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油茶种植1亩收益多少(12年栽种油茶上万亩 金定武:誓将荒山变金山)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21|点击次数:

来源:咸宁日报-咸宁网

12年栽种油茶上万亩 金定武:誓将荒山变金山

油茶林既是生态林又是经济林,新造油茶林5年后即可见效,8年即可进入高产期,高产期后每亩年收益可达2000元以上。油茶作为通城县山区群众致富增收、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已告别“原始积累”,由“规模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加”迈进,成为通城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高质量打造中部地区绿色先行区中不断书写瑰丽篇章。

荒山变金山 筑牢绿色长城

晴和几日之后,通城县成片成片的油茶花竞相绽放。塘湖镇阁壁村海拔400余米的纱帽尖山依旧春寒料峭,柳条还未吐出新芽。微冷中,45岁的金定武额头涔出汗水,沾满泥土的双脚正在将新栽的油茶苗压实,随后将放置在旁边的半桶定根水全部浇下。

“三十公分厚的有机底肥一定要施足,二十公分厚的土层一定要压实,定根水一定要浇透。”金定武话音刚落,“知道”、“晓得”的声音在山坡上蔓延开来,20余名员工正在按着金定武的要求栽种新苗。

金定武,通城县塘湖镇人,从2010年开始种植油茶起,至今已栽种油茶9700余亩。

“决不能让家乡的青山变成荒山!”说起回乡种植油茶的初心,金定武记忆犹新。每年回家过年,门前屋后的青山不是枯黄的茅草一片,就是黑灰灰烧成一片。

2008年,金定武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沿海高薪工作,回家种植油茶。

“你要回家作田种地,当个农民,我就和你离婚。”妻子态度坚决,山里人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岂有再回农村拿起锄头的道理。更何况,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儿女,一家六口人都指望金定武这个顶梁柱吃饭。

“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唯有将荒芜的土地流转过来,种出经济效益,才是唯一出路。油茶易管理,效益高,还有政策扶持!”金定武算了一笔账,五年后油茶进入丰产期,一亩的纯收益就有1500块钱,一百亩就是15万的纯收益,比打工强太多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金定武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流转门前一百余亩荒山,开始小规模种植。

“他要能种好油茶,我的荒山全部免费给他种植。”村民纷纷出言打击。

对于门前的这块荒山,村民们再清楚不过,十几年造林八次,至今还是一片荒山,他不希望村里的好青年,把打工辛苦攒下的钱打了水漂。

顶着压力,金定武开始了他的油茶种植。由于第一年没有经验,荒山杂草除之不尽,入夏后连续干旱,栽了一年的苗子不说长大,能活下来就谢天谢地。

“山旮旯除了石头,就是茅草,这螃蟹一般人可吃不得。”不和谐的声音不时在金定武耳边响起。

弱者逃避现实,强者面对问题。金定武总结种植经验,请来县林业局专家“把脉”。

新年的喜庆还未在祝福声中减退,正月初四,金定武就扛着锄头往门前山上去了。

松土追肥,铺上防草布,汗水一次又一次的打湿衣裤,终于换来油茶苗生机勃勃。

五年后,一百亩油茶开满白色的花,丰收的秋天即将来临。站在山顶的金定武却没有一丝喜悦。

积攒的三十余万元存款早就发了工资,借来的六十多万元资金全部用于抚苗育苗。昨天向亲朋开口,借2000块钱维持生活,却遭到多次拒绝。

“离婚吧!”妻子显得很无力,家里早已揭不开锅。这五年来,她跟着金定武忙前忙后,白净的肌肤早就晒得漆黑,哪里有一点现代女性的青春。

山间的月色格外明亮,斜照在栽满油茶的山坡上,金定武一夜未眠。五年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栽种油茶的梦想被最后一根稻草压碎,他心有不甘。

苦心人,天不负。为高质量培育油茶,通城县通过加大补贴力度的方式给予鼓励。对新造高产油茶林每亩补助1000元,油茶低产林改造每亩补助400元,低效油茶林提升每亩补助200元。

