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香樟树的种植方法(香樟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4-01-05|点击次数:

香樟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

纪丹虹,纪燕玲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3B020404016 );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 11 )

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 Linn.) Presl 〕为樟科樟属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近年来随着汕头绿化面积的扩大,香樟被广泛种植在小区、公园、绿化带、林地、四旁绿地等。由于种植面积扩大、人工林成片种植以及气候变化,使香樟害虫极易发生,导致幼树生长衰弱甚至死亡。近2年来通过对汕头市区和造林地香樟树害虫状况进行的调查,总结了香樟主要害虫防控技术。

1  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

1.1  樟巢丛螟 Orthaga achatina  Butler又名樟丛螟、樟叶瘤丛螟、栗叶瘤丛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寄主有香樟、栗树、枫香等。成虫体长 13mm ,翅展 22~30mm ;头、胸、体灰褐色,前翅前缘中央有1个淡黄色斑,翅内横线斑纹状,外横线波浪状;后翅灰色。卵椭圆形,略扁,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0~30mm ,棕色,体背有1条灰色宽带,气门上线灰色,各节有黑色瘤点。蛹棕色。该虫1年发生2~3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表土层结茧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卵块呈鱼鳞状排列。 5 — 10月为幼虫为害期。幼虫有群集性,吐丝缀叶匿于其中取食为害,形成鸟巢状虫瘿,严重时整株树挂满虫瘿导致树木死亡。

1.2  樟翠尺蛾 Thalassodes quadraia  Guenee属鳞翅目尺蛾科。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寄主有香樟、大叶紫薇、杧果、茶等。成虫体长14mm ,翅展33~36mm ;头灰色,胸、腹部背面翠绿色;翅翠绿色,前后翅均有 2条白色细横线。卵椭圆形,初为淡黄色,后变为灰褐色。初孵幼虫淡黄色,形似嫩枝,后体色转为深绿色,老熟幼虫体长 38~40mm ,头大腹部末端尖,气门淡黄色,胸足腹足黄绿色。蛹体长 17~21mm ,纺锤形,腹部末端有叉状臀刺。

该虫 1 年发生 4~5 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枝叶上越冬。 5 月上旬开始为害。幼虫共 5 龄,3~5 龄食量大,会把嫩梢上叶片吃光。幼虫栖息时常头胸部抬起,呈僵直状,形似树枝。老熟幼虫于叶背化蛹。成虫于凌晨羽化、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和趋嫩绿性,常吸食周围果树的裂果汁液。卵散产于嫩叶的叶尖或叶缘。

1.3  青凤蝶 Graphium

sarpedon ( Linnaeus )又名樟青凤蝶,属鳞翅目凤蝶科。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上海、浙江、江西、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寄主有香樟、含笑、桂花、柑橘等植物。成虫体长16~24mm ,体灰黑色。翅窄长、底色黑;前后翅中央贯穿1列略呈方形的蓝绿色斑(后翅前面的1个为白色),后翅外缘有1列蓝绿色新月斑;后翅反面近翅基有1条红色短线,翅中部至后缘处有数条红色斑纹 。卵圆形,淡黄色。初孵幼虫体黑色,前中后胸部各有1对黄色棘状刺,上有黑色刚毛。 3龄后幼虫体色为绿色。老熟幼虫胸部棘刺消失,后胸1对棘刺间有1条黄色横线相连。蛹体长30mm 左右,青绿色。该虫 1 年发生 4~5 代,世代重叠,以蛹悬挂于寄主枝条上越冬,蛹期可长达157d,翌年3—4月开始陆续羽化。成虫飞翔力强,常在低海拔的潮湿与开阔地带活动,在小区、街道及林间空地也常见,早晨和黄昏常在潮湿地及水池旁憩息;喜欢访花吸蜜,常见于马缨丹属 Lantana 等植物的花上吸食花蜜。成虫常将卵单产于寄主植物的新芽或嫩叶末端。幼虫随虫龄增长食量增大,影响树木生长与景观效果。

香樟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

1.4  樗蚕 Philosamia cynthia ( Drurvy )

又名乌桕樗蚕蛾,属鳞翅目天蚕蛾科。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寄主有乌桕、香樟、石榴、柑橘、臭椿等。成虫体长25~33mm ,体青褐色。前翅褐色,顶角圆而突出、粉紫色,有黑色眼斑;前后翅中央各有 1 个新月形斑,外侧有纵贯全翅的宽带。卵扁椭圆形,灰白色。低龄幼虫淡黄色,有黑色斑点;老熟幼虫青绿色,体粗大,有对称的棘状突起。蛹棕褐色;茧灰白色,橄榄形。该虫 1 年发生 3 代,以蛹在茧内越冬。成虫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寿命 5~10d 。卵产于叶背,聚集成块。初孵幼虫有群集性,3~4 龄后分散为害,昼夜取食。老熟幼虫于树上缀叶结茧化蛹。

