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新民蔬菜种植合作社(搭乘“蓉欧快铁”新民场蔬菜从田间走上“世界餐桌”)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3|点击次数:

70年时代变迁,新民场生菜、云桥圆根萝卜从名不经传的田间小菜,发展成为新民场街道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再到跃升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搭乘“蓉欧快铁”跨出国门……今年38岁的村干部杨露见证了新民场蔬菜从田间地头到被端上“世界餐桌”的发展历程,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郫都农业农村的飞速发展。

汽车开到家门口 茅草房变身小洋楼

八月盛夏时节,身着一身休闲短袖T恤的杨露常常同村民一起蹲在田间埋头查看蔬菜长势、交流市场行情,偶尔抬头挺直身子擦擦额间留下汗水,或是时不时与路过田边的村民打声招呼问好……这样的日子,转眼就是13年。

从大学毕业的知识青年,到每天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村干部,今年已经38岁的杨露,回忆起刚到新民场街道工作时候的场景,总是笑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杨露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02年大学毕业的他,放弃了更高收入的工作,在2006年选择进入“一村(社区)一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被分派到新民场街道云桥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兼职团支部书记。令人意外的是,这次选择让成为了杨露人生的一场重要转折,他成为了当时全区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官,也让他更加近距离感受到新世纪郫都农业、农村的高速发展。

“过去到亲戚家‘走人户’,除了碎石路就是泥巴路,公交车只能开到镇上。”杨露从小在郫都城区长大,遥想起自己小时候到农村“走人户”的经历,他感概道,郫都农村这些年的变化太大。“现在好啦,不仅村村通公路,社道硬化后私家车能开到自家门口。村民们也从住的茅草屋升级小平房、独栋洋房、别墅,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农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主要经济作物多样化 蔬菜产业逐步壮大

杨露还记得初到云桥村时过往的道路两旁,零星散布着村民种植的花卉苗木田,因紧邻唐元街道许多农户还跟风种植起韭黄。“那时候到田里转一圈,除了花卉栽种、几乎都在种植韭黄。”杨露记得,进入千禧年后,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出现转变,不再是记忆中仅有的水稻、小麦等产物,村民也开始尝试种植新品种。

“云桥村其实有着上千年的蔬菜种植历史,但蔬菜的低附加值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杨露说,除了这样的问题,因成都自来水六厂的取水口在云桥村境内,整个云桥村都处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带内,村里不能引进加工企业,就连养殖业也不能发展。

如何让云桥村人的腰包鼓起来,发展的突破口又在哪里?杨露借鉴各地蔬菜园区土地管理模式对土地进行统一经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探索创意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新路子,建立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从最初形成的400多亩的有机蔬菜核心区,到如今扩展到2000多亩。

此外,在杨露的带领下,村里还建立了紫云桥蔬菜专业合作,村民种自家的蔬菜地但接受合作社的统一管理,很快就形成了400多亩的有机蔬菜核心区,并带动周边村民种植有机蔬菜近千亩。

搭乘“蓉欧快铁”新民场蔬菜从田间走上“世界餐桌”


蔬菜种植实现机械化 村民每亩收益多6600元

“从最开始10多户参与种植生菜,到现在规模化种植,生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村民收入也越来越高。”杨露说,随着合作社的成立,一方面有机蔬菜核心区域内的机耕道实现了路面硬化,不仅汽车能够开到田边,农业机械也能下田栽种,集体经济增加,逢年过节合作社社员还能收获小礼品。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过去农户没有销路,全靠菜贩子上门收购,导致蔬菜产品价格不定,村民收入低的问题。“有了合作社以后,就有了固定的销路,品牌价值提升了,上门收购的人越来越多。”杨露笑说。

而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规模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也解放了当地村民的生产力,生菜产量大幅提升。杨露感慨,变化最大的是新技术、新品种在设施蔬菜产业上的应用和推广。

“过去蔬菜种植全靠人工,现在都实现了机械化。”杨露举例说,机栽生菜每颗重量平均600克,手栽平均500克,且机栽收购价格比手栽价格每500克高0.2元,算下来,机栽每亩每年产值比手栽多2600元,加上节约的4000元人工成本,机栽每亩年收益能多6600元。

此外,随着北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渐普及,2019年初,农业北斗终端在新民场街道开始普及。杨露说,北斗GPS导航安装在拖拉机上后,司机不用握方向盘,通过看屏幕就可以掌握起垄。“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实施无人机喷洒药剂、种子、粉剂。”

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新民场蔬菜跨出国门

蔬菜实现规模化、机械栽种的同时,培育塑造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成为新民场蔬菜发展的关键。

“随着人们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到吃得健康的转变,我们的蔬菜种植不再只重视规模,也开始注重蔬菜栽种的质量。”杨露说,为了让老百姓买的放心、吃得放心,新民场街道农技站每月还会抽查100份生菜样本进行检查;建立紫云桥溯源体系,每块田有个编号,谁家的地,种植面积有多大,谁种的,把菜端上做,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知道菜的来源。“这都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发展变化,在过去都无法想象。”

不仅如此,新民场生菜还把眼光放得更长远。通过广泛建立和推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一方面将有效保障新民场生菜的品质,规范产业发展,提高新民场生菜影响力,促进当地百姓获得更高的增值回报,加快当地特色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广“畜禽粪便有机肥转化与循环利用技术”,不仅可以推动有机生菜种植的发展,而且较好地处理了当地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做到零污染生产,积极推进郫都区天府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2017年,“新民场生菜”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此外,新民场生菜还成为成都市首批供澳蔬菜的6个品种之一。

搭乘“蓉欧快铁”新民场蔬菜从田间走上“世界餐桌”

至此,以新民场永盛村、兴增村、兴旺村、净菊村一带核心区的生菜种植基本形成,还拓展辐射安德、唐昌、唐元、古城、三道堰、花园、友爱,全区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年产量65000余吨,年产值2亿余元,不但满足四川省内市场需求,而且还不断销往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同时还在“京东到家”等众多平台上进行线上预定销售。

“现在很多农户也开通了自己的微店,永生村‘新的礼物’开通微信公众号来销售韭黄、萝卜。云桥村也通过微信平台,销售云桥萝卜。”杨露介绍,随着名气增大,新民场生菜还远销到俄罗斯,一颗生菜售价达10元,云桥圆根萝卜也远销法国、日本等地。“去年,我们还把萝卜卖到了北京,9.9元一斤,萝卜也卖出了肉的价钱咧。”

记者 刘刚钰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