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牡蒿种植(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3|点击次数: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齐鲁旅游# 离开孔府之后前往孔林游览。孔林位于曲阜北部,要从曲阜北门通过。北门也称“仰圣门”大概是取瞻仰圣人之意吧。城门上方“仰圣门”三个字,由原国民党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题写。孔祥熙是山西太谷人,祖籍山东曲阜,生于太谷县一个亦商亦儒的家庭,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世孙,于1967年在纽约去世。斯人已逝,笔墨尚存,也算是后人对孔子表达的敬仰之意。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明洪武十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到雍正八年大修孔林,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至此,孔林基本发展到今日的规模。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沿甬路之行,不久就可以看见高大威武的“万古长春坊”。“万古长春坊”位于孔林的林道上,石质结构,六柱五间五楼,銮殿顶坊中的“万古长春”四个大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初建时所刻。坊长22.71米,宽7.96米。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石坊上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精美图案,气势宏伟,造型优美。此坊矗立于神道上,更显得雄伟精美。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在“万古长春”坊前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碑亭。东亭内立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碑》,此碑于明万历年间山东巡抚郑汝璧、巡按连标立石款。碑亭为方形,明间南面洞开,东、西、北三面设立石栏,重檐绿瓦歇山顶。西亭内立有《阙里重修孔子林庙碑》,碑文由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东阿人于慎行书。两碑亭均为明万历年间建造,虽经几次重修,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万古长春”坊正对孔林大门,寓意孔子的思想犹如松柏长青,万古不衰。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很快就走到孔林正门,高大华丽的至圣大门牌坊为明代永乐二十二年所建,清雍正年间改称“至圣林”。牌坊为木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绿瓦顶,长11.35米,宽4.40米,坊明间花板上雕“至圣林”三字。坊前有明崇祯七年雕镌的石狮一对。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至此我们就进入孔林。途径一路翠柏庇荫,迎面看见孔林二门,二门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导游介绍二门四周筑有围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 。二林门前以甬道与大门相连接。此门为前鲁国故城的北门(龙门)遗址,元至顺二年始建,明弘治七年添加门楼,“神门隘陋也,架以楼观”。现存观楼五间,重檐绿瓦歇山顶,无斗拱,下檐四周有回廊,廊柱下置鼓礅柱础。门前石栏内放有石狮一对,均为明崇祯雕刻。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走过二门不远就到洙水桥。 二门之内有一条东西横穿的小河,名曰:“洙水河”,因流经孔子墓前,与“圣脉”攸关,故被后世誉为“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的“圣水”。洙水本是古 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并称为“洙泗”,后来成为孟子发祥地的代称。古洙水早已湮没。河上有桥三座,左右皆为平桥,中间的一座拱桥在孔子墓前,名曰:“洙水桥”。“洙水桥”三字没有落款,据说为严嵩所书,并无史据可考。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洙水桥北迎面绿瓦三楹的高台大门,叫“档墓门”。过此门即是孔子墓甬道。导游介绍,甬道两侧有四对巨型石雕,名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华表又称“望柱”,是进“天 门”的标志。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角端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文豹、角端都是想象中的怪兽。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翁仲,传说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用以守墓。甬道尽头大殿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享殿。据说解放战争时期,朱总司令曾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所以又成为革命历史文物。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绕过孔林享殿,由东南角门进入孔子墓园,门内北侧有一枯干,相传为孔子弟子“子贡手植楷”。子贡是孔门弟子中最有外交才能的学生,深得孔子器重。孔子死后,弟子们从各自家乡带来名贵树种,栽植在孔子墓周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弟子所植树木已无存,唯有子贡所植树尚存。树后有一碑,刻有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的一首“子贡手植楷诗”。树北有亭,呈方形,四面空透,不设墙栏。亭内立“楷图”碑,为清康熙年间所刻,其中“植”字少了一横,意为孔子弟子三千,至少子贡一人。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孔伋墓,孔伋是孔子的儿子孔鲤之子,尊称“子思子”、“述圣”。是古代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在世时,孔伋尚在年幼孔子死后,孔伋拜曾子为师。曾子,姓曾,名参, 是孔子的得意门生,继承了孔子学说的真谛,并传授给孔伋。曾子著有《大学》等书。据记载《论语》也是以曾子的教学讲义为蓝本,由他的门人弟子编辑而成。孔伋潜心研究孔子学说,著成《中庸》一书。孔伋的学生又把孔 子思想学说传给孟子,孟子上承孔子之学,著成《孟子》一书。以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古称“四书”,是儒学经典著作。由此可见孔伋是儒家思想学派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为“携子抱孙”以示人衍兴旺。孔子的儿子孔鲤,一生无大作为,年50岁先孔子去世。但因系“圣人”之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孔子墓,远看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是明正统八年黄养正书。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当时鲁国国君称他为“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最尊贵的称号。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此后帝王纷纷给孔子封号,直至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到元代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历代王朝都为孔子的封号选择了最高的赞誉之词,可见孔子思想学说,对历代统治是何等重要。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孔子墓的西侧即是子贡庐墓处。据《史记》载,孔子殁后,其弟子皆结庐守墓,服丧三年,唯子贡思慕情深,三年之后复独居三年始归。明嘉靖二年御史陈凤梧建屋三间,并于此立“子贡庐墓处”石碑。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自从进入孔林,关于山东“三怪”的疑惑就始终萦绕在脑海,山东“三怪”孔林就占其二:一是“上不落乌鸦”,二是“下不招蛇”,和济南的“大明湖上青蛙不会叫”。“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乌鸦不会栖息于孔林附近,更不会在孔林树木上落脚,虽然孔林草木茂密,但却从来不会有蛇虫之类出现。这是一个神奇的现象,值此机会正好向导游求证。

