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牡丹种植密度(牡丹繁殖方式、种植方法、病虫防治)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3|点击次数:

牡丹的花语:圆满,浓情,富贵,雍容华贵,吉祥和幸福。

一、形态特征:

牡丹是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长7-8厘米,宽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柄长1.2-3厘米;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5-6.5厘米,宽2.5-4厘米,不等2裂至3浅裂或不裂,近无柄;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

花单生枝顶,直径10-17厘米;花梗长4-6厘米;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长5-8厘米,宽4.2-6厘米,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雄蕊长1-1.7厘米,花丝紫红色、粉红色,上部白色,长约1.3厘米,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开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牡丹繁殖方式、种植方法、病虫防治

牡丹

牡丹: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落叶小灌木,高1-1.5米;二回三出复叶,小叶常3-5裂;初夏开白色、红色或紫色花,花单生大型;雌蕊生于肉质花盘上,密被细毛。

牡丹繁殖方式、种植方法、病虫防治

紫斑牡丹(变种)

紫斑牡丹(变种) :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var. papaveracea (Andrews) Kerner

与牡丹的区别:花瓣内面基部具深紫色斑块。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小叶不分裂,稀不等2-4浅裂。花大,花瓣白色。

分布于四川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太白山区)。生海拔1100-2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在甘肃、青海等地有栽培。

根皮供药用,称“丹皮”;为镇痉药,能凉血散瘀,治中风、腹痛等症。

牡丹繁殖方式、种植方法、病虫防治

矮牡丹(变种)

矮牡丹(变种):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var. spontanea Rehder

与牡丹的区别:叶背面和叶轴均生短柔毛,顶生小叶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4-6厘米,宽3.5-4.5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再浅裂。

产自中国


二、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

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对牡丹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给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才可观赏到奇美的牡丹花。

三、颜色分类:

中国全国各地不同花色(如:红、紫、紫红、粉、白、蓝、绿、黄、黑和复色等)、不同花型(如:单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楼子型、绣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热、耐湿等特性,可以种植在温带、寒热和亚热带地区的品种300多个,还有日本、美国、法国品种100余个

四:繁殖方式:

牡丹繁殖方法有分株、嫁接、播种等,但以分株及嫁接居多,播种方法多用于培育新品种

1、分株

牡丹的分株繁殖在明代已被广泛采用。具体方法为:将生长繁茂的大株牡丹,整株掘起,从根系纹理交接处分开。每株所分子株多少以原株大小而定,大者多分,小者可少分。一般每3-4枝为一子株,且有较完整的根系。再以硫磺粉少许和泥。将根上的伤口涂抹、擦匀,即可另行栽植。分株繁殖的时间是在每年的秋分到霜降期间内,适时进行为好。此时,气温和地温较高,牡丹处于半休眠状态,但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营养生长时间,进行分株栽培对根部生长影响不甚严重,分株栽植后还能生出一些新根和少量的株芽。若分株栽植过迟,当年根部生长很弱,或不发生新根,次年春,植株发育更弱,根弱则不耐旱,容易死亡。如分株过早,气温、地温较高,还能迅速生长,容易引起秋发。

牡丹分株的母株,一般是利用健壮的株丛。进行分株繁殖的母株上应尽量保留根蘖,新苗上的根应全部保留,以备生长5年可以多分生新苗。这样的株苗栽后易成活,生长亦较旺盛。根保留的越多,生长愈旺。

2、嫁接

牡丹的嫁接繁殖,依所用砧木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野生牡丹;一种是用芍药根。常用的牡丹嫁接方法主要有嵌接法、腹接法和芽接法三种。


