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山东省蘑菇种植基地(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走深走实共同富裕“大村模式”)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21|点击次数:

来源:【中国农网】

走进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蘑菇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一个个圆柱形的菌包就像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在云雾缭绕中,整齐摆放在一排排的种植架上,工人正在采摘从菌包中钻出的新鲜蘑菇。这种“住”房子里的小蘑菇,不仅产量大幅增加一年四季皆可收获,还为当地村民带来了致富通道。

大村镇有着悠久的蘑菇种植历史。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村镇村民就开始自发种植,2004年以来,食用蘑菇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大村镇政府在全镇掀起了种植蘑菇的热潮,全力发展蘑菇产业。位于大村镇的青岛绿色家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高端肉牛养殖、肉鸡养殖、有机肥生产、绿色有机种植、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加工、科技研发于一体、三产有效结合的绿色循环农业公司,也是大村镇通过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带动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

“基地产生的废菌包通过处理,可以加工成畜禽养殖饲料,而畜禽产生的粪便则可以通过生物堆肥的方式制成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用作农作物绿色种植标准园的养分补给,而绿色种植农作物产出的秸秆正是制作菌包的材料之一。通过这一系列操作,真正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产业融合发展。”青岛绿色家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宋江富介绍,依托“企业+基地+农户”生产模式,每年消耗农业废弃物、秸秆5000余吨,优化环境、变废为宝的同时,让小小的蘑菇撑起了村民的致富路,带动当地就业200余人,临时性用工700-800人,实现了人均增收4万元,帮助周边种植户每年增收400万元。

与此同时,大村镇还在绿色大循环中的肉牛养殖环节,通过“托管代养”合作模式,使肉牛养殖户与农民合作,将零散的肉牛养殖户的牛集中起来,不仅改善了村落环境,还每年带动农民增收75万余元。“以前自己在村里养牛,年纪大了养不动,牛草都抬不动了,自从有了这个‘托管代养’,现在我的5头牛都放在他这,生病不用管、饲料不用管,每头牛每年还返给我1500块钱,牛如果死了,他还按照市场价赔给我。”茂甲村农户丁庆勋笑着说道。

大村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引导新村党委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促民增收上下功夫,把共同富裕课题贯穿于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我们强化村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成立以村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专题工作组,科学分析研判,细化责任清单,狠推工作落实,把产业发展纳入村党组织履职干事清单,推动资源变资产,资源换项目。”大村镇龙潭新村党委书记封安红介绍。

为最大限度保障本地农业种养主体的收益,大村镇规划400亩土地,打造集农产品恒温储存、气调保鲜、冷冻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线上线下双向销售于一体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4.0功能型农业农交中心。“看到这个给农业农交中心做得比较好,我种的50亩阳光玫瑰就和他们合作,还提供免费技术支持,免费搭建销售资源和平台,我的葡萄存在这儿的冷库,错季销售,既可以我们自己卖,也可以他们帮我们卖,如果市场形势不好,他能帮我们托底,大大降低了风险。”错季销售农户邓来志说。

农交中心加快了农村土地的流转,增加农民的土地收入和产业经营收入。让农户、村集体、销售端共同受益,同时,解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问题。

走深走实共同富裕路,离不开“龙头”带动。大村镇积极推广“龙头+合作社+园区+农户”新型经营模式,助力绿色家园、汉森等23家农业企业以及西海岸新区食用菌产业示范园、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园、农高集团(大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49家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升级。截至目前,大村镇种植阳光玫瑰葡萄近3000亩,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000余人,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年均生产菌菇3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带动劳动力就业1800余人,形成了以产业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良好格局。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本文来自【中国农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