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丹参种植环境(丹参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学种植很关键)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3|点击次数: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陕西、四川、安徽、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目前全国各地都有人工栽培。

丹参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学种植很关键

一、生物学特性

丹参分布广,适应性强。野生于向阳山坡、草丛、路边、溪旁等处。喜温和气候,较耐寒,可耐受-15℃以上的低温。生长最适温度为20~26℃,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80%。产区一般年平均气温11~17℃,海拔500m以上,年降水量500mm以上。丹参根部发达,长度可达60~80cm,怕旱又忌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能生长,但以地势向阳、土层深厚、中等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为好。忌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种植。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从微酸性到微碱性都可栽培。根部具有很强的吸肥能力,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中生长良好。但当氮、磷、钾、微量元素严重缺乏时,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缺氮初期,叶色由深绿变浅绿,严重时生长点不发育,甚至坏死,不再生发新叶,老叶枯黄,根细,产量低,质量差。缺磷,初期叶片有明显的褐色斑点,后期斑点扩大、干焦。缺钾,叶片宽大,叶柄细长嫩弱徒长,老叶有较大褐斑。施用锌肥能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叶片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药材产量。

丹参种子小,长卵圆形,千粒重1.5g左右。在18~22℃下,15天左右出苗,出苗率70%~80%。寿命可保持2年,陈种子发芽率极低。无性繁殖时,根在地温15~17℃时开始萌生不定芽,根条上段比下段发芽生根早。丹参根中丹参酮类有效成分在皮部含量高,在木质部中的含量极少,丹参酮类成分主要分布在根的表面。因此,栽培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根系表面积增大,增加根系分枝。

丹参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学种植很关键

二、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丹参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宜选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疏松肥沃的腐殖质地或沙质壤地。过于水涝或荫蔽处均不宜栽培,可种植在山坡、田园、庭院周围旷地,也可间作于桑地、茶园或果园中。可与玉米、小麦、薏苡、大蒜、蓖麻等作物或非根中草药轮作,不宜与豆科或其他根类中草药轮作。忌连作。种植前,每亩施堆肥或腐熟厩肥2000~3000kg,深耕细耙,做成宽100~150cm、高20~30cm的畦备用。

(二)繁殖方法

主要有分根、芦头和种子繁殖法。

1.分根繁殖

早春初发芽前或秋末地上茎叶枯萎后,将根挖出,选粗壮条长的肉质根,截成5~7cm小段,稍晾,按行株距30cm×20cm开穴,穴内施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每穴栽1~2段,栽时要注意原来上端的要向上,不能倒栽,栽后覆细土,浇透水,盖草。每亩用种根量40~50kg。

丹参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学种植很关键

2.芦头繁殖

3月上、中旬,挖取健壮,无病虫害的健壮植物,从芦头下2.5~3cm处剪断,剪下粗根入药,将细于0.5cm的根连同莲座状叶的芦头作种,按行株距30cm×20cm,栽于已整理好的畦地内,栽后浇水,40~50天长新根。每亩用芦头量30~40kg。

3.种子繁殖

分育苗移栽和直播,两法均可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播种,也可在当年11月中、下旬播种。丹参种子细小,发芽率在70%左右,在18~20℃和一定的湿度下播后15天即可出苗,苗高3cm时进行第1次间苗。苗高5~7cm时,直播可按行株距30cm×20cm定苗;育苗者按15cm×10cm定苗,并于当年秋或翌年春移栽于大田。每亩播种量为0.5kg。

此外,丹参还可以采用茎插法及细胞培养进行繁殖,对加速和扩大丹参的栽培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有一定意义。

丹参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学种植很关键

(三)田间管理

1.补苗

开春后,当丹参新苗出土后,首先要查看苗情,若有缺棵,应及时补上。

2.中耕除草与施肥

丹参生长期,每年应中耕除草和施肥2~3次,第1次在4月中、下旬,苗高10cm左右进行中耕除草后,亩施充分腐熟符合无害化卫生标准的人粪尿1000kg,施在根旁;第2次在6月下旬,此时正是丹参生长和根系增粗的旺盛期,亩施较浓的腐熟人粪尿2000kg和加施过磷酸钙20~30kg;第3次施肥通常在8月中下旬,此时是丹参生殖器官发育重要阶段,亩施腐熟的饼肥100~200kg,另用2%的过磷酸钙根外喷肥,可以促使种子充实,提早成熟。

3.排灌

注意做好灌溉和雨季排积水工作,丹参生长期不可干旱,尤其是出苗期和移栽期,干旱时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否则叶片焦脆,影响生长和根的产量。雨季及时排水,避免水涝,造成烂根。

4.摘除花薹

开花结实要消耗大量养分,使根产量降低。对不收种的丹参田,必须及时分批分期除去花序,避免营养物的消耗。

丹参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学种植很关键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病害

(1)根腐病: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造成根部发黑腐烂,地上部分枯萎,严重时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选地势较高,排水较好的土壤种植;②发病期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③拔除病株烧毁并用石灰消毒病穴。

(2)叶斑病:危害叶片。初期叶片生有圆形或不规则形深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大融合,致使叶片枯死。5月初发病,6~7月严重。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园,处理病残株;②加强田间管理,清除基部病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③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施。

丹参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学种植很关键

2.虫害

(1)根结线虫病:是近年新发现且传播速度较快的一种虫害,由一种线虫寄生引起的。发病后的丹参植株生长衰弱,外形矮小,须根增多,并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或结节状物,红色素明显减少,产量显著降低;叶片卷曲,色泽失常,并有白色斑块,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①选择无病源的种苗和地块种植;②采取水旱轮作;③种植前用80%二溴氯丙烷2~3kg兑水100kg施浇种植地,可以防止线虫病的发生;④发病时,亩施米乐尔颗粒3kg,沟施。

(2)蚜虫:以成、若虫吸取幼芽及叶汁液,造成植株发育不良。

防治方法:用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杀,每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丹参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学种植很关键

(3)棉铃虫(又名钻心虫):幼虫危害蕾、花、果等,影响种子产量。

防治方法:①现蕾时开始喷50%西维因600倍液防治;②释放赤眼蜂、草蛉等天敌防治。

(4)蛴螬:危害根部,咬断幼苗。

防治方法:①撒毒饵诱杀;②用90%美曲膦酯(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灌根部杀灭。

(5)银纹夜蛾: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可把叶片吃光。夏秋多发生。

防治方法:①黑光灯诱杀成虫;②用90%美曲膦酯(敌百虫)800~000倍液,7天喷1次,连喷2~3次或40%氧化乐果喷杀。

丹参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学种植很关键

三、采收与初加工

(一)采收

用芦头、分根繁殖的丹参一般于栽后第2年的10~11月地上部分枯萎或第3年春没有发芽前采收;种子繁殖的一般在第3年秋或第4年春采收。采收宜选晴天。由于丹参根系疏散且脆嫩易断,故采挖时应注意先刨根际周围泥土,再将整个根蔸挖出。每亩产干品丹参药材150~200kg。丰产田,可达300kg。

(二)初加工

挖起后,抖净泥土,除去茎叶,切下芦头栽植,收集主根,削去根须,曝晒至七八成干,整理扎成小把,再曝晒至干。如遇阴雨天,可用微火烘干,装箱为“条丹参”。据测定,第4季度采收的丹参,其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及次甲丹参酮的含量比其他季节收获的要高2~3倍。将干燥的根,装入竹篓、木箱、麻袋中,防虫蛀、防霉。

丹参栽培技术,水肥管理要上心,科学种植很关键

结语

本期内容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觉得有用,请在下方点赞、关注,转发给更多好友,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