  • 3、嵌接法
  • 用芍药根作砧木,因芍药根柔软无硬心,容易嫁接,根粗而短,养分充足,接活后初期生长旺盛。如用牡丹根嫁接,木质部较硬,嫁接时比较困难,但寿命较长。嫁接的时间一般是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最佳时间。其砧木是用直径2-3厘米、长10-15厘米的粗壮而无病虫害的芍药根。
  • 4、腹接法
  • 是种高接换头改良品种的方法,它是利用劣种牡丹或8-10年生的药用牡丹植株上的众多枝条,嫁接成不同色泽的优良品种。嫁接时间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先选择品种优良、植株肥壮、无病虫的牡丹植株,剪取由地面发出的土芽枝,或当年生的短技长5-7厘米,最好是有2-3个壮芽的短枝作接穗。接穗上留一个叶柄。选好接穗后,在接穗下部芽的背面斜削一刀,成马耳形,再在马耳形的另一面斜削成楔形,使嫁接后两面都能接角到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形成层组织,才易成活。牡丹腹接前后,除在雨季不加灌溉外,应保持植株正常生长的适宜湿度。芽接法是牡丹繁殖和培养多品种,多花色于一株的有效方法。
  • 5、芽接法
  • 在5-7月间进行。嫁接时以晴天为好。其方法有贴皮法和换芽法两种。贴皮法是在砧木的当年生枝条上连同木质部切削去一块长方形或盾形的切口,再将接穗的腋芽连同木质部削下一大小和砧木上大小、形状相同的芽块。然扣迅速将芽块贴在砧木的切口上,用塑料绳扎紧。换芽法是将砧木上嫁接部位的腋芽连同形成层一起去掉,保留木质部上完整的芽胚,然后用同样方法反接穗的腋芽同样剥下,迅速套在砧木的芽胚上,注意两者应相吻合,最后用塑料绳扎紧。嫁接后的植株应及时浇、松土、施肥,促其愈合。

6、扦插

扦插繁殖,是利用牡丹枝条易生不定根而繁殖新株的一种方法,属无性繁殖方法之一。方法是将扦插的枝条先剪下,脱离母株,再插入土壤或其他基质内使之生根,成为新株。牡丹扦插繁殖的枝条,要选择由牡丹根部发出的当年生土芽枝,或在牡丹整形修剪时,选择茎干充实,顶芽饱满而无病虫害的枝条作穗,长10-18厘米。牡丹的根为肉质根,喜高燥、忌潮湿、耐干旱。因此,育苗床应选择通风向阳处,筑成高床育苗。扦插时,插完一畦浇灌一畦,一次浇透。

7、播种

播种繁殖,是以种子繁衍后代或选育新品种,是一种有性繁殖方法。播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较细致地整理消毒,土地要深耕细作,施足底肥。然后筑成70-80厘米宽的小畦,穴播、条播均可。播种不可过深,以3-4厘米为度,播种后覆土与要面平。再轻轻将土壤踏实,随即浇透水。

8、压条

牡丹压条法,是利用枝条能产生不定根的道理而进行的繁殖方法,将枝条压倒或在植株上用土压埋,不脱离母株,土壤保持湿润,技条被埋处生根,然后剪掉栽植,成为新株,同样属牡丹的无性繁殖法。这种方法主要有:套盆培土压条法和双平法。

9、组织培养

植物的组织培养繁殖,是根据植物组织细胞的全能性,利用牡丹的胚、花芽、茎尖、嫩叶和叶柄进行离体培养。一般是将这些材料放入75%的洒精中浸泡5-10分种,并立即投入无菌水中洗涤,然后在5%的安替福民溶液中浸7-10分种进行表面灭菌,再用无菌水冲洗3-4次,最后放在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基本培养基为MS,其它附加成分主要有:不同浓度或不同组合的吲哚已酸、萘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水解蛋白等

