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我国种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为何能“获奖”?)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1|点击次数: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其中包括“转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种培育成功”。该项研究成果意义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重点说一说转基因大豆的情况。目前,我国大豆市场供给主要以进口大豆为主。农业农村部2019年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大豆需求量每年在1.1亿吨左右,而大豆产量在1600万吨左右,意味着八成的大豆需求要通过进口来满足。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粮食进出口数据,2017年大豆进口量达到最高峰9553万吨,2018年大豆进口量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国大豆需求的主要支撑。

转基因大豆为何能“获奖”?

货轮上的进口大豆(图片来自网络)

我国为何要自主研发转基因大豆?

由于产量高、质量优、价格低,转基因大豆极具竞争优势,因此国际大豆贸易市场上绝大多数是转基因大豆。我国从2000年开始大量进口大豆,大部分为转基因大豆。目前,我国生产种植的是非转基因大豆,易受杂草为害,产量上不去,除草成本高,造成大豆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影响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而且,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十分紧张。以2017年为例,我国进口大豆9553万吨,如果按国内单产每亩123公斤计算,要种出进口的9553万吨大豆需要增加7.7亿亩种植面积。大豆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一年一熟,年亩产量较低。如果我国自己生产这些大豆,就要挤占高产作物的同等种植面积。再加上农业用水等环境资源,这是难以承受的。以目前我国大豆的品种和技术水平,以及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依靠国内生产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大豆。

转基因大豆优势明显,除了进口,我们也必须要研发自己的品种。在转基因重大专项支持下,我国科研单位和种业公司通过创新大豆遗传转化技术,突破大豆转化难关,在国内首次培育出耐除草剂大豆,并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转基因大豆为何能“获奖”?

收获的转基因大豆(图片来自网络)

我国转基因大豆取得了哪些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中黄6106和SHZD3201已经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另一款转基因大豆DBN-09004-6在2019年2月获得阿根廷政府的种植许可。

作为全球大豆主要进口国,我国进口大豆50%以上来自南美市场,南美是应用转基因大豆品种和技术的主要市场。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为1800万公顷,合2.7亿亩,100%为转基因大豆,占当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的18.8%。当前阿根廷种植的大豆超过70%为抗草甘膦大豆,为防止长期大面积使用草甘膦导致出现草甘膦防治效果不好的问题,阿根廷大豆种植户迫切需要新型耐除草剂大豆技术。

所以,DBN-09004-6耐除草剂大豆因其具备耐草甘膦和草铵膦两种除草剂的特点,能满足阿根廷相当一部分大豆种植户的生产需求,具有显著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

从阿根廷进口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转基因大豆可以解放我国同等的资源去种植高产农作物,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转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种培育成功”对于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光明网基因科普团队)

来源: 光明网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