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上海种植牙价位(史上最难集采落地:种牙大降价,走了第一步)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3|点击次数:
史上最难集采落地:种牙大降价,走了第一步

2022年3月9日,河南安阳,一民营口腔医院种植科的医生在给患者讲解种牙的过程和种牙的适应症等相关知识。(视觉中国/图)

“早知道2023年要降价,我再忍忍啊。”家住上海的陈小青一直对自己的选择懊恼不已:2022年7月,她种了一颗牙,花了2万元。

2023年1月11日,由国家医保局指导、四川省医保局牵头开展的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采在四川成都开标,被喻为“史上最难集采”的种植牙集采终于揭晓谜底——中标产品平均降价55%,引发各界瞩目。

相比传统的假牙、烤瓷牙等修复方案,种植牙具有耐久性强、舒适度高、无需磨损邻牙等优势。但由于价格高昂——种全口牙“相当于在县城买一套房”,种植牙降价呼声一直很强烈。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看到不少患者延迟了种牙计划,就在等集采政策落地。”中华口腔医学会种植专委会常委、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主任满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集采后的种植牙将为更多患者减轻医疗负担,不再让患者‘望牙兴叹’”。

根据国家医保局披露,本次集采汇聚全国近1.8万家医疗机构的需求量,达287万套种植体系统,约占国内年种植牙数量(400万颗)的72%,预计每年可节约患者费用40亿元左右。

与之前冠脉支架等医疗耗材集采涉及机构主要是公立医院、相关产品也在医保报销目录内不同,种植牙属于医疗美容范畴,约80%的消费发生在民营医院,手术及耗材均不在医保报销目录内。此次种植牙集采“靴子落地”,标志着高值耗材集采实现了从医保领域扩围到非医保领域的首次尝试。

中标价平均降价55%

“坐下拍照,手机不是有拉近功能吗?站着把后排都挡住了。”1月11日上午10点,百余家国内外品牌的种植牙耗材厂商齐聚现场。

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角力。南方周末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长达2个小时的“开标”过程中,几乎所有在场的从业者,都在用笔记、Excel表格、手机拍照等方式,详细记录着“友商”的报价,焦急统计着自家产品能否入选。

“没办法,必须要入围。”常州百康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位企业代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公司产品报价在2020年全国最低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打了八五折,产品的利润会变得极薄,但为了销量与未来发展,中标是第一要务。

最终,常州百康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四级纯钛产品系统以630元的价格中标,在A组(采购量较大组)拟中选规则排名第一。

分在B组(采购量较小组)的杭州民生立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四级纯钛产品系统,报出了全场最低价548元,相比2380元/套的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约77%。该价格一经公布就在现场引发一阵惊叹声,有企业代表直呼:“不可思议。”

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本次集采共有55家企业参与,其中39家拟中选,涉及士卓曼、诺贝尔生物、仕诺康、威高、百康特等国内外企业。产品的平均中选价格已降至九百余元,与集采前的中位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为55%。

集采前价格较高的士卓曼、登士柏、诺保科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中位价5000元降至1850元左右,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奥齿泰、登腾种植体系统,则从原采购中位价1500元左右降至770元左右。

“39家拟中选企业的品牌,能够占到集采需求量的87%,接近九成。换句话说,临床上常用的主流品牌在本次集采中全部中选,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临床使用需求。”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医疗服务迎限价

目前来看,完成种植牙耗材的带量采购,只是促进“种植牙”降价的第一步。

蒋昌松表示,种植牙的费用中,大约三分之一是材料费,三分之二是人工、技术服务费。此前经常出现一颗牙打包一口价收费,患者并不清楚其中各个部分多少钱。“集采后价格体系将更加公开透明。”

针对种植牙价格虚高、市场混乱等问题,浙江宁波、内蒙古等地先后开启了种植牙医保支付、集采降价等工作。

2022年4月,浙江宁波率先出台了种植牙限价支付政策,将价格限定为医疗服务费2000元,耗材价格限定在国产1000元、进口1500元,即种植一颗国产品牌种植牙,全过程服务价格3000元/颗,进口品牌3500元/颗,且可以通过医保历年账户支付。

另据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消息,自2023年1月1日起,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内蒙古医保支付范围,涵盖种植体植入、种植牙冠修复置入、口腔内植骨等22个口腔类医疗服务项目。呼和浩特市制定的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全流程调控目标为3660元以内。

针对影响种植牙价格更大的医疗服务费用,2022年9月8日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指出,三级公立医院单颗常规种植的医疗服务价格全流程调控目标4500元,该服务是指门诊诊查、生化检验和影像检查、种植体植入、牙冠置入等医疗服务价格的总和,不含种植体和牙冠。

“设定4500元的调控目标是为了引导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约束,也提示患者对明显超线收费要警惕和监督。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调控目标的直接作用对象是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仍实行自主定价。”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多位行业人士预测,通过对种植体进行集采降价、医疗服务调控限价(不超过4500元/颗),牙冠竞价挂网等方式,种植一颗牙的费用有望降至几千元。“以前1万元才能种一颗牙,现在大约5000元就能种一颗牙,至少要降价50%,老百姓能获得实惠。”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特邀专家杨建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尽管目前在国家层面,尚未将种植牙相关服务纳入医保,但随着植牙服务的三类主要费用(种植体、牙冠耗材、医疗服务)同步下降,业内预计2023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种植牙费用综合治理结果落地实施,患者将全面享受到降价后的种植牙服务。

