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林下种植魔芋(临沧凤庆:林下种植变身“绿色提款机”)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3|点击次数:

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季节,为了接下来更好地收获,村民陈泽坤早早就来到自家的魔芋地里除草。一眼望去,魔芋已经半人高,长势喜人。近年来,临沧市凤庆县小湾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引导村民发展林下产业,实现农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造就了林下“掘金”的新业态,初步形成绿色发展之路。

临沧凤庆:林下种植变身“绿色提款机”

小湾镇春光村村民陈泽坤对林下魔芋种植进行养护。(2022年7月27日摄)

魔芋喜温暖湿润,投入少、产量高、效益好,是林下种植的好选择。自2018年起,陈泽坤多次向“土专家”学习请教林下魔芋种植管护技术,靠着夫妻俩的辛苦劳作和不断摸索,自己也成为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土专家”,林下魔芋种植也初具规模,现已发展到30多亩,于2020年开始产生收益,第一年就收入10万元,第二年达8万元。除了直接售卖魔芋,陈泽坤还自己培育魔芋种出售给周边百姓,并向来买种的人传授经验,越来越多的群众跟着陈泽坤一起种植林下魔芋。

临沧凤庆:林下种植变身“绿色提款机”

小湾镇春光村林下重楼移栽。(2022年7月27日摄)

随着林下魔芋种植逐步稳定,陈泽坤开始拓展新的林下产业,他瞅准了中草药,开始发展林下黄精、吴茱萸等中草药种植,目前已种植黄精5亩,吴茱萸5亩,进一步提高了自家核桃园的经济价值。陈泽坤喜笑颜开地说道:“下一步我计划继续发展林下黄精到30亩,扩大种植规模,增产增收。”如今,陈泽坤家原先闲置的核桃园可谓“遍地黄金”,一家人也越来越有奔头,这正是青山变“金山”的现实写照。

李世友是凤庆中全农产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他利用自己的核桃林,先从林下重楼种植开始探索,但由于重楼生长周期较长、收益较缓,在重楼生长的间隙,李世友不断探索林下产业的更多路径。他开始利用林下空地养鸡、养猪、养牛、种植饲草,后又逐步发展到黄精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前后承包了500多亩地,实现了种养殖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化的林下产业模式。截至目前,李世友种植重楼100亩,可出售10吨左右,产值可达170余万元;养鸡200余只,养猪200多头,养牛17头,每年可出栏畜禽4000多头。

临沧凤庆:林下种植变身“绿色提款机”

小湾镇春光村村民李世友家养牛场。(2022年7月27日摄)

一路走来,李世友不忘初心,在不断提高自身种养殖本领的同时,积极带动本村群众发展。一方面,他在公司和基地为本村群众提供了11个固定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坐班”;他还经常性组织周边群众就近务工,从事除草、移栽、收割、转运等多项工作,每年用工可达300余个。另一方面,他凭借自身丰富的种养殖技术和经验,还当上了周边群众的生产“老师”,面对大家的请教他都不吝分享,真正实现了头雁带领群雁飞的良好效应。李世友“点绿成金”的发展模式,也让春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林下“聚宝盆”。

林下产业的春风,现在也正以蓬勃发展之势,在小湾这片热土上,以点带面地吹向更远的地方。地处小湾镇最东边梅竹村,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产业发展颇受限制,多以茶叶、核桃为主,如何提升农业的效益和效能就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通过大量走访调研,梅竹村“两委”发现,靠山吃山,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是村民最好的出路。梅竹村“两委”迅速联系了相关农业公司,大搞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又通过入户走访、群众会议宣传等多种方式,鼓励村民投身到林下中草药种植中来。身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茶兴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自己率先种植林下板蓝根10多亩,又带动村集体种植龙胆草70多亩。此外,梅竹村通过“农户种植、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合作社回收”的方式,尽可能为群众提供保障,减少群众的后顾之忧,真正让林下资源变身“绿色提款机”。

临沧凤庆:林下种植变身“绿色提款机”

凤庆森林航拍。(2022年4月19日摄)

近年来,凤庆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发展林下产业,用林下产业串起增收“金链条”,走出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让群众美了生态、富了口袋。(李爱贤、杨雪、张艺璇)

来源: 凤庆县融媒体中心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