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河南红薯叶种植基地(深秋时节的红薯叶,是河南人心心念念的美食记忆)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3|点击次数:


吾乡地处豫中平原,旧时冬春时节,红薯可当半年粮,红薯叶更是离不了的当家菜。下面条当随锅菜,拌面蒸着吃,煠后生调,热炒下饭,晒干熬菜,腌酸红薯叶,每一种吃法,都关联着河南人的往昔生活,勾起了心心念念的美食记忆。


深秋时节的红薯叶,是河南人心心念念的美食记忆


梁永刚| © 撰文

西瓜| © 版式



01

红薯叶,得打

乡谚说:陆月陆,红薯鸡蛋一般粗。农历八月十五前后,一地红薯初长成,能刨着吃了,吾乡称为“刨青”。


红薯个头不算小,但是没有发育好,有些艮,不面也不甜,吃到肚里,容易憋胀。


乡人偶尔刨掘几块,往往连红薯秧也带回家,当饲料,喂牲口。此时的红薯叶太嫩,梗也软,青气未褪,不好吃。再说了,红薯一天不熟,红薯叶输送养料的使命就不算完成,吃早了,怕减产。


吾乡词典里,采摘各种农作物的叶子,用的动词不一样,譬如,采摘芝麻叶用“打”,洋槐叶用“捋”,萝卜叶用“拧”,玉米叶用“刷”,石香叶用“掐”。


深秋时节的红薯叶,是河南人心心念念的美食记忆


红薯叶连着梗,梗连着秧,采摘时,左手捏着一根红薯秧儿的顶尖,掂起来,右手握着空拳,自上而下,用力猛打,靠着惯性,把一溜儿红薯叶采入手中。采摘红薯叶,和打芝麻叶有几分相似,故而乡人称之为打红薯叶。


寒露节气前,红薯尚未完全成熟,虽说也有人打红薯叶,但都是少量,解馋尝鲜而已。


男人们田间劳作归来,途径自家红薯地,顺便割捆红薯秧儿,背回家,主妇打下红薯叶,下面条,蒸蒸菜,炒梗吃,当一家人的菜蔬,剩下那些光秃秃的秧子,或铡了喂牛,或切段喂猪,或剁碎喂鸡,成为大小禽畜的重要饲料。


也有一些村妇,临做饭时,一看手头无菜,便跑到附近地里,打把红薯叶救急。


深秋时节的红薯叶,是河南人心心念念的美食记忆


若是当天打当天吃,或者打一把吃一顿,红薯叶要挑选鲜嫩的,如果太老,口感不好。至于辨别老嫩,每一个乡野村妇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笈,正所谓“杀猪杀尾巴,一个人一个杀法”。


有人善于观色,来到田间,先低头查看红薯叶颜色,颜色愈深,叶越老,梗越硬;有人用指甲掐,不是掐叶,而是掐梗,梗掐不动,叶吃不成;也有人凭经验,长长一条秧儿,离顶尖近的红薯叶,自然就嫩,反之,挨着根部的就老。




02

打红薯叶,颇有讲究


打红薯叶的最佳时节,是在寒露后、下霜前,既不影响红薯长粗长壮,又能使叶子不经霜保持绿亮。


秋渐浓,霜未降,离刨掘尚有一段时光,但红薯已经过了生长旺季,密实茂盛的秧儿,匍匐一地,只待采收。


经霜后的红薯叶也是能吃的,味道还不错,吾乡谓之“霜打红薯叶”,只是颜色黑乌,有些发蔫,若是腌酸红薯叶,还是霜前青绿的好。


下霜前两三天,打红薯叶的人最多。


平常打,多是零零星星,随打随吃,不晒不存。


这时候打,阵势大,效率高,老的老,小的小,都带着家伙什,胳膊㧟的是竹篮,手提溜的是箩头,腋下夹着的是单子。


深秋时节的红薯叶,是河南人心心念念的美食记忆


那时候,红薯是主粮,各家不少种,都是自己打自己的。打红薯叶,时间选择也有讲究,多赶在后半晌,日头将落,“秋老虎”归山,天不热。当然,早上也凉快,就是露水大,蹚湿裤腿,还粘手。


人多力量大,走过红薯地,几乎是一扫光,片叶不留,不同于平日,零敲碎打,蜻蜓点水。手快的年轻女子,蹲在垄间,左右开弓,像蚕食桑叶般,过去一遍净。


等红薯叶盈满荆篮,紧走几步,倒入铺在地头的单子上,原路返回,接着再打。直到天黑,看不清麻子脸,手才停下来,起身拾掇一地红薯叶。




03

红薯叶干菜,

不失为一种美味


新打的红薯叶,最怕闷捂,会起热,易腐烂。须及早解开包袱,摊在草席上,见见风,透透气。


打下来的红薯叶,主要归宿有两处,晒成干菜,冬春两季吃,这是其一。另外就是,装到缸里,腌成酸红薯叶,随吃随取。


深秋时节的红薯叶,是河南人心心念念的美食记忆

红薯叶酸菜



晒红薯叶干菜,和晒干芝麻叶,路数差不多。打一桶井水,摁入红薯叶,淘洗净,控干水,放锅里煠。


煠菜有讲究,先用大火,再用小火,焯至七成熟。生熟程度,不好把握,全凭一双眼。煠轻了,夹生,晒成干菜,泡发后吃,不易煮烂。煠得重,熟过了,没了筋骨,一团糟,不立架,捞都捞不出来。


