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芝麻种植产量(芝麻年消费量过百万吨,产销缺口超70万吨,农民该如何种好它?)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3|点击次数:

小小的一粒芝麻,却发现它身上不简单,综合利用能力非常强,可以加工出来的产品也很广泛,像比较常见的芝麻油、芝麻糖、芝麻糕等,工业领域还可用于油墨、化妆品、香水、润滑油、药膏等,很多方面都有它的身影。在全球的油料作物中,芝麻是比较古老的,在我国的种植历史也不短,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河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种植较多,基本上占据全国总产量的7成左右。

在2000年时,我国芝麻种植面积为78.44万公顷,产量为81.12万吨,当年的消费量为71.03万吨,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从2004年以后,产销缺口就开始显现,当年的消费量为76.06万吨,国内产量却只有70.38万吨。2000年至2017年,国内芝麻种植面积呈现出逐年递减的态势,而消费量却稳步增长,2015年国内消费需求突破100万吨,达到122.42万吨,而国内芝麻产量只有45.03万吨,产销缺口为77.39万吨。2018年国内芝麻种植面积有所回升,产量为43.15万吨,当年消费量为121.8万吨,缺口达到78.65万吨,国内需求量不断攀升,而产量却明显不足,只能通过扩大进口量满足市场需求。2015年芝麻进口量为80.54万吨,2016年达到93.12万吨,2018年进口量有所回落,但也达到了82.82万吨,明明有市场需求,为何国内的种植面积却不断萎缩?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芝麻年消费量过百万吨,产销缺口超70万吨,农民该如何种好它?

一、传统种植费时费力

通过上面表格中的数据,我们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国内芝麻的种植面积基本上呈现递减的走势,2018年的种植面积跟2000年时相比,下降了51.04万公顷,出现这么明显的下降,跟传统种植模式有较大关系。传统模式下种植芝麻可不轻松,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采收等都需要人工,特别是采收时,得把握好时机及时采收,一旦过于成熟出现开裂现象,芝麻就很容易掉出来。芝麻的产量不高,而传统种植对人工的依赖度比较高,使得很多农民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种植芝麻,毕竟农村年轻劳动力越来越紧缺,老一辈人得先顾上种植粮食作物,确保自家口粮不出问题,自家劳动力不足,也就只能减少种植芝麻。

二、产量和种植效益偏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无论种植什么农作物,一旦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时,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就会明显下降,芝麻就是其中一个,虽然我国种植芝麻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但一直以来产量上是个很大的问题,亩产能达到200多斤就很不错了,很多时候只能在100多斤以内,而国内芝麻的收购价只有7-8元/斤,综合来看亩产收益不足1500元。这还是理想的条件下,如果遇到干旱或者洪涝等年份,那收成就更要打折扣,再加上人工费用逐年攀升,除去成本一亩地能有300—400元净收入就非常不错,产量不足、效益偏低是制约国内芝麻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小而散,当地缺乏产业带动

很多时候,国内很多地方种植芝麻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很多种植户地块较小且比较分散,导致机械化水平偏低,很多大型机械就没有用武之地,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行业发展。再加上很多地方芝麻深加工企业较少,贸易商在收购上会有较多的考虑,有的地方虽然有深加工企业,但做的是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偏低,芝麻作为原材料自然价格难明显提升。很多种植户不是专业种植芝麻的,在种植技术上也没有太多的研究,基本上是随着自己的经验来,正常年份时产量还可以,可如果遇到不利天气,那么产量和品质很容易受到较大影响。对于种植户来说,比较核心的问题是销路,如果当地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种植户有利可图,相信芝麻的种植面积会稳步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内芝麻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需求量也处于上升的状态,而国内的种植面积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消费量,结果只能通过扩大进口量来缓解供求不平衡的现象。不过这对于国内种植户来说是一个机遇,近年来在“油料倍增计划”的带动下,很多适合种植芝麻的地区种植面积有所提升,特别是在有一定补贴资金的情况下,农民种植芝麻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此时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种植模式进行,恐怕很难有很大的改变,毕竟当前国内芝麻收购价受国际价格影响较大,跟大豆有类似的情况,那么国内的种植户该如何把握好机遇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芝麻年消费量过百万吨,产销缺口超70万吨,农民该如何种好它?


1、选择高产、高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一直以来芝麻的产量是个难题,它不像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亩产可以达到1000斤以上,很多时候一亩地产出的芝麻只有一两百斤,当前国内芝麻的价格很难有大的改变,种植户就只能从提升产量、降低种植成本上下功夫。我国各地气候条件不同,种植户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高产高质,同时抗病能力强的芝麻品种,比如2018年相关专家对冀黑芝2号进行测算产量,平均亩产量达到177.89公斤,比预期的产量增长了42.31%,在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量增加意味着种植户可以增收。

2、探索规模化种植,提高机械化水平

传统的种植模式缺乏规模化,这种情况下种植成本就很难降下来,收益也就难有保障,此时想要打破常规,就得走规模化路线,规模化种植的好处不用多说,可以建立标准化,机械化水平会大幅度提高,同时在农资采购和芝麻销售上有较强的议价能力,综合成本算下来会比传统的种植模式低不少。之前专家验收测算的品种,通过机械化操作加上新的种植技术,平均成本降了125元/亩,这降下来的成本就可以直接转化为净利润,如今很多地方推行合作社,管理得当对农民来说就是好事。

3、争取芝麻订单化种植,打造当地特色

现在很多芝麻深加工企业也在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这样可以按照企业自身的需求种植芝麻,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品牌溢价,当然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相关企业也不太可能自己去租地来种芝麻,往往是采取合作的方式,农民按照相应的种植标准,企业按照约定的价格进行收购。这种操作方式虽然前期看起来要求比较多,但只要双方都履行约定,对种植户来说是好事,不需要为芝麻销路问题而烦恼,只需要一心一意把芝麻种好即可,很多时候订单化种植的协议价格往往会比正常的市场价格要高些。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很多地方环境资源不错,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利用这一点打造当地特色,建立产地品牌。

4、拓展深加工领域,延伸产业链

种植芝麻想要提高效益,必然要走的一点,那就是拓展深加工领域,芝麻可以说全身都是宝,秸秆也同样可以产生一定的价值,种植户如果只知道种,而不探索如何变废为宝,那么资源就容易浪费了,综合收益上就受到影响。当然这个要求对于大部分种植户来说有很大的难处,毕竟投入会比较大,但如果当地有成立合作社的,不妨从初级加工开始,慢慢地拓展相应的产业链,会发现综合收益能显著提升。

芝麻年消费量过百万吨,产销缺口超70万吨,农民该如何种好它?


总之,我国芝麻产业潜力不小,在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国内芝麻种植面积需要进一步扩大,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多个角色共同努力,比如科研人员得想办法开发出高产、高质、抗倒伏、抗病能力强的新品种,有条件的地方对种植户实行一定的激励措施,让种植户能有相对稳定的收益。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芝麻产业过于依赖进口并不是好事,很容易使得国内芝麻价格上涨乏力,对种植户有较大影响,想要改变现状,就得提高自身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