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云南景谷黄精种植基地(云南省农科院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 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3-12-27|点击次数:

云岭大地的田野上,从来不乏云南农科人的身影。云南省农科院1000余名科技人员组团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产业链支撑我省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云南乡村振兴贡献科技担当和科技力量。

云南省农科院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 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启动仪式

基层一线助农增收

春耕时节,省农科院的一大批专家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展病害调查、举办田间培训、指导一线生产、进行产业调研,把科技致富的种子种在云岭大地上。

云南省农科院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 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罗平县油菜产业农科服务团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现场

云南共有57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是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最重的省份。作为云南农业科研主力军的省农科院,拥有17个研究所、1350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职700人)、无数凝结智慧心血的创新成果。如何用好这支云南乡村振兴最重要的科技力量?省农科院践行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总结历年实施科技推广、科技特派员助农支农的经验,推行一线工作法,于2022年启动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组织全院1000余名科技人员组成100余个农科服务团,并牵头联合云南农业大学、省林科院、省草地动科院、省畜牧兽医院组建60支边境小康村科技特派队,围绕我省县、乡、村特色产业,实施“一县一业、科技引领专项行动”“边境小康农科先行专项行动”“科技兴企、产业增效专项行动”3个专项行动,通过因地制宜制定一个产业发展方案、派驻一个科技特派团、引进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打造一个科技助农增收示范点、培训一批技术能手、认证和打造一批有机和地标产品品牌“六个一”措施,构建特色更加明显、效能更加突出的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将农业科研成果迅速推广应用到基层,把创新的动能迅速扩散到田间地头,实现示范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倍增、服务经营主体倍增、服务对象产业技能明显提高的目标。

云南省农科院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 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盘龙区食药菌产业农科服务团指导林下有机菌示范基地开展虫害绿色防控

截至目前,100余个农科服务团服务区域覆盖了云南16个州(市)的104个县(市、区),60支边境小康村科技特派队服务区域覆盖了25个边境县(市)的374个沿边行政村。服务产业涵盖粮油、茶叶、花卉、水果、中药材、农旅融合等近40个产业领域。2022年在全省实施科技成果示范应用4200万亩,新增“三农”(社会效益)产值211亿元;培训农业科技骨干2.9万人次,建设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124个;服务行业龙头企业187家;新转化科技成果(品种、技术、工艺等)95项。

云南省农科院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 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泸水市古登乡科技特派队在季加村进行产业调研

高效模式落地开花

在下沉一线服务“三农”的探索实践中,省农科院农科服务团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产前、产中、产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形成一系列乡村振兴高效服务新模式,让群众真正能种、会种、种出收益,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深耕细作,规模带动增收模式。2022年,丽江市华坪县芒果种植面积44万亩,居云南第一、全国第二。省农科院热经所牵头对华坪芒果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支撑,推动华坪从产煤县变身芒果乡,实现了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型。

因地制宜,盘活存量资源科技赋能增收模式。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林业资源丰富,但林下经济发展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省农科院生物所牵头在益智乡中和村选育珠芽魔芋新品种,研制绿色产品生产关键配套技术,示范区亩产值超过1万元。以“科技+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当地珠芽魔芋特色产业量质齐升。

云南省农科院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 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景谷县林下魔芋产业农科服务团测产现场

粮经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增收模式。省农科院生物所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板仑乡以“科技+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的模式,推广夏秋主粮与冬春木耳轮作种植。两季轮作示范面积300亩,示范区亩综合产值达1.3万元左右,目前已辐射带动轮作面积2000多亩。

特色中药材科技提质增效、降成本增收模式。在昆明市东川区舍块乡云坪村,省农科院药植所牵头以“科技+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广应用云当归新品种及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点平均亩产量1060公斤,亩产值达1.2万元以上。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2200人次,辐射面积达2万余亩。

云南省农科院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 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沧源县单甲乡科技特派队在嘎多村开展茶树、滇黄精套种技术现场培训

