要病害。早疫病主要在现蕾、初花期发生,比晚疫病发生早,首先在下部老叶上感病,发病叶上出现同心轮纹病斑,潮湿、干旱天气交替出现时病害发生严重,叶片提前干枯导致植株减产。晚疫病在花期发生危害,多雨、多雾、连阴天气发病重,7~10 d就会造成茎叶大量枯死,导致植株严重减产,同时造成田间和贮藏期薯块腐烂。主要采用选择抗病品种、轮作倒茬、播前严格处理种薯、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起高垄、厚培土等农业措施防治,同时于发病前叶面喷施70%代森锰锌WP 300~500倍液或70%安泰生(丙森锌)WP 300倍液等保护剂预防。发病时及早拔除发病中心病株,叶面交替喷施58%宝大森(甲霜灵锰锌)WP 400~500倍液、64%杀毒矾(恶霜锰锌)WP 250~3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霜脲锰锌)300~500倍液;病害严重发生时可交替喷施69%烯酰吗啉锰锌300~500倍液、恶唑菌酮霜脲氰(抑快净)、氟菌·霜霉威(银法利)、氟啶胺等高效治疗剂防治。早防、抢时防、多次防是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一般每隔7~10 d防1次,连防3次以上。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3.3 黑痣病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立枯丝核菌病、茎基腐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种植,病害发生及危害呈上升趋势,局部地方危害严重。苗期发病主要影响出苗,造成田间缺苗断垄;生长期发病使植株生长不良而减产;结薯期发病薯块表面带有大量菌核影响薯块外观和品质,降低市场竞争力;收获和贮存期严重发病,可使薯块腐烂造成严重损失。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除实行轮作,选无病种薯,适时晚播,地膜覆盖以提高地温,以及促进提早出苗,缩短幼苗在土壤中生长时间,减少病菌侵染几率,收获期适当早收,减少病害侵染薯块时间等农业措施防治外,播前对种薯进行药剂消毒也很重要。种薯消毒时可用50%多菌灵WP或70%甲基硫菌灵WP 400倍液浸泡种块30 min;成株期发病时可茎叶喷施70%甲基硫菌灵WP 600倍液或69%烯酰吗啉锰锌300~5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3.4 蚜虫

蚜虫直接吸食植株茎叶汁液,造成叶片发黄、卷缩,还分泌蜜露使叶片感染煤污病,造成植株生长不良,最终导致减产。蚜虫危害的同时还传播病毒病,使马铃薯品质、产量严重退化和减产。马铃薯出苗后如发现有翅蚜迁入危害时,应选用40%乐果EC 1 000倍液、50%抗蚜威WP 3 000倍液、10%吡虫啉WP 2 500倍液或3%啶虫脒EC 2 500倍液叶面交替喷施防治,每5~7 d防治1次。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3.5 病毒病

病毒病导致马铃薯品质退化和减产,预防时,首先应选种抗病品种及合格的脱毒原种、一二级种;其次,配合避蚜栽培,防蚜兼防病,可叶面喷施20%病毒A(WP)或菌毒清400~500倍液;第三,喷施硫酸锌、磷酸二氢钾等提高植株生长势,增强植株抗病性。

马铃薯种植:多种创新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能使马铃薯增产增值

4 适时收获与贮存

马铃薯过早收获,块茎没有完熟会导致减产;过迟收获易受冻害而受损失。适宜收获期为10月上中旬,此期80%以上茎叶萎蔫枯黄,薯块表皮变粗时可及时挖取。露地栽培采挖时,需先割去地上茎叶,晾干地表再收获;地膜栽培亦需先割去茎叶、揭去地膜,晾干地表后再收获。收获薯块时要轻挖、轻堆、轻放,减少擦碰伤,以降低病菌对薯块侵染的几率。收获后及时进行预热处理,剔除病烂杂薯后入库(窖)贮存,贮存密度为每立方米贮存马铃薯650~750 kg,马铃薯占地不超过贮藏容量的2/3。袋装贮存时每袋装35 kg左右,网袋码放高度不超过7层,并保持通风。贮藏期保持贮藏温度在1~4 ℃,湿度85%~93%。温度高促进发芽,使薯块中养分快速流失,降低质量;湿度小薯块中水分蒸发加快,使薯块失水皱缩,降低质量和品质;湿度大病菌易萌发,薯块易受侵染,造成腐烂损失。在贮存期间要随时观察、调节温湿度,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通风状况不良,薯块易得黑心病,造成马铃薯大量变质。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