导游解释说,所谓这“两怪”基本确有其事,但是确切原因众说纷纭不得其解。在关于孔林上不落乌鸦这件事情上,有人说是因为孔林中的树木种类多,种的有乌鸦不喜欢闻的气味的树木,所以,它们才选择不落的。还有人说是因为孔林处于地壳断裂的部位,它本身会不时的发出碰撞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又会使鸟类感到害怕,不只是乌鸦。所以它们才不会选择落在孔林上。这就是孔林“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的原因。当然,还有一些历史的传说,像什么“三千乌鸦救圣人”之类的,可以忽略不计。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那么,关于孔林树木繁多,气味飞禽不喜这一说法,大概有据可查。孔林是非常大的,占地大概三千亩。这其中树木种类繁多,有上万棵树。在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也是经常回来这个地方悼念他。也都会种树,这其中名贵的树木也是非常多,其中也有一些让乌鸦反感的树木,比如桧柏,乌鸦天生就对这些树木感到排斥。因此也就不会落在这些地方。并且还会绕道而行。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上面说的是乌鸦,下面再说招蛇。当初可能是因为孔家底蕴丰厚,在进行埋葬时他的家人选择了许多的朱砂还有乌沙铺垫,其中还夹杂了许多的硫磺,使其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而蛇虽然是比较喜欢阴凉的地方,但这些是它们不敢触及到的东西。蛇的嗅觉是非常灵敏的,所以它们在远远的地方闻到后就果断不会去的。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导游说,孔林树木植物繁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资料显示,乾隆五十年,就对孔林树株曾作分界清点,一共3162棵。之后各个朝代均有修缮、扩建和栽种。据说孔林现有树木10万多株,其中古树名木近万株,分10个科12个品种,为侧柏、桧、楷、槐、桑、榆、紫藤、合欢、软枣、沙枣、楸等。因孔林气候温湿,宜林下植物生长,孔林草木繁滋,有老鸦瓣点、地梅阔、叶麦冬、垂穗苔、披针苔、草米口袋、紫花地丁、班种草、盾果、草野菊、甘野菊、牡蒿、野艾蒿、金叶马兰等。孔林建筑和林墙上,也有植物群聚,如地黄、黄蒿、野菊、绿苋、鬼针草、瓦松、狗尾草、画眉草等。春夏之时,整个孔林如茵如锦,斑斓涌动。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导游还介绍说,最早孔林曾被称为“孔里”;后因孔子弟子植树,“鲁人无能名,因此为孔林”。以“林”而非“陵”指代陵墓,世上或许只有孔子及其后裔的墓穴。至高至远之黄帝陵、炎帝陵,乃至后来的皇家陵墓,皆以高穆慑人,以权威示人,而树以时间之物,是儒家大道在我、超然时间的自信,也是仁化德化精神的体现。

至此,大致可以解惑。千亩孔林,植物繁多,乌鸦不喜,另寻做窝。草木茂盛,朱砂味重,远离圣地,敬仰神明。不知大家感觉如何,个人基本认同。

孔林流传两大怪事“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到底什么原因?

在孔林,埋葬着孔子后辈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孙已至七十八代,从周朝至今,全无间断。延续时间之久,墓葬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做为一个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它是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所居统治地位的产物。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和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

离开孔林,心惑已解,但是突然一句“鸟择木,无木择鸟”,脱口而出。由此,后来才演变为“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孔子认为,君子遇事之时应看清在哪才能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乌鸦和草蛇尚且择地而生,况且人呼。人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但人生的道路是自己决定的,有句俗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择木而栖”真的非常重要。

回城途中,还要游览颜庙,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头条原创##旅游景色##齐鲁旅游#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