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桂林白芨种植基地(广西融水脱贫致富路上的“牛人们”)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5|点击次数:

金秋时节,水田里沉甸甸的糯稻丰收了,在三四十厘米深的水下,还藏着一颗颗硕大的香糯泉水螺……90后小伙子、返乡创业代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滚荣清从2017年起带领村民建起香糯泉水螺养殖基地,开水产生态养殖公司,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2017年,滚荣清发现优质田螺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而拱洞乡政府正积极推广“山上茶牛羊、田里稻鱼螺”的农业发展思想,发展田螺养殖产业,不仅管理方便,不需要农户专业护理,而且不需要大的投入,就能在原有水稻基础上增加收入。

这样的“好事”,滚荣清怎能错过?

2017年底,滚荣清投资40万元,整合培基村贫困户荒废的200亩土地,建立了香糯泉水螺散养基地。由于使用原生态的养殖方法,加上这里得天独厚的水质和气候环境,使得这里生长的田螺肉质紧实,味道鲜美,市场需求大,价格高,滚荣清很快打开了湖南、贵州等地的田螺销售渠道。

广西融水脱贫致富路上的“牛人们”

图为 滚荣清在高山养殖田螺基地演示养殖环境

2018年,融水开始全县域推广养殖田螺产业,滚荣清和柳州一家企业一起,共同负责全县田螺种螺的养殖、发放、技术指导以及成螺收购,并且完成了香糯泉水螺商标注册,成为小有名气的“螺王”。截止2019年7月,滚荣清共发放种螺30多万斤,覆盖全县4个乡镇,带动300多户贫困户每年增收一千多元。

在政府支持和滚荣清的引领下,田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16年拱洞乡香螺养殖面积仅为1500亩,经过三年不懈努力,截至2019年已经突破6000亩,创建稻田养螺县级示范区1个、乡级养螺示范园2个,村级养螺示范点4个,成立了6家养螺专业合作社,带动216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673户参与田螺养殖。稻田养螺产业已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扶贫路子。

种植名贵中草药,是融水走特色产业扶贫的另一条路。这其中,也有一位脱贫致富的“牛人”。他叫梁正锋,是拱洞乡洋鸟村党总支部副书记。

广西融水脱贫致富路上的“牛人们”

图为 梁正锋在拱洞乡电商服务中心接受记者采访

拱洞乡洋鸟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全村498户,就有352户是贫困户;2400人口当中,就有1734人是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71%。村子山高路远,资源匮乏,群众文化水平低,脱贫相当困难。洋鸟村的干部群众为了摆脱贫困落后的帽子,经过了许多探索。

近几年,洋鸟村开始大规模发展林下特色药材种植。为了学习种植灵芝的技术,在生活困难且交通极其不便的情况下,梁正锋千里迢迢去到桂林永福等地,虚心求教,不断摸索,终于成功自主发酵育种,培育了灵芝菌棒,节约了生产成本。

2017年,继续发展灵芝的同时,梁正锋又开始尝试种植白芨。他多次前往桂林实地考察白芨种植基地,并就洋鸟村海拔、气候、土壤、水分多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和实验,他的诚意打动了桂林农科所,农科所特派专家到洋鸟进行技术指导,并与梁正锋签订了购销合同。销路解决了,贫困户们也越来越有了信心,梁正锋带领着大家开始放手大干。

现在每天,梁正锋都早早起来,到他的兴丰中草药合作社,和大家一起在基地里劳作。“我们的兴丰药材种植合作社,今年种下的3万棒灵芝,目前已经卖出了560多斤,按照现在灵芝的长势,今年应该会有更大的收获。”梁正锋的这个中草药合作社,带动十几户贫困户共同发展,实现每户增加年收入6000元的目标。

路子找对了,脱贫致富就有了方向。梁正锋从最初的一贫如洗,到现在3万棒灵芝、10亩白芨和50多亩钩藤的种植规模;从单家独户发展,到目前十几户人家共同经营的合作社;从一个缺乏技术、背井离乡的打工仔,到现在技术精良、养殖经验丰富的领头羊,梁正锋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今年,梁正锋准备再流转20亩土地,增加名贵中草药种植面积,争取带动50户贫困户共同发展。(通讯员 覃天阳 韦鼎标 记者 陈自林)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