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扬州种植睫毛多少钱(1元打火机,狂赚150亿)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3|点击次数:

#头条文章发文任务#用1元的打火机,走向全世界,要花多少年?邵东的答案是:16年。


很少有外地人知道这个地名。它地处湖南中部,人多田少,资源匮乏。全市基本为丘陵山地,平原仅占10.85%。在农业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邵东人只能从泥土之外的地方“刨食”。


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县级市,却被称为“百工之乡”“商贸之城”。这个湖南小城的打火机产业,更是撑起了当地近150亿的产值,这里全年生产约150亿只打火机,销往全球五大洲,可谓是闷声发大财。


难能可贵的是,20年来,邵东生产的打火机一直只卖1元,未曾涨过价。如今,邵东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全球70%的打火机,都来自这里。


1元打火机,狂赚150亿

当地人介绍自己家乡时,经常会说他们是湖南最会做生意的一个群体。还有人说,“在邵东商贸城,你碰到一个蹬三轮车的,没准儿都是一个千万富翁。”


邵东制造的小小打火机,是如何点亮全世界的?吃苦霸蛮的邵东人,又是如何开放创新,走上世界舞台的?

从温州人手中接过打火机生意

邵东这个湖南小城,并不是天生就有打火机产业的基因。第一批吃到打火机红利的,也不是邵东商人,而是沿海的温州商人。


但为何现在是邵东把打火机生意做到了全世界?这与90年代的一场产业转移相关。


1823年,德国化学家备贝莱纳在实验室发现,氢气遇到铂棉会起火,这促使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打火机。到了一战期间,奥地利的IMCO公司成立,制造和销售了世界上第一款打火机,这比知名品牌Zippo还要早。它的机身是废弹药筒,以燃油为能源。


1932年,大众广为熟知的Zippo打火机面世,铜制外罩、凸轮、打火石等略显原始的元素,到现在还吸引着不少打火机爱好者。


1元打火机,狂赚150亿

很长一段时间里,打火机市场都被这些欧美品牌垄断。后来日本也制造出一次性的金属打火机,虽然简易便携,但是价格昂贵,动辄要10美元一个。


对于我国当时的老百姓而言,一个打火机与奢侈品无异。


最早看到其中商机的,其实是温州商人。他们从日本带回了产品,进行组装学习和制造,一个个零件的拆,不关键的撤掉、必要的换掉,硬是把金属打火机的价格打到了1美元左右。


凭借着低廉的价格,温州打火机一路高歌猛进。新世纪初,企业一度多达2000余家,产品占全球金属打火机市场总量的70%。


然而发展较快的事物总会迎来外界的各种挑战。


从1994年开始,温州的金属打火机产业接连遭到美国、欧盟、日本的“狙击”,它们启动了CR法案(儿童安全法案)。如在欧洲,售价低于两欧元的打火机必须装上儿童安全锁。


接连遭遇技术壁垒,一下痛失多个市场,温州的金属打火机产业陷入至暗时刻,从高峰时期的2000余家,锐减到30多家。


危机到来的时候,往往伴随着新的生机。


在温州的金属打火机产业身陷囹圄之时,深处内陆的邵东注塑打火机,正在起步。只不过当时的邵东,是家庭作坊式为主,承接温州商人们看不上的小单子。


在温州打火机产业没落之后,邵东人应声而上,顺利地接过了打火机生意,并做大做强,做到全世界。


2012年,邵东生产的注塑打火机年产量就突破100亿个,出口量首次超过浙江,成了国内打火机出口最多的地区。


邵东人的成功,是在汲取了温州商人的经验教训后,做对了这三件事的结果。


1元打火机,狂赚150亿


1元打火机,狂赚150亿

1. 产品为王,“草根”逆袭


上个世纪90年代,温州的打火机产业在国外市场遭到狙击,发展受挫,其实并不是毫无回旋的余地。


厂商们本可以抓住时间窗口,改进自身产品以打破技术壁垒。但他们选择了不断换市场的策略,利用低价优势攻城略地。美国市场进不去,就去欧洲市场,欧洲市场进不去就转战日本市场。


