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马铃薯种植注意事项(马铃薯的栽培技术)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3|点击次数:


马铃薯的栽培技术

一、选茬整地

  一般选择有补灌条件或阴湿无旱灾的地区种植,要求土层深厚,肥力中上,易于排灌,为保证种植质量必须选在三年以上轮作无茄科作物的地块,秋深耕30厘米以上,打耱、整平。

  二、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食用和加工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品种,我县主推品种有陇薯3号、陇薯7号、陇薯7号、陇薯10号、青薯9号等。种薯质量要求:纯度高、健康无病虫、新鲜、无损伤,常规种薯单薯重20g~50g(1两左右)。切块时要进行切刀消毒,最好用两把刀交替在1‰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中浸泡2-3分钟。每块须至少留2—3个芽眼,切块用草木灰拌种,堆放1天后播种。

  三、播种

  1、适时播种:川水区、低海拔区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5月上旬,高海拔地区适宜播期为5月上旬-5月下旬。地膜种植可提早15-20天。

  2、合理施肥:肥料是作物高产的基础。但是,当马铃薯氮素过多,则茎叶徒长,成熟期延迟,或只长茎叶不结薯块;当氮素缺乏时,则植株矮小,叶面积减少,严重影响产量。磷素可增强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正常成熟,对马铃薯增产有显著作用,当磷素充足时,不仅能使植株生长发育正常,还能提高块茎品质和耐贮藏性;当磷素缺乏时,则植株矮小,叶面皱缩、同化作用受阻,淀粉积累减少。钾素可促进植株生长健壮,促进块茎积累养分,增强抗病力;当马铃薯严重缺钾时,则节间缩短,叶面积缩小,叶片枯死。

  所以,施肥时应遵循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适当追肥的原则。在亩施优质农肥3000公斤以上的基础上配合施用尿素17-20公斤,过磷酸钙50-65公斤(或尿素12-14公斤,磷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其中农肥、磷钾肥及三分之二氮肥作基肥一次施入,三分之一氮肥用作后期追肥。

  3、播种技术:

  3.1、双行垄作栽培技术

  用蓄力开沟或人工开沟,播种两行马铃薯,空两行,再播种两行,空两行,依此类推。即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50厘米,窄行25厘米,带幅75厘米,株距50厘米,亩播量3500—4000窝。

  3.2、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起垄:地膜马铃薯一般采用梯形垄,垄宽60厘米,垄高10—15厘米,垄间距40厘米。选用800×0.01毫米规格的强力微膜,亩用3公斤左右。

  (2)覆膜:覆膜时要使膜紧贴垄面和垄侧帮,不能留有空隙,做到“紧、展、严、实”。

  (3)点种:马铃薯采用先覆膜后点种的方式,每窝点种一粒,行距30厘米,株距33—40厘米,亩点种3500—4000窝,为了提早上市,可适期早播。

  四、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及时深锄一次,使土壤疏松,提高地温,以利植株迅速生长。苗期结合除草浅培一次,并结合降雨或灌水追肥一次。

  2、现蕾期管理:现蕾期要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垄高20-30厘米,如果肥力不足,结合降雨或灌水追肥或者叶喷。

  3、开花期管理:开花期根据降雨情况(如土壤持续干旱15天以上)适时灌水。

  4、结薯期管理:根据土壤墒情一般不浇水,避免植株徒长和高温高湿引发晚疫病,同时及时拔除杂草。

  5、收获期管理:当田间80%的地上茎叶枯黄萎蔫时割秧,6-7天后收获,剔除病烂薯,适当晾晒,避免机械损伤。

  五、病虫害防治

  1、病毒病防治:在苗期喷洒一次氯溴异氰尿酸或1.5%植病灵乳油1000-1500倍液,现蕾前要及时拔除病毒感染的花叶、卷叶、叶片皱缩、植株矮化等症状的病株。

  2、传毒蚜虫和其他地上害虫防治:出苗后25天,采用10%吡虫啉1500倍液、3%啶虫脒3000倍液等农药交替喷施三次。其他地上害虫可结合防蚜,喷洒特效杀虫剂防治,特别注意防治斑潜蝇,可选用斑潜净、虫螨克、扑虱灵等农药根据说明剂量防治。

  3、晚疫病防治:晚疫病主要侵染叶片、茎和薯块。被侵染的叶片最初在叶尖、叶缘或叶片凹陷处产生暗绿色小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大,呈水渍状不规则暗绿色,病斑周围病健组织交界处有黄绿色晕圈,边缘可见到由菌丝体形成的白色霜霉层,叶片背面多于正面。病害发生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杆、叶柄和颈部,茎叶黑褐色,叶片枯死下垂,茎秆倒伏。田间发现有晚疫病病株时应立即拔除,带出生产区深埋,并及时用50%代森锰锌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750倍液等农药喷洒,每隔7-10天喷洒一次,生育期共喷3-4次。

  4、地下害虫防治:有地下害虫危害的地块,结合整地亩用250毫升辛硫磷兑水3-5公斤,拌入50公斤细干土(或河沙)制成毒土翻入地块。

  5、细菌性病害:乙蒜素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进行防治。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