五、栽培技术

  • 栽植:土壤要求质地疏松、肥沃,中性微碱。将所栽牡丹苗的断裂、病根剪除,浸杀虫、杀菌剂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盆钵或坑内,根系要舒展,填土至盆钵或坑多半处将苗轻提晃动,踏实封土,深以根茎处略低于盆面或地平为宜。
  • 浇水:栽植后浇一次透水。牡丹忌积水,生长季节酌情浇水。北方干旱地区一般浇花前水、花后水、封冻水。盆载为便于管理可于花开后剪去残花连盆埋入地下。
  • 施肥:栽植一年后,秋季可行施肥,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结合松土、撒施、穴施均可。春、夏季多用化学肥料,结合浇水施花前肥、花后肥。盆载可结合浇水施液体肥。
  • 修剪:栽植当年,多行平茬。春季萌发后,留5枝左右,其余抹除,集中营养,使第二年花大色艳。秋冬季,结合清园,剪去干花柄、细弱、无花枝。盆载时,按需要修整成自己喜爱的形状。
  • 中耕:生长季节应及时中耕, 拔除杂草, 注意病、虫发生。秋冬,对两年生以上牡丹的天块实施翻耕。
  • 换盆:当盆载牡丹生长三、四年后,需在秋季换入加有新肥土的大盆或分株另栽。
  • 喷药:早春发芽前喷石硫合剂,夏季用杀虫、杀菌剂混合液,视病情每2周一次。结合施肥,宜可添加化学肥料及生长调和剂等。
  • 催花:为增加节日或庆典活动,按品种可提前50天左右将牡丹加温,温度控制常温10--25c,日均15c左右。前期注意保持植株湿润,现蕾后注意通风透光,成蕾后,按花期要求进行控温。平时要行叶面施肥,保证充足水分供应。这样,冬春两季随时都能见花。
  • 观赏:单株牡丹自然花期10--15天左右, 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3--8c可维持月余。大田栽植可采取临时搭棚遮风避光,延长观赏时间;盆载时应移至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温度5--10c、通风透光的环境,视长相及盆土湿润程度适时浇水,花朵上不要淋水,这样花期最长;需插花时的剪切,伤口应在水中剪切或灼伤为好。插花用水应放入保鲜剂或加少许白糖,以延长插花的花开时间。


六、病虫防治

1、叶斑病类

  • A.红斑病
  • 红斑病也称叶斑病,牡丹发病较少,以危害芍药为主。
  • (1)病原 牡丹枝孢菌:真菌病害。
  • (2)症状
  • 为害叶片、植条、花器、种实等部位。病斑最初在叶片上下表面出现,褐色,近菌形,斑缘不明显,严重时叶片扭曲,干枯。潮湿多雨的天气可见灰绿色的霉层,茎和叶柄处的病斑长条形,中央开裂,病部易折断。花器上的病斑严重时引起花瓣边缘枯焦。
  • (3)发病条件
  • 温暖多雨的气候,施用氮肥过多,栽植密度过大而导致通风不良或病株滞留都会引起或加重病害。春、夏两季发病盛期。
  • (4)防治
  • ①及时彻底清除病株,早春萌发前喷50%多菌灵600倍液或3°Be石硫合剂,杀灭植株及地上病菌。
  • ②早春芍药萌发时,在地上铺薄膜,边缘用土压严,可防止病原物扩散,并加速病残体腐解。
  • ③发病后可喷160-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10~15天一次;或50%多菌灵1000倍液,65%代森锌500~6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天。
  • ④加强牡丹苗栽培管理,合理安排栽植密度,适当施用氮肥,多施复合肥和有机肥。
  • ⑤减少侵染来源:早春喷洒3°Be石硫合剂或50%多菌灵600倍液。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
  • B.轮斑病
  • 又名白星病,是常见的牡丹病害。
  • (1)病原
  • ①芍药尾孢②黑坐尾孢
  • (2)症状
  • 叶片受害最重。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色的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褐色,并可见明显的轮纹,上面散生许多细小的霉点,以病斑中央最为密集。叶缘和主脉附近的病斑多呈半圆形。病重时整片叶片枯焦。
  • (3)发病条件
  • 多雨潮湿的气候,低洼易积水的地势,通风透光不良及栽植密度过大的生长环境,皆宜引发该病,是牡丹生长后期主要的叶部病害。8~9月为盛发期。
  • (4)防治
  • ①生长季节进行化学防治:用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发病后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1~2个月。
  • 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并注意通风透光。
  • ③预防疾病发生,减少侵染来源:早春喷洒3°Be石硫合剂,或50%多菌灵600倍液。秋季彻底清除病残体。
  • C.轮纹点斑病
  • 又名叶灰斑病,对牡丹、芍药均有危害,但不及前两种常见,是一种真菌病害。
  • (2)症状
  • 叶片上形成较大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可达5mm以上,可见明显的同心轮纹,呈灰褐色,中部有许多黑色小霉点呈轮状排列,危害严重时,病斑破裂、穿 孔。
  • (3)发病条件及防治
  • 同牡丹轮斑病。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