结果产品的技术含量没有得到提升,却在各个市场连连碰壁,最后只能以退出告终。


而邵东的打火机,可以说是一路从草根逆袭,他们最早卖的普通1元打火机,在欧美市场的商超售价也不过一欧元或者一美元。只有定位中高端的打火机,才能卖到“两欧元”“两美元”甚至以上。


为了多赚这一欧元或者一美元,20多年来,只有靠拼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近些年来,邵东的中高端产品在打火机产业中的占比逐年提升,仅在2022年,当地出口欧美市场打火机的总货值就达到4.4亿元,有单家企业在欧美中高端市场占据5%左右的市场份额。


邵东的打火机还擅长因地制宜,例如在欧洲想要卖得好,外观就要干净简洁;东南亚的消费者更喜欢彩色系,那就把外壳喷绘得鲜艳亮眼;而在非洲做打火机生意的秘诀,就是要足够便宜。


在印度,宝莱坞女影星Kareena Kapoor大受追捧时,邵东商人也把她的照片印在了打火机上,一度畅销。


1元打火机,狂赚150亿

2. 选对赛道,1元也能做出大生意


温州主打的产品是金属打火机,主要原料是铜和锌合金。2010年前后,这两种原材料价格大涨,打火机的生产成本飙升了25%,这无疑是给温州的打火机生意雪上加霜,很多企业不得不关停。


与温州商人不同,邵东主要生产的是一次性注塑打火机,虽然利润更低,同样的,技术、资金门槛、生产成本也低,他们的打火机市场主要瞄准的是东南亚、印度、南美和非洲等地。


可不要小瞧了这桩1元的生意,打火机虽小,背后却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不同类型的打火机叠加不同环节的零配件,像机壳、底座、弹簧、火石、电子等总数多达200多种,1元的小小打火机,本身就是中国工业的奇迹。


在邵东,打火机相关的配套企业和组转工厂就像紧密合作的左右手,两者可能就隔了一条马路。


众多配套企业中,还诞生了世界级的“单项冠军”。流泽镇的一家打火机防风罩工厂,日产1000万只,位列全球第一;邵东一家包装印刷厂,每年印刷5万多款图案,成品数量在打火机行业中位居第一。


一张邵东打火机产业地图显示,内销机、设计研发等不同的产业集群分散在邵东的各个角落,相关生产和配套企业超过120家。


1元打火机,狂赚150亿


200多种配件,邵东也都能自己生产,厂家需要什么配件基本30分钟车程就能在本地买到。


也正是邵东打火机的1元定价策略,让其他厂商面临着极高的门槛。因为那意味着如果成本不能控制到极致,就无法入局竞争。因此邵东的一次性打火机产业,在某种意义上很难被别人“抢走”。


3. 抱团取暖,拧成一股绳干大事


90年代温州打火机产业在遭遇欧美拦截时,各家厂商属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不管是在技术还是在市场上,都没有形成一股集中而强有力的合力。


另一边的邵东商人,在刚刚引进打火机产业之时,完全照搬温州的模式,各家做各家的,产业模式混乱无序,还常有恶意竞争的情况出现。


2007年,邵东市的打火机出口监管委员会成立了,这是由13家打火机出口企业共同组建,实行统一定价、配额、运输,甚至在研发上也一同出资,技术共享,这既阻止了行业不正当竞争、内部互相厮杀的混乱场面,又让整个邵东的出口质量有所保证。


也正是由于打火机出口监管委员会,使得邵东乃至整个中国的打火机产业,突破了温州商人未能突破的CR壁垒。


可以说,这是邵东打火机产业壮大一个关键节点。在此后的16年里,一桩不起眼的小生意,被打造成了一个“草根城市”走向世界的传奇故事。


次年,邵东的打火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一个乡镇就有10多家工厂。当时,在邵东流传着一句话:“街上不是做打火机的,就是送打火机的”。


为了把打火机产业做大做强,当地还成立了打火机协会,整合“低小散”企业。很快,2012年,邵东打火机的年产量就突破100亿只,出口量超越温州等市,坐上全国打火机出口企业的头把交椅。


1元打火机,狂赚150亿

1元打火机,为何20年不涨价?