红薯叶煠熟后,用笊篱捞出,浑身滚烫,冒着热气,是不能丢到凉水盆里降温的。经凉水一激,晒出来的红薯叶,看上去不蓬松,吃起来不软和。


稍微沥下水,趁着热乎劲,赶紧搭绳上晒,摊席上晾,甭管烧手不烧手。


干红薯叶的储藏,和其他干菜相同,选一个干燥通风之所,或房檐下,或屋梁上,悬挂起来,随吃随拿,不会返潮,老鼠不咬。


深秋时节的红薯叶,是河南人心心念念的美食记忆

干红薯叶



过去,没有塑料袋,也没有包装盒,盛装干红薯叶,有荷塘的村庄用荷叶,栽桐树的用桐叶,种苘麻的用麻叶,只要能把干红薯叶包在里面,啥叶子都中。


包好后,找几根细麻绳,一头系成死疙瘩,另一头散开的绳子,紧紧缠住荷叶包儿,兜成一个灯笼状,悬挂起来。


干红薯叶主要过冬吃,春天次之,以调剂萝卜白菜的一统天下,丰富全家老少的碗中三餐。


印象最深的,就是过年时候,用大锅熬杂烩菜,会泡上一大把,丢锅里小火慢煮。红薯叶的梗硬实实的,很筋道,和拳菜有几分相似,肉汤煨透后,劲道醇厚,耐嚼味长。




04

腌酸红薯叶,

是浓墨重彩的重头戏



霜降前夕,腌酸红薯叶是各家各户的必备功课,也是一桩大事要事。如果说晒干红薯叶是小打小闹的调剂品,那么腌酸红薯叶就是浓墨重彩的重头戏。


打下来的青绿红薯叶,顶多在农家草席上晾上一夜,第二天就要转场,进坛入缸。


腌的方法与外乡不同,不放调料不放盐,全靠自身来发酵。腌菜有专门的坛或缸,体积小的谓之“菜坛”,大的叫做“菜缸”。


那年代,每一个主妇都会腌酸红薯叶,可谓是门里出身,看家本领。


红薯叶淘净,不用控干沥水,直接放到锅里煠,待冒尖的叶子塌了架,与锅沿持平,抄底翻个身儿,扣上锅盖,焖上些时,即可出锅。


深秋时节的红薯叶,是河南人心心念念的美食记忆


煠到五成熟,不等青叶变乌,就要及时捞出,一团一团,水淋淋的,趁热装缸,摁压瓷实。缸是事先刷净晾干的,不能沾一点油星儿。


吾乡腌酸红薯叶,压缸石放的位置不一样。红薯叶装缸后,截几根高粱莛儿,长短不一,平行排列,支在缸的内壁上,相当于给一缸红薯叶,安个箅子,戴个帽子,搭个棚子。


而那块担负重任的压缸石,静静躺在高粱莛儿的温暖怀抱中,呼吸着氤氲的酸香,酣然入梦。


最后一道工序,是给缸中注水,水的多少,以没过红薯叶为好。水是从井中打上来的凉水,浇在热腾腾的红薯叶上,冷热相遇的猛然一激,如同宝剑千锤百炼后的淬火那样神奇。


一切安置停当,便可将缸移至屋内阴凉之处,静观缸中之水慢慢发酵,起了变化,先是浑浊,后起白沫,层层叠叠,越聚越多。


等上七八天,便可搬开那块压缸石,抽掉一根高粱莛儿,从空隙处伸进手,捞出来一团。酸红薯叶儿越捞越少,缸中水位逐渐下降,隔上几天,就要把高粱莛儿往下挪挪,直至缸空见底,方才作罢。


深秋时节的红薯叶,是河南人心心念念的美食记忆

切碎红薯叶酸菜



刚捞出来的酸红薯叶,一身黏液,滴着酸浆,就像从泥水里抓出来的泥鳅,滑腻腻,光溜溜。




05

在河南人的记忆里

红薯叶不只是点缀小菜


往昔年景,冬春两季,酸红薯叶是庄户人家的当家菜蔬,一天三顿饭,餐餐离不了。无论生调,还是热炒,吃之前用清水淘洗几遍,是必不可少的,粘性不去,没法入口。


若是做稀面条的随锅菜,简单省事,只需淘洗干净,切上几刀,丢入锅中。面条熟,揭锅盖,白花花的面条,透亮亮的菜,酸香味冲鼻而来,不吃不吃喝三碗。


红薯叶的酸爽滑溜,配上手擀面的不软不更,可谓是绝佳搭配,天生一对。


深秋时节的红薯叶,是河南人心心念念的美食记忆


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记事时候,已经分田到户,虽说不是好面馍可以撕开嘴随便吃,但说句心里话,也没有忍过多少饥挨过多少饿。


在我幼时,萝卜白菜是冬天的主打菜蔬,酸红薯叶只是调剂点缀的小菜,吃得少,故而留给我的记忆,多是美好,少有苦涩。


旧时吾乡,清早饭以玉米糁儿红薯稀饭为主,简称红薯玉米糁儿、玉米糁儿或糁儿。因糁与人参的参谐音,有鬼精卖能的乡人,将玉米糁儿戏称为“参汤”,一下子把身价抬到了天上。


喝玉米糁儿,生调萝卜丝佐餐最好,次之是酸红薯叶,淘洗净,放点盐,喜食辣者,可拌点辣椒。


酸红薯叶也可做汤,添两瓢清水,淘净入锅,和豆腐一起煮,快熟时,放油盐佐料,便是一锅喝不够的酸菜豆腐汤。


深秋时节的红薯叶,是河南人心心念念的美食记忆

红薯叶馍



酸红薯叶当馅料,包扁食,蒸包子,算是上等的好吃食。在物质匮乏的老日子里,若是馅中再掺入一些炼过油的油渣儿,那绝对是殷实人家的奢侈,爽口的酸香中,弥漫着醇厚的肉味,吃一口满嘴流油,馋死人。

(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