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恩施白芨种植基地(大棚内白芨直播与组培苗的驯化栽培技术)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21|点击次数:

大棚内白芨直播与组培苗的驯化栽培技术

白芨(Bletilla striata)又称紫兰、连及草等,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花期 4—6 月,果熟期 8—10 月。白芨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各省,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块茎工业上可提取白芨胶或作糊料,还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疗肺结核与溃疡病等医药作用。 随着人们对白芨研究深入,其应用范围和使用量加大,尽管人工栽培条件下,分割假鳞茎能够进行繁殖,但效率低,投入成本高,压力大。 当前,很多地区组织培养苗、直播苗技术已成熟,但人工驯化技术还不成熟,组培苗人工驯化栽培成活率低,直播苗后期管理困难,成苗太少。

白芨蒴果虽然不多, 但每一个蒴果内含有 3万~5 万粒种子,自然条件下萌发较少。 目前,湖北、贵州、陕西等多地已通过组培、设施苗床播种,获得很高的萌发率、出苗数,为规模化生产白芨种苗提供了捷径。 然而,在驯化栽培的过程中,人们对苗床温度、水分、光照、基质管理难以把控,而直播苗需时较长,蚂蚁、山蛩虫、蚯蚓、蝼蛄等虫害以及青苔难以控制。 此外,白芨直播苗需时较长,当年生直播苗生长缓慢, 多地设施大棚内开展的白芨种子直播育苗最后会出现难以成苗或存活苗较少的现象。

鉴于此,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汪营镇多地大棚基地开展白芨幼苗驯化栽培试验,经过四五年的试验后,取得了大棚内白芨幼苗驯化栽培成功。 本研究为白芨幼苗驯化栽培提供成熟的实用技术, 为白芨繁殖的驯化栽培提供新参考途径。

1 白芨种子储存

秋季采收完整、 饱满的白芨成熟果荚, 去除深黄、扁及带病虫害果荚后,晾干。 播种前,在干燥凉爽通风的室内保存。

2 白芨种子繁殖时间

白芨种子组培到增殖、 生根需要 6~8 个月,白芨种子直播苗也需 6~7 个月,而白芨在每年秋冬季节落叶,每年 2—6 月生长旺盛。 因此,在组培、直播育苗前,应考虑将出苗时间定在每年 2—3 月,移栽生长快、成活率高。

白芨种子在大棚内直播时间应选在 10 月或 3月,播种量为 1~2 kg / 667 m2。 去除果荚,将种子均匀撒播在厢面,苗床湿度为 75%~85%。 每 667 m2 喷施1.6 L 综合益生菌(有效微生物含量 1 000 亿 CFU / g,下同),播种当天,采用液体萌发菌对水连续浇水 3次,或预先用萌发菌液浸种 12 h,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培养微生物。 用塑料小拱棚密封厢面。

3 驯化基地选择与处理

驯化应该选在大棚内或遮阴效果较好的地方进行。 四周排水良好,苗床不易积水,且水源充足。 苗床底部选用土质疏松的腐殖土,拌有速效钾肥、预先腐熟的羊粪或饼肥。

4 驯化苗床

在驯化白芨组培与直播苗前,清除苗床前茬根,深翻土地 15~25 cm,作厢 1.5~1.8 m 宽,开排水沟,沟深 20 cm、宽 15 cm。 厢面每 667 m2 喷施 30 mL 高效氯氟氰菊酯杀虫。 苗床预先经过约 2.1 mL / g 的综合益生菌水溶液浸透。

5 幼苗驯化期管理

5.1 除草

随时除草,除早除小。幼苗生长阶段采取手工除草,尽量减少杂草根系拔除时带动白芨幼苗根际土,次年手工或专用除草剂(如精喹禾灵等)除草均可。

5.2 白芨移栽及幼苗管理

组培苗从组培瓶内移出前,先置于驯化基地静置3~5 d。 移栽时,灌水入组培瓶内,将白芨苗摇晃出来,手工栽培,株行距为 5 cm×5 cm。 移栽后,及时灌溉,浇透。白芨种子直播育苗,温度控制在 15~20 ℃,种子大田直播苗当年生长缓慢,次年生长较快,可不用移栽。 夏季高温,采用遮阳网遮阴,土壤湿度小于40%时,可进行浇水。

6 虫害防治

白芨块茎虫害一般有蛴螬、蝼蛄等,在早晨或傍晚对厢面喷施 3%~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水溶液,杀虫防治。

7 肥水管理

移栽幼苗在 9—10 月, 每 667 m2 施 50 kg 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14-16-15,总养分≥45%)和1 000~1 500 kg 腐熟农家肥。 幼苗驯化期间,保持土壤湿度为 50%即可。

8 驯化时长

白芨组培苗与直播苗均在驯化的第 2 年带土移栽至大田即可, 大田土壤预先拌有腐熟的羊粪或饼肥,追施硫酸钾速效肥。

大棚内白芨直播与组培苗的驯化栽培技术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