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槡树种植(一棵桑树,几千年兴衰。浅谈桑树在古代的种植和发展)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3|点击次数:
一棵桑树,几千年兴衰。浅谈桑树在古代的种植和发展

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桑因为全身都是宝被古代人非常重视。因为桑叶是蚕喜欢吃的食物,而蚕丝又是古代用来纺织的主要原料。在古代,农桑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就有了那么多关于种桑养蚕的传说,比如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黄帝: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据传这个“嫘祖”就是第一个养蚕种桑的人,所以有了“嫘祖始蚕”的传说。但是,司马迁《史记》中,是没有记载嫘祖养蚕种桑的,这个“嫘祖始蚕”的传说其实是宋朝时才有的。宋朝罗泌《路史·后记五》中记载:

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

一棵桑树,几千年兴衰。浅谈桑树在古代的种植和发展

《路史》里面收录的多是传说,神秘色彩太重,所以并不能得到史学家的承认。而且我们看这个嫘祖始蚕的故事也能看出明显的神话色彩,所以这是当不得真的。但古人对桑的重视倒是很真实的,陶渊明是最喜欢写桑的,他写桑的诗能查到的就有十一首,在押贿韵的《拟古九首·其九》中这样写: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当然了,历代诗词人都热衷于写桑,由此可见这地位有多高。那么,这个是从什么地方出现的?什么时候开始种植?又有什么历史发展呢?

一棵桑树,几千年兴衰。浅谈桑树在古代的种植和发展

一、远古到秦汉,关于起源

桑树起源于我国,是我国原生树木中最早受到重视的一种。在甲骨文中已经有了桑字,真正有文字明确记录的古籍文献,我们可以在《诗经》、《尚书》和《易经》中找到。

特别是《诗经》中,有不少的篇章都写到了桑,是古籍文献中出现桑最多的,在《诗经·国风·卫风·氓》中这样记载: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意思是啥呢?就是说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此外,在“大雅”、“小雅”、“魏风”等等篇章中均有记载,咱们不能一一举例,但这说明一个问题,在那个时候,桑已经被普遍种植,要不然出现的频率不会这么高。

《尚书·夏书·禹贡》中这样写:

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记载的仿佛很普通,好像天经地义要种桑养蚕一样。《易经·否卦》中记载: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这里意思是多么危险啊,国家命运就像系在苞草和桑枝上一样。

这三种古籍,成书年代最晚都在春秋战国时期,而每本书都还可以向上推,但具体能推到什么时候,是多少代人的口口相传,则没有人能够确定。所以,我国种桑从远古就开始了。当然了,同时期还有很多记载,比如在《孟子》中也有。

到了汉朝时,种植非常受重视,价值也非常高,我们要知道,当时的主要纺织材料就是蚕丝,具体能有多高呢?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

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意思是啥呢?就是说有千亩桑麻的话,财富等同于一个千户候

一棵桑树,几千年兴衰。浅谈桑树在古代的种植和发展

汉朝氾胜之在自己的《氾胜之书》中记载了种桑法:

种桑法: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黍、桑当俱生,锄之,桑令稀疏调适。黍熟获之,桑生正与黍高平,因以利镰摩地刈之,曝令燥,后有风调,放火烧之,常逆风起火,桑至春生,一亩食三箔蚕。

《氾胜之书》是我国古代第一本农书,由于太早,里面很多农作物都没有收录,但却已经有了桑的种植法,可见当时的种植普遍性。

所以,桑原本起源于我国,早在商朝就已经有了象形文字,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大量记载,汉朝时,桑的价值很高,是一种早在汉朝就入了农书的远古植物。