进口、国产品牌影响不一

众所周知,带量采购的核心是“以量换价”——确保足够的采购数量,是挤出虚高价格水分的关键。

“相比过往的带量采购,本次集采第一次选择了非基本医疗用品、非医保支付品目,且非公立医疗机构用量占主导的品目,具有破冰意义。”杨建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由于大量种植牙服务集中于民营医疗机构,如何促使他们参与集采,积极“报量”,是此次省际联盟的工作难点之一。此次种植牙集采的“省际联盟”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近1.8万家口腔医疗机构,其中民营医疗机构13500家,占比接近80%。

蒋昌松介绍,由于不同品牌产品的价格相差较大,单纯比价格或比降幅的规则都存在不足。因此本次集采创新性地引入了迄今为止在所有联盟集采、省市集采中从未有过的计算方式——基准价+K值法。

通过此套复杂、系统的算法,每种产品均需在过往市场最低售价的基础上“打折”以求中标。相比原本的“价低者中标”,最新引入的创新规则更加注重公平性与科学性——原本价格就低的产品只需略微降价就能中标,市场采购量较大的A组企业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中标机会。

对所有的种植牙厂家来说,本次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采,仍是一场“全新挑战”——集采政策属首创,企业与医疗机构亦初次参与,对种植牙行业的长远影响尚未可知。

一位来自韩国品牌企业的代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种植牙行业,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仍是主打高端市场的欧美品牌,比如此次集采中成功中标的诺贝尔、士卓曼,均有产品报出全场最高中标价——1855元。

而主打性价比的韩国种植牙品牌,目前占中国约50%的市场份额。此次集采中,中国市场销量前列的奥齿泰、登腾两大韩国品牌纷纷报出较低价格——771元/套、770元/套,降幅约68%。

“利润可能会降低,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中国市场。”上述韩企代表坦言,集采的目标是挤掉耗材流通环节中的“回扣”“水分”,但对种植牙行业来说,高昂的学术推广、医生培训几乎难以避免,过度挤压利润空间是否可能掣肘行业发展亦需观察。

而对于起步较晚的国产种植牙耗材厂商而言,集采是压力也是机会。一位国产种植牙企业代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尽管国产品牌产品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销售份额占有率尚不足10%,本次集采后很难快速放量或实现“国产替代”。

但对于临床应用时间短、案例少的国产种植牙来说,整个种植牙市场规模的扩大,将有助于企业积累更多的临床应用数据和案例,对未来长期的应用和研发会有一定帮助。

从400万颗到1000万颗?

集采的靴子落地,种植牙行业是否会再度站上风口?

“预计未来国内的种植牙数量,有望从目前每年400万颗,增长到每年1000万颗以上。”杨建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认为这个目标或许一年后就能实现。

满毅所在科室每年的种植牙数量在六七千颗。据其介绍,此次口腔种植体集采主要是把种植耗材的费用“打下来”,伴随后续一系列配套政策出台,种植牙的需求必然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口腔种植科医生都会有自己更熟悉、青睐的种植牙品牌。“对医生来说,采用不同品牌的种植牙,也意味着要使用不同的种植牙操作系统,有较高的学习成本,让医生去改变使用习惯是很难的。”前述常州百康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企业代表说。

宁波种植牙限价方案实施后,曾有当地医生表示,方案中涉及的一些种植牙品牌过于“陌生”,尤其是一些国产品牌从未用过,担心使用后出现问题,砸了自己的招牌。

针对此前宁波试点的经验,此次省际联盟集采对市场需求量较高的品牌产品给予了一定的保护,“针对进入A组的采购量较大产品,只要降价到一定程度,排名进前60%就一定能中标,相当于保送。”常州百康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位企业代表介绍说,相比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更关注产品的性价比,未来种植牙可能不再是“奢侈品”,也会有高端、中端、低端产品共同发展,满足不同类型的人群需求。

业界担忧的另一问题是,种植牙服务费用的整体下降,也可能会压缩医疗机构的盈利空间,进而影响到牙科医生的积极性。

“一个牙科医生的培养周期少说也要8年以上,能从事专业种植牙服务的医生数量也是很有限的。”一位三甲医院牙科医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过去做正畸、种植相关服务的牙医是业内收入最高的,医疗服务限价很可能导致牙科医生收入锐减甚至影响其职业选择——从公立医疗机构出走。

而对于民营机构来说,未来种植牙价格战可能更趋于白热化。“为了吸引客源,民营机构可能打出3000甚至2000元的超低价格,待消费者进店后再推荐中高端产品或打包销售其他服务。”在北方某城市经营一家小型牙科诊所的医生陈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由于种植牙技术较为复杂、治疗周期长,建议消费者仔细甄别靠谱的医疗机构及产品。

长远来看,种植牙是整个口腔治疗过程中,应对牙齿缺失时最后的办法,更重要的是提高公众对口腔卫生的关注意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8020’标准,是希望在80岁的时候每个人都有20颗以上的好牙齿,而不是20颗种植牙。”满毅在开标现场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陈小青、陈韬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