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贵州黑枸杞种植基地(【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杞迹”,是这样创造的)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15|点击次数:

盛夏时节,采摘硕果。张洪旭 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摄

粗放型迈向集约型步履铿锵

5月21日,烈日当头。在都兰庄奇枸杞有限责任公司枸杞种植基地,一排排刚发出嫩芽的枸杞林迎着艳阳挺立在种植区。“别看眼前这些枸杞树刚钻出绿芽,过两个月你再来,大串大串的枸杞果子就挂满了树枝,那就是另一幅美丽景象了。”公司负责人杨明说。

数年前,都兰庄奇枸杞有限责任公司入驻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主营枸杞种植、批发、零售等。经过几年运营,公司的发展已风生水起,拥有了自己的枸杞加工厂、烘干厂及精深加工车间等,成为当地枸杞产业知名企业。

颗颗枸杞在产业发展中外化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借势“扬帆”,产业因势“启航”,这与其身后积聚的强大推力息息相关。

都兰县枸杞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始于此前的一场产业“洗牌”。面对都兰枸杞种植以小规模散户为主的状况,都兰县不断提升枸杞的产业位置,建立“四级联动”机制、规划产业园建设方向、拿出“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大县”专项方案等,使都兰枸杞尤其是诺木洪枸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乘势而上、快速提升。

潮平海阔,风正帆悬。都兰县主动进位,全力融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推动枸杞产业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角”。为壮大枸杞产业体量,都兰县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发力,破瓶颈、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推动枸杞种植从分散型、粗放型、个体型“单打独斗”式发展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转型。

49岁的王生海种植枸杞多年,如今,他是产业园内都兰绿林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他看来,规模化种植的枸杞合作社能取代传统农户种植,是因为后者无法跟上枸杞市场的发展步伐。“当时农户种植,没有经验更不掌握科学种植技术,销售门路单一、缺乏品牌意识等问题制约产业整体发展。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枸杞产业才能走稳、走好。”

从“单打独斗”到打造“产业航母”,枸杞产业渐入“规模作战”、追逐高质效发展的“航道”。

产业园定期组织科技培训、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探索建立“产业园+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加强品牌宣传拓宽销售渠道……

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标准化扶持,产业园涌现出大漠红100%、御杞堂、乌蓝宝等11个商标;培育了青海大漠红枸杞有限公司、青海诺木洪农林产业有限公司2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龙头企业。目前,产业园已建成全国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最大、单产产量最高、产品品质最优的枸杞种植示范基地,规模化种植面积达1.202万公顷。截至2022年,产业园枸杞产业一、二、三产业产值合计49.31亿元。

产业园主任刘华伟说:“目前,园区共有43家企业、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15户家庭农场入驻,拥有省、州、县级科研院所、技术中心及农技推广部门等科研机构13家。”

映红脸庞,鼓起腰包。张洪旭 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摄

绿色有机引领产业锚定高端

青海翔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机枸杞种植基地(以下简称“翔宇种植基地”),位于产业园西部,占地约133.3公顷的枸杞林地一片片相连,蔚为壮观。

修剪枝条、除草、浇水、施肥……林地间,来自当地以及云南、贵州等外地的农人穿梭其中,为今年的果实大丰收忙碌不停。

“这是去年建设的3.33公顷防虫网全覆盖试点林地,其余周边是以往防虫网半覆盖林地。”翔宇种植基地负责人潘佳介绍,基地针对木虱、蚜虫、负泥虫等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采取物理防治和有机生物农药防治两种措施。目前,防虫网全覆盖试点项目还在进行中,如若达到预期效果,基地将会对所有林地进行更换。

今年是翔宇种植基地开垦荒地栽植有机枸杞的第11个年头,对于这家公司来说,这十年,是公司和周边农户共同进步、共同致富的十年。公司总经理张叶德说:“企业连续多年获得中国和欧盟有机‘双认证’,助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坚定不移生产有机枸杞是企业矢志不移的目标。”

“近期,我们主要在林地间进行捡除草灌、树根等杂物和破除土地较大土块等工作。”潘佳走进一片林地介绍,为保证有机枸杞质量,基地根据枸杞种植实际需水量,实行定额灌水,把以往大水漫灌变为滴灌,降低因水分下渗而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和土壤盐碱化。并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团粒结构和持水保肥能力。

同时,基地还长期收购周边牧场的羊板粪,把羊粪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料,这一举措既解决了基地肥料需求,也方便牧民变废为宝、增加收益。

园区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的“涓涓细流”,映现出当地在牵引产业良性健康发展中汇成的“粼粼波光”。

为防止耕地营养失调引起土壤退化和污染,产业园一直坚持对园区土壤进行定期化验,根据化验结果提供施肥配方及生产配方肥料,在园区内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园内一户一测土,一户一配肥,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技术指导”一体化的农化服务体系,有效化解了肥料投入的难题。

为保障枸杞品质,除了改善土壤环境,种业同样重要。在翔宇种植基地的枸杞良种繁育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为新培育的枸杞苗浇水。

潘佳说,这是一个需要由园区多家企业共同完成的试验项目,他们企业主要承担对新育苗开展炼苗试验。所谓炼苗,是指从温室大棚转移到温室外,锻炼种苗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逐渐适应的过程,等新育苗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后再对其进行“定植”。