县政府栽种油茶的补贴如一场及时雨,金定武熬过了漫长的冬天,在栽种油茶的第六个秋收季节,迎来油茶的大丰收。

“一株油茶树采摘下鲜果20公斤,当年的收益有5万多元。”金定武回忆说,丰产后,连续三年基地油茶呈倍数增长,一百亩油茶基地纯收益15万元以上。

看见了希望,金定武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将收益全部投入到新的油茶栽种中去,誓要将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成林的油茶树在通城县塘湖镇、关刀镇、大坪乡、四庄乡积翠出一道道“绿色长城”,枯黄的茅草不见了,焦黑的石头隐下去了,山火没有了。

在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金定武带着他的初心,他的经验,将油茶种植由100多亩,逐渐增加到9700余亩。

近年来,通城县着力打造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每年以改造老油茶林1万亩、新造基地3万亩的速度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已建成30万亩油茶基地,农民直接增收10亿元。

红果变金果 建起绿色工厂

“这可是致富林呢,每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今年的目标,就是栽种、抚育要过万亩!”望着打着果儿的油茶树,金定武信心满满。

春日暖阳里,塘湖镇阁壁村望不到尽头的油茶树与青山融为一体,与蓝天相接,碧水相连。

“去年油茶挂果率特别高,一棵树摘了50多公斤茶籽。”金四武介绍说,村民栽种10亩油茶,每亩可榨40多公斤茶油,仅此一项可获得纯收入3万多元。

金定武为了更好选好油茶品种,从良种筛选、加快采穗圃建设到嫁接技术推广,在科技的助推之下,金定武摸索出一套完善的技术方法。 2018年,金定武成立通城县定武油茶专业合作社,通过租用当地农户的荒山,荒坡、荒地建成了万多亩高产油茶林,安排当地劳动力从事日常栽植、施肥、除草、修剪、采摘等工作,每年支付山地租金62万元,发放劳务工资100余万元,安置当地100多劳动力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几个村组百多户农户投身油茶林建设,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几百人,其中贫困户82户,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

“每年种植、采摘的繁忙时期,我们都会来这里打零工,平均每天能有200元的收入。”脱贫户金佛兵说,一年光在油茶基地的报酬,就有3万多元。

产业发展好不好,三产融合是关键。通城县将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了一批集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和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油茶产业。

金定武将合作社搬进了微工厂,创建“纱帽尖山茶油”品牌。“阁壁茶油,酿出好茶油”逐渐得到了消费者认可。有了“身份认证”,山里的红果果变成金果果,市场的茶油身价倍增,一斤茶油近百元,供不应求。

对于前来请教的人,金定武毫不保留,知无不言,免费传授经验。家住润田村的王雄飞逢人便说:“没有金定武的技术指导,今年的挂果率将少一半,那可都是钱啊!”

造林变护林 坚守绿色初心

通城县是全国油茶大县,拥有茶油国家地理标志。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值40亿元,其中千亩以上油茶基地23个,百亩以上91个;全县油茶专业合作社31家,催生了1.5万个油茶种植大户。

2021年,县党代会提出:高质量打造中部地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力打造油茶五十亿产业。

金定武紧跟政府步伐,不仅自己栽种油茶树,还利用闲暇,组织村民灭荒造林。由于经常有事做,身边形成了一个由村民组成的强有力的油茶栽种、管理团队。凭借着种植经验和效率,前来找金定武灭荒造林、抚苗管理的乡镇越来越多。

大坪乡水口村有油茶基地1200余亩,因经验不足,管理不善,请金定武帮忙打理,两年后枝繁叶茂,满目葱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年来,金定武共接管油茶1800余亩,抚育油茶2600余亩,他不仅仅是栽种油茶的种植户,更是林业的护林员,穿梭在绿水青山中,为此青绿,不断践行着自己的绿色初心。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今,金定武的油茶基地也达到了万亩,各种配套设施和技术非常完善,每年收成相当稳定。金定武满脸笑容说:12年的坚守,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经济和家庭的幸福指数日益剧增。

2021年,金定武当选为通城县政协第十一届委员,同时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南鄂楷模。“让生态更美,让村民更富,哪里有需要,我就在哪里!”金定武说,支持他走到今天的不仅有油茶林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有自己作为一个大山的子民,对大山绿色的守望。

(文/图 通讯员 胡雄文 胡艳平 胡强)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咸宁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