找准市场定位,创新种植模式助推高海拔农民增收模式。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春乡庆福村,省农科院高山所根据当地高海拔冷凉气候的特点,采用轻简化容器基质栽培模式推广种植蓝莓、苹果、草莓等温带水果,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节省40%以上土壤改良成本、节肥节水60%以上、节省人力70%以上,鲜果亩收益达1.6万元,还辐射带动香格里拉、德钦、兰坪、贡山等地区域特色水果产业发展。

精准帮扶,以组合拳助力边境村增收模式。省农科院国际所牵头,联合药植所、经信所、热经所,结合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实际,牵线搭桥引进企业在勐董镇进行产业投资,为农户无偿提供500亩贝贝瓜种子、农资和技术指导,并以订单保底价格收购;建立推广“茶叶—滇黄精/黄精套种”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在幼龄茶树区域种植3至4年滇黄精或黄精药材,以茶养药、长短结合,目前该模式已示范200余亩,可复制推广5万亩以上,实现了茶叶、黄精产业发展良性双循环。

到乡村、下田野、进企业,省农科院“百团千员”投身到云南乡村振兴主战场,铺天盖地兴服务、千方百计强产业。“他们来了,农民富了,产业兴了。”老百姓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着对农科服务团的认可。

团队作战延链强链

“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启动不到一年,为何就取得如此显著成效?业内人士总结:“精准服务是关键、创新方式是支撑、畅通机制是保障、科学机制是引领。”

精准服务是关键。全院100余个农科服务团与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企业充分对接、深入交流,走进田间地头、群众家中、产业链的前端后端,找准产业瓶颈、群众需求、企业困惑,尽量做到技术输出和基层需求高度匹配。

创新方式是支撑。在“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实施中,省农科院以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为目标,跨专业、跨领域、跨单位组建农科服务团和科技特派队,变单兵作战为团队作战,变服务单个乡村为服务整个区域,变单一领域专业服务为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使科技服务更贴近地方需求,聚集带动效应更加凸显。

云南省农科院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 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东川团成员在红土地镇碳房村开展产业调研和技术服务

畅通机制是保障。与以往的科技特派团相比,“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形成了横向、纵向协同的工作运转机制。横向积极争取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和省乡村振兴局的大力支持,汇聚起农业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纵向上贯通省、州(市)、县、乡四级技术力量,科技服务人员由四级人员组成,打通了科技服务“肠梗阻”。

科学机制是引领。省农科院举全力推进“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院党委及时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由党委书记唐开学和院长王继华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他院领导担任工作组副组长,并按照片区进行组织和负责。同时,强化考核指挥棒和激励机制作用,把服务基层一线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引导约束科技人员扎扎实实服务基层、服务产业、服务群众增收,让科技服务的广度、深度、高度显著提升,科研工作与大地贴得更近、与群众贴得更亲、服务的效果更好。

起跑加速开好新局

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要加速。这是省农科院的精神状态。新年伊始,全院上下就已紧起来、动起来、干起来,按照“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描绘的蓝图,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紧锣密鼓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云南省农科院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 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勐连县水稻产业农科服务团开展晚稻播种

“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从项目整合、工作协作上汇聚合力;以省级农科院为技术源头和牵头单位,构建省、市、县三级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同时坚持乡、村技术能人带动机制,使科技人员、科技成果到得了田间地头,支撑得了群众增收。”省农科院副院长张跃彬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制约问题、管用技术的攻关力度,以问题来倒逼科研突破,让科研和转化更加契合;更加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重点难点地区群众增收,在全省建立100个科技助农增收示范点,切实形成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模式并开展集成示范;更加完善现有的支持、管理、考核及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合作联动方式,鼓励科技人员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云南省农科院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 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宾川县绿色防控农科服务团对葡萄病虫害防控进行现场指导

2023年,“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将按照中央及省委农村工作会精神及相关要求,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培育、绿色基地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质量品牌建设,探索数字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庄园农业、节水农业、庭院经济等农业发展方式,开展优化团队设置、加大产业技术攻关推广、巩固(新建)示范基地、加大人才培养、加大力量统筹等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着力破解云南乡村振兴对科技的迫切需求,努力做到研以致用,推动建立从产前、产中、产后乃至农产品品牌打造营销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为云南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陈云芬通讯员陈瑜马嘉伟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