一棵桑树,几千年兴衰。浅谈桑树在古代的种植和发展

二、魏晋到唐,关于普及

魏晋南北朝时期,桑的记载不可避免的流入了神话志怪,这在那个时期是不可避免的。晋代干宝《搜神记》中写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人远征,家有一女,马一匹。女思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归,吾将嫁汝。马乃顿缰而去,迎得父来后……父后于大桑树枝间,得女及皮,尽化为蚕,绩树上,其茧厚大异常。邻妇取养之,其收亦倍,今世谓蚕为女儿,古之遗语也。

这个故事稀奇古怪,当然也不可能当成史料来看。东晋王嘉《拾遗记》中写得更加的离奇,但咱们要查找的话,志怪小说是不行的,桑树归于农,我们要查的是正规史料和农书,所以志怪小说不再举例。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这样写刘备家里: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

而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无意中写了桑树在当时的价值: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当初,诸葛亮曾向后主表明自己心愿:臣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孙们的日常衣食费用已有宽余。

我们看这些史料时,其实能发现重要的信息,比如在《三国志》中,我们看刘备小时候住的地方有桑树,而他是在今天的河北居住,而诸葛亮传中写他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这说明当时的种植地域非常广。

此外,在《魏书·食货志》中记载:

诸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馀,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非桑之土,一夫给一亩,依法课莳榆、枣。奴各依良,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

一棵桑树,几千年兴衰。浅谈桑树在古代的种植和发展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里的地也有明确的分工,而且种这些东西都是强制的。这里要注意的一个点在于,此《魏书》是北齐人魏编撰的一部传记断代史书,不是陈寿《三国志》中的魏书,陈寿《三国志》都是写人的传,没有食货志。

北魏末年,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种桑法:

桑柘熟时,收黑鲁椹,即日以水淘取子,晒燥,仍畦种。常薅令净。明年正月,移而栽之……须取栽者,正月、二月中,以钩弋压下枝,令著地,条叶生高数寸,仍以燥土壅之,明年正月中,截取而种之。

我们可以看出来,种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完全成熟,但这个时候只出现了种植法,并没有出现修剪这种精细的操作,这些操作要到明朝时期。

一棵桑树,几千年兴衰。浅谈桑树在古代的种植和发展

三、宋明以后,关于发展

宋朝时,一年生草生棉被培育出来并且成功种植,桑的地位受到挑战,因为棉也可以纺织。但蚕丝有着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所以种植面积上并没有减少。

比如元朝王桢就写过《躬桑赞》,里面是这样写的:

有星天驷,象匹神龙,惟蚕辰生,厥精冥通,孕卵而出,寓食桑中,惟君立后,毓德中宫,既正母仪,普师妇工,建兹茧馆,桑必以躬,爰制祭祀,郊庙是供。

一棵桑树,几千年兴衰。浅谈桑树在古代的种植和发展

没错,就是写《农书》王桢,他在《农书》里对种桑也有记载:

将种之时,先以柴灰淹揉,次日,水淘去轻秕不实者,晒令水脉才乾,种乃易生。

到了明朝时,王象晋借着前人的无数记载,对桑树做了系统的总结阐述,包括介绍、收种、修剪这些。他在《群芳谱·木部·桑》中是这样写的:

桑,东方自然神木之名,其字象形,皮裂干疏,叶面深绿,光泽多刻缺。方书称桑之功最神,在人资用尤众。其种类甚多,不可遍举……鲁为地桑,有压条法传转无穷,是亦可以久远者也。荆桑饲蚕,其丝坚韧,中纱罗用。鲁桑宜饲大蚕,荆桑宜饲小蚕。

一棵桑树,几千年兴衰。浅谈桑树在古代的种植和发展

到了现代,桑树的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主要栽种地在东北至西南各省区。这是一种从远古就流传下来的古老树木,陪伴着我国先民们度过了无数的艰难岁月,见证了我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存亡。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到了汉朝时,栽种技术就已经非常成熟,一直到明朝,每一位写农书的必定会写到。这种植物有着辉煌的历史,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衰落,我们说的不仅仅是一种植物的发展史,同时还是我国古代王朝的进步史。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