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贵州 生姜种植基地(富源万亩生姜“闹”春耕)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1|点击次数:
富源万亩生姜“闹”春耕

本报特约记者郭燚 吴振坤 王曙 通讯员陈军 文/图

日前,记者来到富源县黄泥河镇牛场村委会千亩生姜连片种植基地,几十名工人“接力式”忙着排沟、下种、铺肥、盖土,工人推着犁地机缓缓向前,农机的轰隆声和热闹的春耕场景打破了大山冬眠后的寂静。

处于大山深处的牛场村,种植玉米、水稻、洋芋等作物是村民以前主要的经济来源,辛苦一年下来,除了满足家庭生活所需,能够产生的效益很少,绝大多数村民始终富不起来。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实施,当地政府在产业引领上的主导性增强,因地制宜引入了市场前景更好的生姜种植产业,随着享受到产业惠民政策红利的村民越来越多,收益更高、带动更强的生姜种植产业成了牛场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种植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村民从起初的试种、少数农户种变成了扩大规模种、租地种,现在村里已有300多户从事生姜种植,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余亩,今年还建起了千亩生姜连片种植基地。”牛场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汤修三说。

在牛场村,除了引导村民种植生姜,结合村里闲置土地多、劳力少的实际,陆续引入了10多家专业种植合作社和大户到村租地种,既能让闲置土地再生金,无劳力和劳力少的农户通过租地务工赚租金和佣金,也能把更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和稳定成熟的销售渠道带进村,有效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形成持续稳定的增收局面。

“去年,跟着大家种了2亩,收入了2万多元。今年不仅种满了自家的几亩地,还租地种了40多亩,再过几天就能全部种完,希望能像去年一样有好的收益。”从小打小闹变身种植大户的小寨村民王益贤说。

来自贵州兴义的专业种植户孙泽忠,前些年就在贵州从事生姜种植,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和稳定的销售渠道,由于原来的种植基地土壤硬化,难以继续种植。今年年初,孙泽忠带着和他同样情况的几个种植大户到了牛场村,投入了100余万元,租了360亩山坡地,全部用于种植生姜。近段时间,他带着几十名当地工人忙着整理土地赶进度,预计再有半个月就能全部种植结束。

看着大家种植生姜有了好收益,而家中没有多余劳力的古必村民晏中林,选择把家里的30多亩土地租给别人种,一年6000多元的租金,对于老两口提升生活水平也有不小的助力。

除了牛场村大力发展生姜种植外,今年黄泥河镇14个村(社区)85个自然村有1867户农户种植生姜,种植面积超过12000亩。

随着种植生姜的农户越来越多,为进一步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和种植风险,提升种植效益,该镇正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极力改善提升农户种植环境,并由镇扶贫开发分公司与龙头企业和村(社区)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村(社区)合作社和农户签订购销合同,保障生姜销售。对种植百亩以上的大户在种植前根据实际面积按300元、400元、500元每亩的标准先行无息借支周转资金。进入销售季节时,按高出市场价0.1元每公斤的标准进行收购,且根据市场行情每周调整一次。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户在种植前期土地流转、种苗购买等方面出现的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和售卖时价格波动影响收益的后顾之忧。

对于没有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覆盖的部分村组,由政府主导积极与周边企业主沟通协商,鼓励引导企业主修通主要种植区域内的机耕道,以村集体托底流转土地的方式,把邻近机耕道的部分土地免租让企业主经营管理3年,在充分保障企业利益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同时,又帮助农户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种植效率和效益,真正实现企民互助共赢。

同时,该镇正抓紧建设发祥村和龙潭村委会2个示范种植基地。建成后,将以基地高标准的种植经营管理模式形成示范样板,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生姜种植,为做优做强生姜产业、树起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夯实基础、铺好道路,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据了解,经过几年的扶持发展,富源县生姜种植面积已超过5万亩,年产值超过5亿元。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