20年里,邵阳米粉从5角一碗涨到了10元一碗,但是邵东生产的打火机一直保持1元的价格,始终没变。


尽管售价便宜,但一只小小的打火机,背后有充气、试火等十多道工序、按手、风罩、滤芯等30多个零配件、温度试验、循环试验、压力试验等10多项测试标准……每个环节都需要真金白银。


要知道,这么多年土地、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一直都在涨,而一只打火机的利润仅为2-4分钱。


又要售价保持1元,还要利润不降低,邵东的打火机是怎么做到的?唯有成本控制。


1元打火机,狂赚150亿

邵东当地围绕打火机建立起来的完备配套产业链,本就是它控制成本的一张王牌。一个电子打火器,从国外进口要1块多,邵东自己就能做到5分钱一个。


从2016年开始,邵东的打火机企业就开始陆续更新自动化设备,有一家当地龙头企业,每只打火机的人力成本从1毛钱降至1分多。


2014年,一个焊接车间200多个工人,一天能做100万只打火机。到了今天,30个工人,一天却可以焊接500万只打火机。


在进行自动化改造之前,每只打火机的工艺成本高达1毛钱。通过自动化改造后,每只打火机的工艺成本被大幅压缩到2分钱。


靠着极致的成本控制,邵东的打火机始终是1元,未曾涨价。就算每个打火机的利润看起来不高,但如果是1万个、1亿个、100亿个呢?


在经济学上,有个词叫规模经济,是说当企业的产量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各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产生了1+1>2的效应。平均成本呈现下降的趋势。


举个例子,例如一家工厂每年生产一百万台收音机,比只是生产一万台收音机的利润要高,也划算得多,因为生产一百万和一万,所需的生产线、工人数目、厂房容量相差不多。


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也用一个针厂的例子对此进行过阐述。他写到:一个人抽铁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截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磨光顶端以便安装圆头。


这个过程中每一项都是专门的工序和手艺,如果工人选择独立工作完成全流程,而不是作为一个团队来工作,那么他们或许连一枚针也造不出来。换句话说,大针厂可以比小针厂实现更高的人均产量和每枚针更低的平均成本。


依靠更高的人均产量和更低的产品成本,邵东打火机就这样把1元的生意做了20年。

小生意,也有大力量


像邵东这样,用几块钱的小商品,干出百亿生意的地方还有很多。一件件小商品背后,都是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江苏扬州杭集镇是全球最大的牙刷生产基地,有大大小小的牙刷生产企业1000多家,产品售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生产牙刷75亿支,产值130多亿元。全球每3支牙刷就有一支是“杭集制造”。


在河南周口鹿邑县,每年生产的化妆刷占全国出口量的80%以上,年销售额突破130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化妆刷之城”。


假睫毛是现代女性常用的美妆工具,一件十多元,山东省平度市的大泽山镇却把它做成了大生意。这里生产了全国80%的假睫毛产品,同时占据全球70%假睫毛市场。小镇上的假睫毛企业遍布大街小巷。从原料生产、设计、加工,到电商卖货,数量高达1500多家,年产值也高达77亿。


这些小县小镇背后,恰恰是中国制造崛起的缩影。从牙刷、打火机到服装、电子产品,中国制造的各类物美价廉的商品,在世界各地流通。


早在2010年,中国制造业就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低成本是“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主要武器。


近年来,制造业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有说法认为因为人口和成本等因素,部分低端产业在向东南亚转移。


邵东打火机却用20年不涨价的事实,把成本优势牢牢当成自己的核心武器,让打火机成为别人“抢不走”的产业。


为了通过自动化生产进行成本控制,从2016年开始,邵东一家打火机龙头企业每年投入2000万用来研发、2000万用来更新自动化设备。制造型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便利的方式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这些年来,我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格外亮眼,例如迅猛崛起的高铁,成为了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但邵东的打火机、杭集的牙刷,也是我们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制造业力量。


日本大名鼎鼎的小林制药第四代社长小林一雅,在《小池大鱼》一书中说过一句话:“细分市场,深入挖掘,保持领先。”这是小林制药逆势增长,保持世界领先的秘密。


大道至简,商业的底层逻辑总有相通之处。


邵东的1元打火机用实际案例告诉我们,就算生意再小,只要规模足够大,那也可以影响全世界。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