1.5  白带螯蛱蝶 Charaxes bernardus ( Fabricius )

又名茶褐樟蛱蝶、樟白纹蛱蝶,属鳞翅目蛱蝶科。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地。寄主有香樟、白兰、天竺桂等。成虫体长23~30mm ,红褐色;翅正面红棕色或黄褐色,反面棕褐色 。卵扁圆形,初为黄绿色,后变为暗褐色。幼虫体长 33~62mm ,深绿色,头部后缘突起浅紫色四齿形枝刺,第三腹节背面有 1 个棱形淡黄色斑。蛹体长 25mm 左右,碧绿色。

该虫 1 年发生 3 代,以老熟幼虫在叶片正面越冬,翌年 3 月开始活动取食, 5 月成虫开始羽化。数日后进行交配产卵,卵散产于老叶正面。幼虫多在清晨和上午孵化,孵化后先把卵壳吃掉。幼虫昼夜取食叶片,以傍晚取食最盛,栖息时在叶片正面,通常叶面颜色与虫体一致。老熟幼虫化蛹前吐丝缠在树枝或小枝叶柄上,然后化蛹。

1.6  黄刺蛾 Cnidocampaflavescens

属鳞翅目刺蛾科。在国内分布很广,各省几乎都有发生。寄主有重阳木、香樟、杜英、柳、榆、刺槐、悬铃木等。成虫体长15~17mm ,体黄色;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褐色,有2条暗褐色斜线,汇合于翅尖,呈倒“ V ”字形,后翅灰黄色。卵扁平,椭圆形,黄绿色。老熟幼虫体长19~25mm ,体粗大,头部黄褐色,隐藏于前胸下;体背有1前后宽、中间狭呈“哑铃”状的紫褐色斑和突起枝刺。蛹体长 13~15mm ,椭圆形,黄褐色。茧椭圆形,灰白色,有深褐色纵条纹,质地坚硬,表面光滑。

该虫 1 年发生 2~3 代,以老熟幼虫在小枝分叉处、主侧枝及树干的粗皮上结茧越冬。成虫具趋光性,卵散产于叶近末端背面。初孵幼虫先食卵壳,再食叶下表皮与叶肉,逐渐吃光全叶,仅留叶柄和枝条,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1.7  蛾蜡蝉 Geisha

distinctissima ( Walker )属同翅目蛾蜡蝉科。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寄主有枫香、香樟、榆、茶、柑橘、桃等。成虫体长7mm 左右,黄绿色;复眼黑褐色,单眼黄色,前胸和中胸背板各有 2 条淡褐色纵带,腹部淡黄褐色,表面覆有白粉;前翅周缘有1圈褐色带,翅上红色细纹经外缘伸达后缘末端,翅脉黄色,脉纹呈网状密布。若虫白色,腹部末端有蜡丝,呈舒展状。

该虫1年发生2代。雌成虫产卵于寄主中下部嫩梢皮层或叶背组织内,被产卵部位常呈褐色,覆盖有棉絮状蜡丝。若虫孵化后常群集在树冠下部为害老叶片,3 龄后开始分散为害。成虫、若虫均为刺吸式口器,主要刺吸寄主枝、茎、叶的汁液,使被害部位布满白色蜡质,引起树势衰弱,甚至枯死。

2  防控技术

2.1  建立害虫监测体系

园林绿化部门要建立健全害虫监测体系,尤其在5—6月、8 — 9月幼虫发生盛期,加强调查监测,做好预报预警,及时将虫害控制在萌芽阶段。

2.2  加强抚育管理

在冬季做好树木管护,及时松土,清除杂草,摘除有虫卵叶片或枝条,特别是樟巢丛螟结成的虫瘿,集中烧毁以减少虫源。

2.3  保护利用天敌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利用鸟类、蜻蜓、螳螂、寄生蜂、蜘蛛等天敌。

2.4  采取灯光诱杀

利用鳞翅目害虫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在成虫盛发期采取灯光诱杀。

2.5  适时进行药剂防治

害虫各代低龄幼虫发生盛期,一般是春夏季和夏秋季,采用 40% 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2 500倍液、5% 甲维盐微乳剂 2 000 倍液、 20% 除虫脲悬浮剂2 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