据了解,产业园持续打造枸杞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技术高地,重点建设了良种资源快繁、高效栽培、高效利用与高端产品三大研发平台,建立首席专家制度和人才引进制度。目前,储备相关技术人员13人,科技贡献率提高至68%以上,科技入户率达100%。园区科研站所共研发新品46个,累计引进繁育新品种3个,推广应用新技术3项。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都兰县枸杞种植面积达1.46万公顷,全县认证绿色食品枸杞种植基地、有机食品枸杞种植基地达0.67万余公顷,已通过欧盟ECOCERT、德国BCS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食品红果枸杞面积达0.5万公顷,已拥有绿色农产品企业16家。

精深加工助力市场开拓柳暗花明

“从来没想过枸杞通过精深加工能变出这么多的花色产品。”就在不久前,海西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销对接会在浙江省台州市举行。在都兰县特色农畜产品展位前,各类枸杞“跨界”产品引得台州客商啧啧称奇。

为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引进一批枸杞深加工企业,是产业园近年来构建从繁育到加工再到品牌营销全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大漠红100%枸杞汁、雪山红冻干枸杞……在产业园特色农产品展示大厅,数十种枸杞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工作人员介绍:“枸杞全身都是宝,叶子可做茶,根可做药材,枸杞籽可做成籽油胶囊,所谓深加工就是要将这颗小红果‘吃干榨净’,不断研发新产品。”

目前,产业园建成枸杞产品研发中心,建立试制车间、实验室及检测室,相继开发枸杞果酒、枸杞白酒、枸杞酵素等40余种产品投入市场。坚持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扶持一批枸杞精深加工企业进行基地建设、科技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着力打造枸杞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走进青海大漠红枸杞有限公司,在众多深加工产品中,最吸引眼球的要属“冻干枸杞”,其制作工序就多达10余项。

“首先要经过采摘、手检、目检、机选、清洗、三次漂洗、二级循环水清洗的‘考验’,再经过预冻、速冻、真空脱水,最后一颗颗鲜嫩饱满的枸杞果被制作成冻干枸杞。”公司生产负责人刘洪介绍,如果说降水少、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等自然环境是一颗上乘枸杞果长成的必要因素,那么科学养植以及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研发,就是保证产品绿色、有机、无污染,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的重要因素。现在,公司生产的冻干枸杞不仅走俏国内市场,还远销到了海外市场。

今年春节期间,青海许多线下枸杞店打烊的时候,线上门店却十分火热,各类包装精美的枸杞产品丰富着人们的年货礼包。“1月中旬各大电商平台启动年货节,我们的线上日销量都是平时的2到4倍。”都兰丰海枸杞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马宁乾说。

枸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释放出巨大的辐射性和带动力。今年以来,都兰县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立足建设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大县定位,突出“枸杞、青稞、藜麦、牦牛、藏羊”特色产业,依托“神奇柴达木”区域公共品牌“借船出海”,创建出“都兰优品”特色品牌,以枸杞产业品牌为龙头,为品牌强农再次聚力赋能。

以枸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支点,撬动都兰县农畜产业结构整体调整向优,培育出新型产业载体,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藜麦青稞产业园,搭建平台,发布新华·柴达木枸杞价格指数,引进培育省级农牧业龙头企业4家,开发生产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40余种,培育企业品牌20余种……

如今,枸杞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后劲日益彰显,并衍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手记:枸杞地蹚出一条特色路

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城前往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其间要穿越200多公里的路程。采访路上,车窗外,生命力顽强的骆驼刺、盐爪爪等荒漠植被随着戈壁一直延伸到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耐旱、耐寒、耐高温是戈壁植物最基本的存活属性,由此想到此次采访的“主角”——枸杞,同样生长在这样的环境,还能够对当地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不由地心生敬畏。

在查阅关于枸杞的资料时,有这样一段文字:枸杞历史源远流长,对华夏文明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枸杞属茄科类木本植物,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强的全食物抗氧化剂,具有强力抗癌、防癌、延缓衰老等功能。最早关于枸杞的文字见载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而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中记载枸杞的诗篇就有10首。据考证,中国枸杞自然生长史距今至少在一万年以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约4000年,食用历史4000多年,药用历史2000多年,人工栽培历史1000多年,实证了枸杞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达产业园时,正赶上园区为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免费发放肥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产业园倡导绿色循环发展,长期以来,坚持向入驻企业、合作社等推广和示范集测土配方、作物施肥、土壤修复、盐碱改良为一体的土壤综合技术体系,推进园区绿色循环发展。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留意到,无论是企业负责人还是种植农户,大家提到最多的话题是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及营销模式等。在这些热议话题的背后,我们深深感受到,园区“枸杞人”的迫切愿望,就是通过各自最大的努力,使园区产生集群效应,进一步把都兰枸杞做大做强,打响都兰枸杞品牌,让生长在这片“温暖”(“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土地上的“小红果”迈向更高端的市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随行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产业园正逐渐从功能服务型向智慧服务型产业园转型。围绕产业园枸杞育苗、精深加工、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主导产业发展目标,运用5S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国内领先的产业园农业信息三大平台。

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将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突出“土特产”要求,实施全国乡村重点产业提升行动,建立完善工作推进体系,加快农业全链条升级。支持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推介一批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同样是产业园当下以及未来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正如青海翔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机枸杞种植基地负责人潘佳所说,打“绿色牌”,延长产业链,利用科技助力,努力让都兰特色农产品越来越亮。

着眼未来,都兰县枸杞产业前进的步履要真正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程需跋涉。不过,阳光总在风雨后,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